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柏蓓 报道: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引爆民航业的新闻无疑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试飞,6家航企的6款明星机型的试飞活动引发了广泛关注。试飞是因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于今年6月30日前正式通航,投运后,成都将成为我国内地继上海、北京后,第三个建有两座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进入“一市两场”、通达全球的新时代。
截至记者发稿时,新浪微博话题#成都天府国际机场1月22日试飞#阅读量已达1.1亿,与“天府机场”相关的话题更是多达几十条。
试飞 6家航企派出“豪华阵容”
《四川日报》称这次试飞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迎来民航客机起降‘从0到1’的历史性跨越”。1月22日10时10分,承载着“十全十美”美好祝愿的四川航空空客A330“成都大运号”率先降落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西一跑道上。随后国航一架波音747-8、东航波音777-300ER“进博号”彩绘机、祥鹏航空一架波音737-800、成都航空一架ARJ21、南航一架空客A380以5分钟为间隔,相继在西一跑道上平稳落地。6架民航客机的到来,标志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真机试飞工作正式启动,向开航投运迈进一大步。
“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官方澎湃号”科普了新机场试飞相关内容。一般来说,新建机场必须经过校飞、试飞、行业验收等程序后才能取得机场使用许可证。试飞是机场行业验收前重要的节点任务,根据《中国民用机场试飞管理规定》,机场试飞一般包含以下一项或多项内容:验证机场飞行程序、运行最低标准、机场使用细则等;检验机场通信、导航、监视及气象等设施,助航灯光等保障飞行的各种设施的配备及其运行情况;检验机场跑道、滑行道和停机坪道面情况,检查滑行路线和停机位情况;检验机场飞行区标志、标志物和标记牌的设置情况;检查了解机场净空情况;检验机场空中交通管制、航行情报、地面服务、应急处置等综合保障能力等;检查局方认为其他必要的项目。
至于为何在试飞中使用的是各家航空公司平时使用的民航客机呢?航空领域博主@资深机长陈建国表示:“一方面,试飞要对机场的各项情况进行检验;另一方面,也让各航空公司检查一下,不同机型飞机里的数据库,与在天府国际机场实际飞行时候的数据库、程序等是否匹配。”
据了解,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试飞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月22日~23日,进行跑道进近、灯光夜航等验证;第二阶段将在3月下旬进行。
“澎湃新闻”则详细介绍了此次参与试飞的6家航企为何均派出“明星”旗舰机型执行任务。同时,各家试飞机组均为最强“豪华阵容”,其中川航更是由“中国民航英雄机长”刘传健带队。试飞任务也各有分工,川航除了当天试飞任务外,次日还进行了天府机场东一跑道的PBN(基于性能的导航)程序验证试飞;国航波音747-8洲际客机试飞机组驾机对机场西一跑道传统进离场程序,尤其是盲降进近程序、盲降下滑道不工作进近程序、起飞爬升越障、复飞程序、精密进近灯光系统和净空符合性等科目进行了验证试飞;东航在首轮验证试飞中执行西一跑道PBN飞行程序,通过近3小时的验证试飞,与有关各方一起,完成对机场各项运行保障能力的综合检验;祥鹏航空除完成常规试飞科目外,还对机场进近灯光系统进行独家夜航试飞;成都航空ARJ21飞机则将参与第二阶段试飞,配合机场开展北跑道传统和PBN离场程序以及跑道灯光验证;在所有民航客机中,“巨无霸”空客A380对机场跑道长度、跑道宽度及道面强度标准要求最高,南航空客A380飞机的成功试飞也标志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达到机场保障等级要求最高的4F级,能够成功保障民航业内各种机型的安全起降,彰显出天府国际机场的巨大潜能和优势。
成都:进一步奠定中西部民航“领头羊”地位
长期以来,成都被誉为我国航空“第四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洲际航线最多的城市,拥有通达欧、美、非、亚、大洋洲的便捷航线网络,有超过70家中外航空公司在双流机场运营客货运航线航班。而这一地位在2020年因疫情更上台阶,前不久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公布的《西南地区机场生产统计简报》显示,2020年双流国际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约4074.2万人次。这一吞吐量,仅次于广州白云机场,位居全国第2,也同时创下了历史最高排位。其中,2020年5月,双流国际机场起降架次更是全球第一,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机场。
天府机场投运后,成都在全国乃至全球民航业的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据了解,天府机场定位为主枢纽机场,航站楼总面积为126万平方米,能满足年旅客吞吐量9000万人次的航空需求,超过航站楼总面积50万平方米的双流国际机场,成为西南地区最大机场。
