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民生之基石。棉花作为制衣重要的原材料,一直以透气亲肤,性价比高的特性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但鲜有人知道,在精致舒适的美衣背后,藏着一条近3亿人参与其中的产业链;从棉花到棉布再到成衣,这期间要经历棉花种植、采摘、加工、转运、流通、期现交易、纺织、裁剪、制衣、销售等数十个细分环节。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年产近600万吨棉花。但我国棉花产业面临外部挑战,多项“棉花限制令”正在打压中国棉花产业。把棉花产业做大做强、不受制于人十分必要!
据了解,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近八成,也是全国棉花主要存储地,国家把新疆棉花收购列为重点工作。去年,尽管疫情减少了新疆的劳动人口流动,但无人机的进一步普及保证了棉花生产效率不受疫情影响,保证了全国棉花市场的稳定性。
棉花保产一直是新疆的重点工作,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2020年新棉收购工作的通知》中强调,把新棉收购列入工作重点,切实保障各地新棉收购工作平稳运行。相比之前传统农机作业,无人机喷洒脱叶剂精准高效,不仅可以减少地面机械对棉桃的损害,还大大节省作业时间,同时农业无人机喷洒棉花脱叶剂有助提高机采棉品质。
在疫情特殊时期,许多新疆棉农开始购买无人机设备进行作业,促进了新疆农业智能化、无人化水平的提升。因此去年全疆棉花生产不但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反而有所增收。
无人机喷洒脱叶剂服务在新疆已经非常普遍,一改以往传统拖拉机打药,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使用智能化农业无人机进行脱叶剂喷洒。随着科技的不断普及,农业无人机在新疆棉花产区已家喻户晓,石河子的一位棉花种植大户表示:“疫情后,考虑到外地无人机进入本地会比较困难,我当即决定买了一台农业无人机。无人机喷洒效果很好,另外它的操作比较简单,上手快!”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6年,农业无人机已在新疆大规模喷洒脱叶剂作业中使用。去年,农业无人机帮助新疆383353位新疆农户完成了超过1300万亩棉田的脱叶剂喷洒作业,总作业面积达2621.86万亩次。
农业无人机等智能农机不仅给新疆棉业注入了新的血液,更带来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这次疫情虽然减少了新疆劳动人口的流动,但农业无人机依然可以在棉田里进行自主作业,保证了新疆棉花收获的产量。
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新疆通过农业无人机精准喷洒脱叶剂,大大促进了棉花更均匀的成熟,避免枯叶碎屑污染棉球,在提高棉花质量和产量的同时,降低了棉农成本。此举在促进我国棉花产业的升级的同时,也使我国棉花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了更强竞争力。(《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郭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