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入寻常百姓家
——对话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煜

王煜(汪洋/摄)
2002年~2008年在罗兰贝格、毕博、翰威特等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工作
2008年5月~2016年4月担任春秋航空副总裁
2016年4月~2017年3月担任春秋航空总裁
2017年3月至今担任春秋航空董事长
“如果一个产品适合所有人,那这个产品就不是一个好的产品”
上海,虹桥机场T1航站楼往东,有一座由上世纪90年代宾馆改造的办公楼,10多年来这里都是春秋航空的总部大楼。二楼的行政办公区狭窄而静谧,为了省电,走廊里的光线略显昏暗,脚下的木地板不时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
本期我们要探访的主人公就在二楼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屋子里办公,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时,或许无法想象这是一个掌管着上百亿元资产的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办公室。自2008年加入春秋航空,到2017年接棒春秋航空董事长一职至今,王煜在这间屋子里待了10多年。这些眼见为实的简朴,或许是他“够用就好”效率至上原则的最好注脚。
“服务旅客通过员工才能更好地实现,必须对员工好”
春秋航空的故事最初是从旅游开始的。1981年12月,王煜的父亲王正华在上海中山公园一个只有2平方米的铁皮亭子中创办了春秋旅行社,“天使轮”资金2000元。2003年,春秋航空成立,成为国内最早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依托上海等枢纽,如今的春秋航空以230余条国内、国际航线和110架飞机的傲人成绩,成为我国最大的民营航企。
2017年3月,王煜接任董事长。他是家中长子,留学于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货币政策和MBA专业,回国后先后就职于罗兰贝格、毕博、翰威特咨询公司。
王煜说过,春秋航空本不在他的职业规划范围内,然而一切又是那么巧合:铁路工程专业出身,在咨询行业接触过大量汽车行业项目,如今又做民航,似乎一直与交通有缘。
不同于父亲王正华,王煜更显温和内敛,丝毫没有“富二代”的优越,或是“创二代”的激进。在同事看来,他是一个低调谦和的人。相同的是,他与父亲一样,信奉节俭文化、省钱主义,比如至今仍与同事共用办公室、出行不坐头等舱、住宿酒店不超过三星级、自驾车是帕萨特等。王煜的理念是在差旅、采购、租金等方面可以尽可能地节省,但是在安全、系统投入、员工福利上则是一分钱没少。“我们的安全投入在民航业来说是很大的,春秋航空一线飞行员的薪资水平在行业中是属于头部和前列的”。在他看来,企业是靠员工做出来。“民航是服务性行业,就是要服务好旅客。服务旅客通过员工才能更好地实现,必须对员工好”。
“如果一个产品适合所有人,就不是一个好的产品”
点对点航班,单一机型,单一舱位,无免费餐食服务,大幅降低经营成本,最大限度地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是持续盈利47年的美国低成本航空公司西南航空的“铁律”。春秋航空的运营正是借鉴了美国西南航空的低成本模式,也被外界视为中国版的美国西南航空。
然而,在多年商海起伏中,春秋航空也面临很多争议,尤其是在全服务航空当道的大环境中,不少人把低成本航空与服务差、安全差等联系在一起,对春秋航空服务有所吐槽。对此,王煜坦陈,“春秋航空创始的初心是让人人坐得起飞机,所以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个人出行”。在他看来,安全与准点是评价民航服务最核心的标准,春秋航空在提高安全水平和提升准点率上的投入是不遗余力的,“把旅客安全准点地送到目的地,在此基础上为旅客提供可以选择的服务,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产品”。
权威数据证明,王煜所言不虚。在民航局安全、准点、服务、执行4项指标评比中,春秋航空是唯一连续两年获得全A的公司。不过,王煜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情是查看春秋航空的安全生产情况。“旅客服务评价中,我们尤其关注一星评价,要把一星评价的原因吃透,持续改进”。比如,他发现一些商务旅客提出在春秋航空独飞航线上增加含餐食的套票产品,以更好地满足出行需求,立即就对春秋航空的套票产品进行了细分。“要给旅客充分的选择权,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在这一点上,我们也会学习全服务航空公司的优点”。
与此同时,王煜对低成本航空的成本控制信心十足。在他看来,成本优势是春秋航空作为低成本航空最显著的优势,对个人出行的定位则是春秋航空在市场上赢得旅客青睐的法宝。“现在航空客户群的差异性已经越来越大了,需要更精准的服务。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选择,即便是同一人群,在不同的目的地出行上也有不同的产品选择。比如,在欧洲,很多人在个人出行、中短途旅行时就会选择低成本航空。”他自信地说,“如果一个产品适合所有人,就不是一个好的产品。”
