本报记者 赵瑜
去年9月,我国提出要力争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使“能源革命”的阶段目标更加清晰,也要求企业为能源低碳转型作出更扎实、积极的努力。民航作为碳排放大户必须发挥作用。根据民航局“十四五”深化改革工作意见,中国航空业将在空域优化与改革、政府资源调配、法律法规建设、新技术应用和绿色民航机制等方面促进航空业绿色转型。
日前,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在全国第31个节能宣传周期间,国内各大航企纷纷亮出了“绿色发展成绩单”,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围绕绿色飞行多方位“绿色”实施进行探索,统筹航企能耗与碳排放管理,有效推动民航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节能减排 守护蓝天白云
碳排放一直是民航业和航企重点关注的议题。据统计,航空运输业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量的2%左右,且增长速度较快。航空业节能减排,大势所趋。今年8月25日是第九个“全国低碳日”,随着“碳中和,碳达峰”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航企纷纷加入倡导低碳绿色的行列,推行节能减排的有力举措。当日,川航首个碳中和航班3U8883于9时40分起飞,从成都飞往北京。这是川航通过在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购买国内CCER项目(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该航班燃油排放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碳中和”。此举是川航积极推动企业低碳转型、助力民航业环保减碳作出的新的探索实践。
“低碳生活,绿建未来”是今年“全国低碳日”的主题。航空公司践行绿色出行、绿色发展理念与节能环保息息相关。记者从东航方面了解到,“十三五”期间,东航总计减少碳排放约200万吨、年均减碳40万吨。推出“一滴航油、一滴汽(柴)油、一度电、一滴水、一缕阳光”的“五个一”工程,从每一个可能的环节入手,为减碳而努力。在“节能减碳”方面持续投入,2019年相关投资金额累计达7.45亿元。通过在航路优化、科技环保、无纸化飞行包、新能源车、可降解机供品、智能建筑等领域的广泛实践,东航累计节油超过60万吨,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绩效指标居全球行业前列。此外,东航还加大新能源车辆投资引进力度,推进车辆尾气改造计划,引进地面新能源车超过1000辆。以北京大兴机场东航基地为例,新能源车占比为57%,其中通用类车辆实现100%为新能源。
据南航最新对外公布的一组数据表明,2018年~2020年,其共飞行节油12.7万吨,减少碳排放40.1万吨,吨公里油耗从0.2018公斤下降到0.1824公斤。南航方面表示,这是南航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的一个缩影,以飞机节能减碳、降低地面能耗、旅客绿色出行为抓手,从空中到地面、从场内到场外、从运行到管理的绿色发展模式。在节能减排方面,南航自主开发的“航油e云”系统,可实时获取公司每一个航班的实际加油量、加油时间、油品温度和密度、价格、成本等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应用。通过这些功能,每个航班可缩短约17%的航班加油时间,从而每年可减少航油消耗2万余吨。
科技创新、科学管理长期以来都是实现绿色飞行不可或缺的环节。天津航空以创新节能技术为手段,积极投身节能减排实践工作,不断推动可替代生物航油应用,持续降低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十三五”期间,累计节油超1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2万吨,折合建造成熟林地40万亩,公司能源利用效率水平大幅提升,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降幅达14%。北京首都航空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为指导,燃效水平持续提升,能耗单耗值持续下降,连续3年圆满完成了北京市政府下发的能耗指标。据统计,自2018年至今,首都航空已累计节油5347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84万吨,相当于6000亩森林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积极推进了绿色减碳的示范效应。