《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显示,天府国际机场建成后将服务成渝世界级机场群,覆盖国内国际客货运航线网络;双流机场则将主要运营国内商务航线、旅游航线、高高原航线、港澳台地区航线,不再承担主要国际航线,但双流机场国际口岸功能将保留,以保障公务航空业务和国际备降航班,实现“快线化、精品化”运行。
“相较于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的未来需求,空运是西部地区的一个短板,天府国际机场的建设对内陆开放和西部大开发都有着重大意义。”接受《财经》杂志采访的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宗会明表示,“未来西南地区的市场容量是可以承载多个机场群的,机场群内部的分工协作问题是对决策者的巨大考验。”目前,重庆,昆明、西安等西部重要城市也都已经公开提出打造“国际航空枢纽”的目标,提交了建设新机场的申请。
《2018年“一带一路”民航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直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运力较2017年同期增长11.1%,直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线达39条。2019年底,成都直飞欧洲的定期客运航点已有13个,覆盖中欧、西欧、南欧、东欧、北欧的12个国家。
《华西都市报》发文《三万英尺的天空蓝图中,最重的一枚棋子》,称成都“大城崛起,已近在眼前”。文中写道,2020年12月18日10时,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8号线、9号线、17号线、18号线等5条线路集中开通运营,这让成都成为全国首个一次性开通5条地铁新线的城市。在诸多地铁线路中,运行时速高达140公里的18号线,从成都南站到天府国际机场仅需半小时。正在建设中的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工程,通车后将实现双机场间的快速连通。以此为基础,成都的两座机场将实现更有效的旅客流动与产业互动。机场集聚的航空运输资源有利于天府新区深度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产能分工协作,尤其是高时效性、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和航空制造、服务相关产业。成都双流素有打造“中国航空经济之都”的野心,2020年成都市《打造新千亿级航空制造产业集群策划方案》更提出要补全、加强航空制造产业链,形成新千亿级航空制造产业集群。
航企:提前布局争下“先手棋”
面对成都的双国际机场发展机遇,各大航空公司已竞相谋划战略布局,争下“先手棋”。
《成都日报》报道了各大航企在成都双流和天府机场的战略规划。其中国航未来将在天府、双流机场同时运营。“成都枢纽是国航四角菱形布局重要的西部支点”。“十四五”期间,国航将大力推进成都“两场一体”运营,持续完善两场航线网络,不断增加运力投放、加密国内航班、拓展国际航线,加快推动航空运输、货运物流、飞机维修等产业布局在天府国际机场落地,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极核航空经济发展。到2025年,国航在成都市场的运力投放将在目前基础上翻一番,投入飞机超过150架。
成都也是东航国内运营网络版图“四梁八柱”中的“八柱”之一。东航将根据成都两大机场不同的功能定位,合理配置航班资源,对在川航班、航线布局作出一系列的针对性调整,实现两场协同发展。东航计划在现有“主力干线”的基础上,在成都打造更多连通国内大中城市及主要省会城市的商务航线、空中快线;同时,原先布局在双流机场的国际航线将全部平移至天府国际机场运行,双流机场则增开部分商务精品航线,以满足商务旅客的出行需求。目前,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东航基地工程项目在紧张建设之中,将在机场建成投运后同步投入使用。
南航将紧抓机遇、融入发展,在南航“广州-北京”双枢纽建设战略指引下,立足于天府机场国际航空枢纽的定位和优势,逐步加大成都往返广州、北京大兴、深圳等主干线的运力投入,助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未来,南航还计划在天府机场开通更多的国际航线,为成都打造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南航力量。
川航计划将天府国际机场打造为国际航空枢纽,依托高效的航班波结构,形成以成都为核心,全面辐射欧洲、北美、澳新、东南亚、东北亚的中转网络布局,积极拓宽“熊猫之路”;同时,持续拓展两场高高原航线。成都航空则结合成都“两场一体”的新格局特点和优势,积极调整战略布局,争取在天府机场投放飞机运力30架,逐步开通西南、西北区域及1500公里范围内支线机场航线,形成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双枢纽”“双机队”运行模式,助力成都提升国际枢纽城市的通达性。另外,成都航空还将积极推进关联产业运营模式,充分发挥其国产民机运营经验和技术优势。
此外,天府机场投运后,祥鹏航空将正式转场至天府国际机场运营。在航线布局方面,祥鹏航空将重点围绕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带构建骨干航线,提升成都进出港国内骨干航线载运能力和辐射能力,打造成都国内宽体机运营基地;完善成都至国内支线网络,逐步开通天府国际机场至云、贵、新、甘、青、陕等西部地区支线网络,加强与华东、华北、东北、中南等地区中小机场航线连接,提升航线网络的覆盖率。其还将重点开辟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至东南亚国家首都航线及热门海岛旅游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