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航物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完成了从股权转让到增资扩股再到改制上市的“三步走”战略。6月9日早间开盘,东航物流股价高开高走,最终封在22.71元的涨停板上,涨幅达44.01%,成交额3319.96万元,换手率0.93%,总市值为360.5亿元。

东航物流近5年来究竟在航空货运改革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作为航空货运混改第一股,东航物流的上市吸引了媒体高度关注。
五年混改破茧上市
东航物流最早可以追溯至1998年组建的中国货运航空有限公司。这是中国民航成立的首家专业货运航空公司,以上海两个机场为基地开展业务,可以说是国内这一领域的先行者之一。
2012年,东航集团在中货航基础上进行了整合,将旗下其他物流相关资源整合到一起,建立了新的东航物流平台。当时,东航集团就确定了更高的目标,即使其成为高端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航空物流地面服务综合提供商。
在《华夏时报》看来,东航物流的根本性改变,源自2016年9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的国企混改。彼时,东航物流成为全国首批、民航首家混改试点企业。
2017年6月,东航物流引入联想控股、普洛斯投资、德邦物流等非国有资本进行增资扩股,并实施了员工持股。由此,物流板块从东航集团剥离,东航集团持股比例降至45%,增资扩股引入45%非国有资本和10%核心员工持股,完成股权多元化改革,成为央企混改中首家放弃绝对控股权的国有企业。
在2018年底完成股份制改革后,东航物流2019年6月正式向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2021年3月11日通过证监会发审会审核,5月7日获得证监会核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32天后,该公司成功挂牌上交所。
同花顺数据显示,上市当天,东航物流的十大股东累计持有14.29亿股,占比90.2%。其中,控股股东东航产投占股40.5%,联想控股以18.09%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二大股东,第三、第四大股东分别为珠海普东物流及天津睿远,持股比例均为9%,德邦物流、绿地投资分别持股4.5%,为东航物流第五、第六大股东。

站在货运风口
在不少媒体看来,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导致客运航班锐减,腹舱运力减少。而全球抗疫物资和各种货运需求的激增,使拥有全货机的货运航空公司赚得盆满钵满。此次东航物流上市,可谓赶上了航空货运的好光景。
澎湃新闻指出,“去年全球航空货运受到了疫情影响,客运航班锐减导致腹舱运力大幅减少,我国出台了《关于促进航空货运设施发展的意见》,采取包括鼓励‘客改货’、建立国际航空货运审批‘绿色通道’、提供政府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航空货运也成为各航企营收增长的新亮点。在政策扶持、全球抗疫物资货运需求增加以及货运价格上升等多个利好因素作用下,东航物流去年营收增长了33.77%,净利润大增211.23%”。《华夏时报》持有类似的观点,报道称,“自去年疫情暴发以来,航空货运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不仅市场环境巨变,国家也从政策方面明确了加速相关行业发展的目标。这对于东航物流来说似乎在实现良好的业绩加持之后,成为登陆资本市场的良机。东航物流去年的业绩增长主要归功于航空货运在疫情防控期间因供求关系变化带来业绩增长,包括中货航在内的整体业务链条相关企业因此受益”。多数业内专家也表示,东航物流上市对航空货运而言是一剂强心剂,证明航空货运的风口已至。
不过,在肯定航空物流发展的同时,不少媒体聚焦到恢复常态化后全货机运输需求还是否旺盛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国际金融报》在采访多位业内专家后指出,“现阶段国际疫情形势仍较严峻,航空物流仍然是卖方市场,这一局面只有在国际客运航空陆续恢复、洲际客机腹舱货运能力回归后才能改变。在此之前,可以算是航空货运最佳的发展期。不过,从中长期看,航空货运如果只停留在载货收益,局限于航空物流生态,而不是向国际性供应链管理新模式转型的话,也极可能在疫情消退后快速降温”。《北京商报》则报道,目前航空物流市场仍然呈现出行业集中度低、竞争激烈等特点。“一方面,航空物流企业还处于发展阶段,仍需找到最佳运营模式;另一方面,顺丰、京东等物流公司经过长期探索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盈利模式,掌握大量电商平台客户资源,且国航、南航等航企也在不断加码货运业务,致使航空货运赛道拥挤程度持续加剧,真正的比拼还在后头”。

打造民航混改样本
领跑不止于混改,混改赋能于领跑。作为航空货运上市第一股,又是航空货运混改第一股,东航物流上市具有标志性意义,也给行业积累了经验。
不少业内专家表示,东航物流混改给予外界很多启示。“民航业作为重资产、高风险行业,可以通过混改以及上市等资本手段,充分调动多方专业力量,走出全新增长曲线。东航物流作为航空货运企业,其成功的混改以及带着优质成绩的闪耀上市,也给当下正在经历严重冲击的民航业带来全新的提振。”“传统国有航空货运企业多以承运人角色为主,服务链短,业务囿于垄断性资源基础上,缺乏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不足以适应现代物流市场竞争。混改对东航物流等国有航空货运企业来说,不只是简单引资,还引入业务流;不只是引进战略投资,还通过员工持股激活职工动力。”
《上海证券报》认为,引入联想控股作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最受市场关注。文章援引东航物流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九鹏的采访表示,“对东航物流而言,混改没有先例,是一个全新的学习过程。国企改革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企业体制机制的改革。纵观联想的发展史,该公司走过的一条路其实就是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之路。选择联想控股,实际上就是希望从对方身上学到国有体制机制改革的经验。作为一家投资公司,联想控股投资了数以百计的企业,其中不少跨境电商、生鲜冷链等领域的企业与东航物流有合作或互补关系。东航物流希望以自我发展为主,与其他企业共建协同发展的生态圈”。
《投资时报》认为,东航混改的借鉴经验在于,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让东航物流实现了体制机制的重要转变,不仅健全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还大幅提高了运行效率,激发出企业内在活力。东航物流还建立了市场化的薪酬管理体系,通过员工持股等方式,建立并完善了中长期激励机制。
混改新期待
东航物流的上市无疑为国企混改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混改经验,尤其是对于正在推进混改,分别脱胎于国航、南航的国货航、南航货运而言,更具示范效应。因此,在聚焦东航物流上市新闻的同时,不少人密切关注国航、南航的混改进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详细比较了中航集团、东航集团、南航集团的货运板块。文章指出,“三者相同之处是三大航空公司的货运收入占比均不超过10%,且它们的混改过程都从产业开始进行梳理,从物流领域对资产进行整合,成立专门的物流货运公司整合资源,更好地发展货运领域。此外,三大航空货运公司不约而同地选择‘增资扩股+员工持股’的模式进行混改。不同的是三家公司的员工持股比例。从混改后股权结构来看,三家航空货运公司均保持国有资本控股的地位,只是比例不同。”文章同时认为,东航混改方面正在形成旗帜效应,对国货航和南航货运混改发展有积极影响。在电商快递等业务的带动下,目前仍是中国航空货运企业上市发展的较好窗口期。
第一财经则对航空货运混改有了新的期待,“从引进战略投资者开展混改到登陆资本市场上市,再到市场化机制的改革,东航物流模式对国航集团、南航集团货运板块混改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但混改因企施策、一企一策,国航、南航对于混改方案的设计,或许会有不同的选择,背后有多个因素的考量”。
东航物流上市也让中小航空货运企业跃跃欲试。不过,有业内专家对此持谨慎的态度。“航空货运市场容量有限,航线资源、货源、运能等各种因素制约着各家航空货运企业的发展,投资人会更加谨慎面对后期准备上市的航空货运企业”。(《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张丰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