优化机队结构 全面推进绿色飞行
降低飞机油耗和碳排放是航空公司绿色发展的核心任务。近年来,国内各大航企积极探索,不断改善优化机队结构,以全面推进绿色飞行,共同为环境改善努力,为碧水蓝天增色。记者了解到,南航打造全流程飞行节能模式,通过迭代更新机型,引进空客A320NEO、A321NEO、A350-900、波音787-9等新一代高效机型,退出波音733、77A、757等老旧机型,平均机龄保持在6.5年左右,提升机队整体航油使用效率;完成130台发动机的节油升级改造,90架飞机加装翼尖小翼项目,有效降低飞机小时油耗。
天津航空通过淘汰高能耗的支线机型,引进新型节油机型,不断优化完善机队结构。从2018年1月1日起全面停飞吨公里油耗较高的EMB145机型,逐步引进燃效水平较高的空客A320NEO和A330机型,仅A320NEO型飞机就比传统A320机型节油率高达15%。同时,天津航空根据客流量情况,合理进行机型分配,在枢纽机场之间布局A330机型,在干线上布局A320机型,在新疆、内蒙古等区域布局E190机型,通过对航空运输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优化配置,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首都航空从飞机性能、运行技术、地面节能、减重这几个方面深入挖掘各用能环节的节能潜力,开展节能减排项目,充分将管理节能与技术节能相结合;同时,深入开展优化航路、APU替代设施使用、鲨鳍小翼飞机选装、电子飞行包等项目20余个。首都航空还自主开发小工具软件,实现飞行员个人节油情况月度计算并反馈飞行部,洲际航线飞行高度达标率由原来的79%提升至96%。
为提升航油使用率,东航在机队中持续推进飞机小翼加装和发动机改装,并积极应用GLS(卫星着陆系统)、HUD(平视显示系统)等航行新技术。启动航班“减重节油精细化管理”创新项目,定期评估调整无筏飞机数量、先后三次细化修订航班控水减重标准、优化餐食机供品重量标准、推进餐食机供品实际重量数据推送。此外,东航不断更新机队,引入空客A350、波音787等新一代航油效率更高、碳排放更低的现代化客机,打造了国际民航业机龄更年轻的机队之一。近日,东航获得空客A319/空客A320/空客A321系列航空器飞机拆解许可证,标志着东航可独立执行空客A320系列飞机的拆解工作。飞机拆解作为绿色循环经济在民航业的具体体现,通过规范的飞机拆解,可以将具有再次利用价值的零部件再次使用,同时也将带动二手航材市场的发展。
地面降耗 让绿色飞行真正“落地”
降低机场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是航空公司绿色发展的重头戏,也是实现绿色飞行“落地”的重要环节。南航多措并举有效提升地面节能水平。通过推进“油改电”,投资5.16亿元购买了767辆机坪新能源车,花费4407万元改造报废燃油车1586辆;使用飞机辅助动力装置(APU)替代设施,与55个机场合作,推动使用桥载电源设备,自2018年以来节省航油11.6万吨。此外,随着电子飞行记录本(ELB)在东航波音777机队正式启用,民航业沿用半个多世纪的纸质飞行记录本随之在这支机队谢幕。东航的ELB能实现更精准的信息记录与传递,进一步提升运行品质。据测算,如果东航全机队实施ELB运行,每年能节省的人工和纸张、印刷成本达2000万元以上,带来可观的环保减碳成效。
旅客出行是民航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飞机上产生大量垃圾也是一个不容小视的环保问题,比如没吃完的食物、一次性塑料杯、餐具、吸管、毛毯的一次性包装等。南航在此前发布2020年社会责任报告的同时,正式宣布升级“绿色飞行”责任品牌,在业内率先推出“绿色全旅程”服务。南航推出“南航e行”一站式服务平台,覆盖订票、支付、值机、安检、登机等300多个出行节点,实现旅客出行全流程“无纸化”,每年节约用纸上亿张。
值得一提的是,南航是全球首家推出“绿色飞行”按需用餐服务的航空公司,已累计节约机上餐食200万份,节约粮食945吨,有效减少“舌尖上的浪费”。为了环保和避免浪费,海航上线“餐食兑换积分”服务,对于提前放弃机上用餐服务的旅客给予响应消费积分奖励。该积分可与常旅客积分累计使用,用于兑换机票、升舱服务等在内的奖励品。在满足旅客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对减少餐食浪费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东航供图

南航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