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1/4的航空运输事故或事故征候都涉及跑道冲偏的情况。近年来,全球跑道冲偏事件已导致多人死亡,飞机受损,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随着民航航线不断加密,所涉及的机场越来越复杂,尤其是短窄跑道、复杂地形跑道越来越多,给飞行安全带来了更大挑战。
飞机“冲偏”的6大因素
冲偏出跑道是指跑道道面上的航空器冲出跑道道面末端或偏出一侧,多发生在飞机起飞或着陆过程中。英国民航局曾对英国相关事故和报告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冲偏出跑道致命事故中,主要影响因素有:机组操作失误;飞行操纵和飞机速度问题等;地面风、雨、风切变等天气因素;飞机刹车机械失效、除“已有故障”外的其他失效;跑道道面有水等;ATC指挥不佳等。以往的不安全事件能够反映出这些问题。
2007年7月29日,某航一架EMB145飞机在万州机场着陆过程中偏出跑道。飞机建立盲降后,决断高度前遇到较强降雨,着陆滑跑过程中飞机出现右偏,机组修正后飞机左偏,直至在跑道与滑行道接合处,右侧滑向左偏出跑道,停止在距29号跑道末端463.5米的位置。
2016年8月5日,匈牙利ASL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400飞机从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飞往意大利贝尔加莫机场时,受夜间雷雨天气影响,机场能见度低,飞机落地后冲出跑道,冲破了机场围栏,冲过停车场,最终横跨在一个4车道高速公路上。此时飞机距离跑道头580米,飞机受损严重。
2019年7月2日,香料航空注册号VTSYI的波音737-800飞机,执行从浦内飞往加尔各答的SG275航班,在19L跑道着陆滑跑过程中,向右偏出跑道,压坏4个跑道边灯,机组将飞机修正回到跑道中线,旅客正常下机。事发当时机场为雷雨天气,跑道湿滑。
数据表明,近半数的冲偏跑道事件发生在雨雪等复杂气象条件下;近1/3的冲偏事件存在机组资源管理问题;1/3冲偏问题是由于机组飞行技术薄弱造成的;一部分存在机组违规操作。此外,冲偏跑道事件还具有以下特点——机组对特情的处置失误是主要原因,其表现为不能果断做出复飞或者中止起飞的决策;机组缺乏安全意识或丢失情景意识;刹车使用不当或减速计划错误;飞行准备不足,特别是对复杂气象条件和特殊机场;航空公司管理和飞机机械等因素也占有少量比例。

如何从根本上防范“冲偏”
多起不安全事件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管理部门应从组织系统、安全体系建立及规章制度的层面找到安全隐患并着手制定解决办法。
驾驶舱资源管理(CRM)不合理是冲偏事件的主要隐患。与简单气象条件以及硬件设施较好的机场相比,复杂气象条件以及硬件设施一般的机场,进近着陆更加强调驾驶舱资源的合理利用。CRM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机组成员之间职责分工不明确、操作配合不畅;机组成员之间工作负担不平衡,从而降低了机组对情景的感知能力,形成了事故隐患。
在继续进近着陆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机组盲目进近以及中止着陆不及时是飞机冲偏出跑道的主要原因,进近着陆过程中飞机高度变化快,机组用于飞行决策的时间极为有限。机组如果不能根据当时态势坚决果断地完成正确的飞行决策,将危及飞行安全。
机组在特殊情况下飞行技术欠缺是造成冲偏出跑道的直接原因。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机场尚不具备全自动着陆的条件,即使是仪表进近,能见跑道后便脱开自动驾驶开始手动飞行是普遍现象,因此精湛的手飞技术和精准的目测着陆技巧尤为重要。进入手动飞行之后,由于注意力分配或者操作要领的问题,如果不能保证飞机的下滑轨迹和水平方向,或者不能及时地发现和修正偏差,就可能导致飞机冲偏出跑道。雨、雪、侧风、湿跑道、结冰等复杂气象条件以及机场的特殊地形增加了操作难度。
机组安全意识淡薄、违规操作是飞机冲偏出跑道的根本原因。运行规范、规章、标准操作程序是飞机从设计、生产到使用的各个环节中提出的保障飞行安全的基本保障。机组安全意识不牢固,随意违反相关规范、规章和程序的做法直接危及飞行安全。机组对情景的感知直接影响决策。机组内部、机组与管制员之间能否建立良好的沟通,能否获得正确的飞行指令,能否获得准确的气象、跑道状态等环境信息直接影响飞机的安全起飞和进近、着陆。
飞行准备不充分,增加了机组处理特情的难度。机组飞行前对目的地机场的气象、导航设备、地形了解不全面,在进近着陆前对机场气象的变化了解不充分,势必造成特情处理过程中的匆忙应对,影响飞行安全。
追求更长期的飞行安全
国内有关专家曾对飞机着陆阶段冲偏出跑道进行过专题研究,其中风险最高的是飞行员操作不当,如过量操作,甚至是反操纵。通过培训,加强风险识别能力和决断力,尽可能又快又准确地判断出飞行中的风险,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强操纵熟练程度以及特情处置能力;强调稳定进近的意识;提高识别复杂气象条件的能力,加强空地有效沟通;及时修正偏差,规范操纵动作以及设备的使用;时刻保持良好的情景意识。这些措施可以让飞行员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判断和操作。具体措施如下:
增强红线、底线意识。不要在超过环境和机型限制条件下起降。决断高度以下,即使能目视跑道,如果飞机状态不稳(如:坡度较大,或者带较大的交叉,飞机位置不在跑道延长线上,高度高,速度大等),应该复飞。带着不稳定状态接地,极易冲、偏出跑道。复杂气象条件时,机长应该评估安排技术能力较强者在座操纵飞机。决断高度以下一旦失去目视参考,立即复飞,不得犹豫。更不能在采取复飞动作后再决策落地。
提高飞行技术,加强决断意识。在进近过程中及时修正偏差,里外结合,利用目测和仪表数据判断飞机的位置,接地后立即减速,动作要柔和,避免一边刹车一边控制方向。侧风较大时,蹬舵可能会带来不对称刹车,进一步加剧方向偏转。一旦位置偏离中心线,应当立即控制飞机方向,制止继续偏转。不要猛蹬舵来修正,避免飞机偏到另一侧。如果在接地后失去目视参考,机长应果断决策,不要犹豫。
合理使用设备,做好减速计划。落地后及时使用减速板和最大反推,根据跑道状况和气象条件合理选择自动刹车,不要过早解除自动设备。使用快速脱离道,注意控制速度,对于管制发布的催促指令,要在充分保证自己安全裕度的前提下遵守,不要为快速脱离而大速度转弯。
提高风险识别判断能力。下降过程中根据机场特点和气象条件做好详细准确的进近准备,对着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对污染跑道、湿滑跑道,飞机重量较重的时候,应当计算着陆距离,要保留一定的裕度,目测不要高。对于随时可能出现的风切变、乱流、大侧风,以及落地后视线不清、位置偏差、设备失灵等情况要有应对预案,及时准确地识别,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处置。(《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韩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