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一年后,全球新冠疫苗陆续从研发过渡到量产,不少国家已经进入疫苗接种阶段。
与此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受到严重打击的航空业,迎来了疫苗运输的世纪使命。此刻,成千上万剂疫苗正被装进冷链货车,它们将搭乘飞机,去往数千公里以外的目的地。
面对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疫苗接种计划,早在去年9月,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就发布公告,敦促全球各国政府与运输行业进行周密部署,为新冠疫苗获得批准并进行全球运输做好准备。“在世界范围内运送疫苗可能成为航空货运史上最大单一运输挑战。”国际航协理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德·朱尼亚克说。
2020年1月~6月,我国疫苗签发量为2.8亿支,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疫苗增量在28亿支~42亿支(每疗程须接种2针)。此前在航空货运和物流行业中仅占很小规模的医疗冷链运输,摇身一变成为潜力无限的增量市场,对全球货运行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商机。
疫苗运输进行时
在世界范围内,航空公司和机场都在积极备战。随着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辉瑞-BioNTech和莫德纳(Moderna)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全球颇具规模的快递公司联邦快递已于去年12月中旬启动首批新冠疫苗运输,并计划陆续在加拿大全境以及其他国家运送疫苗。这家快递公司目前在全球拥有超过90个冷链设施,包括在上海的国际快递和货运中心以及在广州的亚太区转运中心,并且计划在未来增加额外的设施。
去年12月底,阿联酋航空SkyCargo货运部向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运送了首批辉瑞-Bi?oNTech疫苗,这批疫苗于12月22日由EK182航班从比利时布鲁塞尔运往阿联酋迪拜。前不久,阿联酋航空SkyCargo货运部在迪拜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新冠疫苗专用空运枢纽,用于疫苗存储和分销,并能在2摄氏度~ 8摄氏度的条件下存放多达1000万剂疫苗,已开始为来自多个生产商和地区的新冠疫苗分销提供支持。
几乎与其同时,2020年12月21日夜间,新加坡航空运送辉瑞-BioNTech新冠疫苗的首个航班抵达新加坡,由一架波音747-400货机执飞。这是第一批运抵亚洲国家的辉瑞-BioNTech疫苗。疫苗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被优先装载进入机舱,在抵达新加坡后按同样的流程优先卸载,随后被运往新翔集团(SATS)的Coolport冷库进行仓储及地面运输。
新加坡航空将首批新冠疫苗安全运抵新加坡
由于新加坡的特殊地理位置,新加坡樟宜机场一直是重要的全球航空枢纽。在疫情带来的航空业寒冬中,樟宜机场目前的旅客量只有疫情发生前的2%。转机随着疫苗的诞生而到来——通过成功的运输和分发工作,樟宜机场正在打造成为疫苗在亚洲的转运站,这也是很多具备相似能力的大型航空运输企业及枢纽机场希望实现的目标。
此外,汉莎航空、达美航空、美联航、土耳其航空、法荷航集团旗下的马丁货运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都已投入到疫苗运输工作中,新冠疫苗运输和分发大战即将揭开帷幕。

新加坡首批新冠疫苗
纵然各家航空公司都在厉兵秣马,但新冠疫苗冷链运输给全球民航运力带来了难以想象的严峻挑战——出行需求锐减、各国边界管控等现实因素导致的大量客运航线暂停运行和长途航线萎缩仍不可小觑。由于全货机数量远远少于远程宽体客机,在全球空运货物中,有超过一半都是使用客机腹舱完成的,尤其是长距离的跨国和洲际货运。
国际物流巨头敦豪与麦肯锡公司近期联合发布的一份白皮书显示,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疫苗需求预计将超过100亿剂,这需要约20万次托盘装运、约1500万次冷却箱运送以及约1.5万架次满载的波音747全货机运输,远远超出全球航空货运现阶段的运力承载能力。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目前正在运营的货机只有2000架左右(而且大部分不是波音747机型),承载了全球约一半的空运货物;其余货物基本上由全球22000架常规客机运输。IATA预计,即便全球每人只接种一针新冠疫苗,也需要8000架全货机运输疫苗,将眼下全部货机都投入疫苗运输也是捉襟见肘。
根据全球航空数据公司Cirium的数据,目前全球正在执飞的货机数量比2020年初多,而且飞行时间也更长,业界正加速弥补客机腹舱运力损失。另外,在每天运营的2000架双通道客机中,至少有一半用于执飞全货运航班。航空公司使用最多的是较新的、腹舱货运能力强的宽体飞机,如波音787、波音777-300ER及空客A350。
零下70℃的技术难题