“中国民航还有黄金十年,未来还有白银十年”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4年前,当王煜刚接棒董事长时,春秋航空经历了2015年的高增长,2016年春秋航空的净利润自上市以来首度出现同比下降。彼时,春秋航空正推进国际化战略。但在同一年中,日、韩、泰等境外目的地的政治形势等情况均发生了变化,旅客出行意愿随之降低,波及航空市场,“遭遇了一群黑天鹅”。而去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至今仍影响着全球民航业,这一次,王煜称之为“灰犀牛级的黑天鹅”。
实际上,危机之中,春秋航空的低成本模式展示了极强的韧性。从最新的数据看,今年5月6日,春秋航空单日执行航班量达到507架次,创开航16年以来的历史新高。自今年5月1日以来,春秋航空已有多次单日航班量突破500架次大关。而在疫情发生之前,春秋航空的单日航班量最多为470多架次。更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疫情防控期间,春秋航空及时调整了运力,将原先国际航线的时刻和运力向国内倾斜,共开通了83条国内航线,新增了20多个国内航点,立足国内大循环,成为疫情之下恢复最快的航空公司。
当被问到接棒4年来哪些时刻最艰难时,王煜并没有给出答案,谈及更多的是4年来的感慨。“民航这个行业受经济周期、地缘政治、自然灾害等方方面面的影响,需要比较强的承受能力。这几年的风风雨雨,不仅是春秋航空,所有航空公司遇到的情况都是一样的。这也要求我们做强内功,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包括谨慎的财务政策、高效的应变处置能力、优秀的人才队伍。”他信心十足地表示,“中国民航还有黄金十年,未来还有白银十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大量民航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个人出行将越来越多,疫情的后续影响一定会被覆盖。”
“继续开拓三、四线城市航空市场,促进西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更紧密的联系,实现长效脱贫”
“航线开到哪里,我们紧跟着就把游客送到哪里。”王煜说,“同时,我们的市场部门坚持对机票价格实施优惠让利,方便帮助对口帮扶地区的人员、物资加速流通。”
近年来,春秋航空积极贯彻关于精准扶贫重要指示精神,响应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号召,专门成立了扶贫工作小组,由王煜担任组长,开展了生态、航线旅游、教育就业、消费等精准扶贫行动,全力帮助对口帮扶地区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今年2月,王煜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作为民航业唯一代表上台领奖。
春秋航空的脱贫攻坚行动由来已久。从2014年至今,春秋航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累计组团输送游客超过80万人次,仅向上海对口帮扶的云南省迄今就已累计输送40.5万人次。2019年,春秋航空执飞了30架援疆旅游包机,占上海援疆包机的一半以上。2020年,春秋航空新开通了至喀什、石河子、克拉玛依等定期航线,继续助力新疆产业发展。通过实施航线帮扶,目前春秋航空在欠发达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开通了37条航线,其中大部分是独飞航线。
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深入云南省红河县多次调研的王煜发现,大山里有很多“金凤凰”,但很难“飞”出来。于是,他提出,针对红河地区的实际情况,在符合民航规章的前提下,降低身高、学历等要求,到红河开设最热门的客舱乘务员岗位招聘专场,帮助这些山里娃“飞”出大山。“以前全家收入一年只有2000元左右,当了乘务员后,一个人的月收入就有10000多元,那是天壤之别,真正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接触到东部发达地区的理念,长见识。希望他们把这些理念带回去,告诉全村的人们,激励更多的人走出大山”。
王煜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今年3月,春秋航空在上海对口帮扶的贵州省遵义市举办空中乘务员、航空安全员专场招聘会,现场吸引了400余名应聘者参加初试。
“虽然我们现在完成了精准脱贫,但还要探索如何更好地帮助他人,实现长效脱贫。未来,我们将继续开拓三、四线城市航空市场,促进西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更紧密的联系,推动人流、物流互联互通,实现长效脱贫。”王煜说。
记者手记:
一部春秋史,半部中国廉航史。春秋航空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如今实力最强大的低成本航空公司。
在与王煜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一脉相承的质朴、节俭,没有豪言壮语,而是注重更细微的指标,让运行更高效,把安全服务做得更好。
对他来说,春秋航空不仅是一家航空公司,更是一家融入情怀与使命的企业。我们期待更多的春秋航空,让民航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张丰蘩)

(孙梦/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