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市候机楼已经不再是一个新概念。大到国际枢纽机场,小到支线机场,纷纷将设置城市候机楼作为扩大客源范围、提升服务品质的重要手段。同时,随着尝鲜的旅客越来越多,城市候机楼的便捷服务更加为人所知。
但是机场在设置城市候机楼时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是不同机场可能在同一地区均设立了城市候机楼,造成了一定的竞争。这一情况在大型机场分布密集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较为普遍。另一方面,旅客对城市候机楼所能提供的各类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满足于其中转站的功能定位。为了脱颖而出,也为了吸引更多旅客,机场需要着眼打造2.0版城市候机楼。
如果我们将“城市候机楼”这个词分解开来,它是“城市”与“候机楼”的结合概念。在讨论如何将其升级为2.0版时,不妨分别从“城市”和“候机楼”两方面入手。
与真正的候机楼不同,城市候机楼规模较小,但是一般位于城市核心交通便利的区域,方便旅客前往。城市与市民息息相关,所以城市候机楼的目标是走到市民身边,走进市民心里,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前不久,通往北京大兴机场、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丽泽城市航站楼开工建设。这是一个5条地铁线交会于此,包含办公、酒店、商业、会展、交通等多种业态的“花园式城市客厅”,体现了与地段环境相适应、与城市功能相融合、与居民生活相配套的理念。旅客从这里出发20分钟便能抵达北京大兴机场。可以预见,这座综合体式的城市候机楼将把机场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要融入市民生活,除了进一步丰富业态之外,城市航站楼也可以走文化路线,彰显城市或者机场的历史文化特色。广州白云机场就在航站楼旧址开设了城市候机楼航空主题旗舰店。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设置了机场历史回忆区,展示老照片,出售文创产品,丰富的文化体验凸显城市的人文情怀,拉近了与旅客的情感距离。
既然城市候机楼被冠以“候机楼”之名,就要有“候机楼”之实。要努力将机场候机楼所具备的功能尽可能多地移植到城市候机楼内,让旅客能够自助值机、托运行李、就餐、休息等候等。另外,还要以城市候机楼为节点,将服务进一步向外延伸。比如长沙的磁浮城市航站楼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将原有的“徒手出行,行李无忧”服务进一步升级,携手市区200多家酒店,将机场服务进一步前置到市区酒店,实现旅客行李从家门到机舱门的无缝对接。(《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评论员刘韶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