一般而言,疫苗冷链运输的标准温度要求为2摄氏度~8摄氏度,如常见的狂犬病疫苗、手足口疫苗、乙肝疫苗等。辉瑞-BioN?Tech新冠疫苗采用了最新的mRNA技术,这种技术具有研发周期短的优势,但其稳定性在标准低温环境中相对较差,需要保存在零下7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中。莫德纳公司研发的mRNA疫苗要求在零下20摄氏度的条件下运输,而中国目前紧急使用的两款新冠灭活疫苗则仅需在2摄氏度~ 8摄氏度的标准温度下运输。
严苛的温控条件让冷链物流成为疫苗存储、分发和接种的新难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8年全球疫苗产量达35亿剂,其中约有50%因保存方式不当等问题被浪费。
《环球时报》报道,去年12月27日,由于担心辉瑞疫苗运输期间没有保持严格的冷链条件,德国巴伐利亚州9个地区的新冠疫苗接种计划不得不暂停。倘若疫苗在冷链运输过程中达不到预设的标准温度,那么疫苗中能引发免疫反应的蛋白质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换言之,疫苗也就没有免疫效果了。
对疫苗冷链运输产业链上的航空物流和机场货运等相关企业来说,温度把控不仅是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也是最需要攻克的难关。零下70摄氏度的“紧箍咒”正促使航空冷链运输慢慢发生转变,包括运输方式、包装、干冰的使用、终端的冷库存储等。
2020年12月17日,一架载有10箱新冠疫苗的瑞士航空公司飞机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飞,前往巴西。早在12月14日下午,首都机场地服公司(BGS)的国际冷链组就已经完成对10个Envirotainer温控箱的相关指标及电量检查,随后交接给疫苗研制企业进行疫苗拼装。12月15日凌晨,满载疫苗的温控箱运抵BGS国际货站,经安检、温控箱状态检查和过重后存放在特定存储区域。这家公司拥有超过50个温控箱充电插座、100余个温控箱存储位置及845平方米温控存储空间。存储期间,冷链操作人员一般每6个小时对温控箱进行一次检查,通过温控箱的电子显示屏查看箱内温度、剩余电量等,直至疫苗出港。
当前的疫苗运输主要采用主动冷却(使用电池并自主维护制冷系统的容器)与被动冷却(加入干冰等制冷剂)两种方式。针对新冠疫苗这样巨大的运输需求,全球无法提供足够的主动冷却容器进行运输。被动冷却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但效果略逊,更适用于短途运输。
截至目前,BGS已累计保障共计230吨新冠疫苗运输。遇到采用被动式温控箱运输疫苗的情况,BGS会安排驳运保温车至机下,在疫苗卸机后直接装入保温车中运回货站,并放入相应温区的冷库,确保货物温度符合存储要求;在出港操作保障的情况下,按照冷链药品操作标准时间,最晚将被动式温控箱装配到航空集装器内,尽快将货物运输至机下装机。
由于干冰在运输过程中会出现升华现象,释出二氧化碳,在航空运输领域被认为属于危险品。出于安全原因,任何型号的飞机都只能装载有限的干冰。但为了运输新冠疫苗,航空公司有可能运输比在普通运输中数量更多的干冰。
对新航波音747-400F货机来说,干冰限载量是3175公斤。“如果有实际运输需求,我们将根据疫苗厂商提供的干冰升华率数据调整干冰限载量。干冰升华率越低,干冰限载量越大”。王玉瑄介绍,对于含有干冰的货物,新航严格按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危险品操作规则保障,包括货物文件、标签、标识、装卸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为了迎接这一近年来最大型及最重要的物流挑战,新航已与CSafe、DoKaSch、Enviro?tainer、Skycell和Va-Q-Tec等多家主要的冷链集装箱供应商签署了主租赁协议,确保能获得充足的温控集装箱。新航还针对新冠疫苗运输制定了标准化操作流程,比如特别操作代码,便于快速识别并优先保障疫苗货物。在飞行过程中,货舱温度将调整至最接近温控箱所需操作温度的范围,以确保温控箱正常工作。温控箱会被装载在靠近货舱门的位置,以便最迟从冷库拖出装机,并在到达后优先卸机。
严阵以待
这场空前绝后的疫苗运输接力赛可能将持续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对疫情下运营举步维艰的航空公司来说,这大概率是一次枯木逢春的良机。对长期注重客运的国内航空公司而言,新冠疫苗运输则是“客改货”浪潮中最大的一朵浪花,可能成为我国航空货运走向世界、参与全球竞争的一大步。
拥有62架全货机的顺丰集团正在密切关注新冠疫苗运输业务。
顺丰集团党委书记刘晓利介绍,由顺丰航空、顺丰国际组建的新冠疫苗专项工作组,将为新冠疫苗出口制订定制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包括运输、报关、航空资源、落地清关、保税存储、配送等。国内一些航空公司也在为运输疫苗摩拳擦掌,如国航、东航、吉祥航空等正在进行储备冷柜、干冰等运输准备。

BGS冷链操作人员在对温控箱状态进行检查
机场方面也有好消息传来。2020年11月中旬,深圳机场正式获得由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颁发的独立医药物流验证中心(CEIV Phar?ma)药品认证,意味着未来将有无数新冠疫苗通过这里运输与分发。目前,中国已经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机场获得了这项认证。(《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冯霜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