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民航报推荐
2020中国航企的“最之年”
来源:《中国民航报》2020-12-28 13:35:00

2020年对全世界人民来说都是难以忘记的一年。年初的时候,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有人说,2020年是航空史上最糟糕的一年,因为航空业是受疫情打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随着中国国内疫情平稳可控,又有人说,2020年将成为中国民航运输规模逐渐缩小与世界第一位差距的一年。因为今年下半年,国内民航业率先复苏,数据喜人。不管怎样,被新冠肺炎疫情笼罩的一年,对全人类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对我国航空公司而言,更是充满艰难与挑战的一年。

最有担当的一年:疫情来袭 驰援任务义不容辞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武汉封城,其他地方也都像是按下了暂停键。每天确诊人数的不断增多让医疗资源一度极其紧张。这时候,虽然各地进出武汉的客运航班都被取消,但由中国民航搭建起来的一条条空中生命线却异常繁忙,大量航班装载着救援物资,搭载着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飞抵武汉。

1月24日农历除夕,南航接到民航局关于运送广东省医务人员前往武汉支援的航班任务后,紧急调派机组,执飞CZ5241广州—武汉航班,搭载128名广东医护人员及3415公斤行李和医疗物资,星夜驰援武汉。

1月24日19时40分,东航接到民航局重大办包机任务后,在半小时内紧急协调了一架波音737-800飞机和机组,用于执飞MU5000航班,紧急运送上海市第一批驰援武汉的136名医护人员,这一航班也是民航首批执行驰援武汉任务的医疗队包机航班之一。5个多小时后,1月25日1时26分,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顺利抵达武汉天河机场。在此后的4天时间里,东航还承运了来自上海、陕西、山西、云南、甘肃、青海、宁夏等7个省(区、市)的另外7支援鄂医疗队来到武汉。

随着疫情的发展,驰援任务刻不容缓。2月21日15时46分,来自成都航空的4架国产ARJ21飞机、1架空客A320飞机运载着四川省第九批、第十批援鄂医疗队的231名医务人员及医疗物资,陆续从成都机场起飞前往武汉。当天,民航西南局党委书记刘军驾驶ARJ21飞机执行包机任务前往武汉。他说:“现在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民航一定要发挥行业优势,集中精锐力量,切实保障空中救援通道的畅通。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共克时艰,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自1月20日抗击疫情工作全面开展以来,截至3月23日,民航系统累计向湖北地区保障747个航班,运送防控物资107万件,累计10347.39吨。

3月中旬,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渐好转,完成医疗救助任务的来自全国的42322名医护人员陆续分批离开武汉。国航、东航、南航、海航、深航、厦航、山航、天津航空、华夏航空、奥凯航空等国内航空公司,分别安排飞机赴武汉,将来自天津、甘肃、青海、江苏、四川、山东、海南、宁夏、新疆9省(区、市)的医疗队接运回家。4月15日,国航迎接最后一批185名国家援鄂医疗队员返京。当日13时6分,这些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疗队员搭乘国航CA042包机从武汉天河机场起飞。降落前,乘务长通过广播对大家说:“亲爱的医疗队伙伴们,还有30分钟,我们这趟‘飞往春天的航班’就要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了,当舱门打开时,一定会有一幅春天的画卷展现在大家面前。虽然我们都将经历14天的隔离期,才能与亲人相见,但我们相信,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将心意相通。‘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14时54分,CA042航班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至此,国航圆满完成5架援鄂医疗队返回北京的包机任务,正如出发时的承诺“一个不少,全部接回家”。

当国内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时,海外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各类防疫物资短缺。在此时刻,中国民航又一次站了出来。

5月29日1时45分,厦航MF8767航班运载包括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资在内的8537公斤货物,从厦门起飞前往西班牙巴伦西亚,实现了厦航直飞西班牙和中国民航直飞巴伦西亚航线“零”的突破。6月16日12时,厦航MF8873航班搭载着16余吨防疫物资,从厦门起飞前往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有效缓解沙特防疫物资短缺的问题,助力沙特疫情防控工作。这是厦航目前最长的亚洲航线,同时也是福建省首条直飞沙特的航线。“当前,世界多个国家正面临疫情扩散的严峻形势,全球范围的防疫工作和经济正常运行都面临巨大考验。厦航将与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全力保持货运通道畅通,抢运防疫物资,为全世界抗击疫情贡献厦航力量。”厦航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国航、东航、南航、海航、川航等国内航空公司也灵活调整运营策略,调动飞机运力,以“客改货”的方式陆续复航国际航线,为全球物资流通搭建快捷的“空中通道”,助力全球战疫。

最艰难的一年:航班量锐减 亏损严重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中国乃至全世界,几乎所有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民航业作为交通运输的主力军之一,遭受的打击自然不小。有数据显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全球已有23家航空公司倒闭。国际航协预测,2020年全球航空业将亏损843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国际航空客运需求才会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由于疫情防控不力等,欧美民航业遇到了比我国更严重的发展困难。

2020年上市航企三季报数据显示,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海航控股、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华夏航空以及山东航空这8家航空公司前三季度亏损额累计超过440亿元。其中,海航亏损最多,为156.27亿元,仅有以支线航空为主的华夏航空以1.71亿元的微利“一枝独秀”。

航空公司亏损,空勤人员的收入也面临大幅下滑。今年2月,国内航线纷纷停飞,部分航空公司空勤人员的排班量骤减。有空乘表示:“疫情最严重的那个月我只飞了3次,飞行时间总共不到10小时,收入也少得可怜,只有1000多元的绩效和少得可以忽略不计的底薪,除此以外几乎没有别的收入。”据了解,多家航空公司管理干部在疫情特殊时期缓发薪酬,把疫情对低收入员工和一线员工的影响降至最低,力争“不裁员,不降薪”。

在特殊的2020年,不仅航班量的大幅缩减给空勤人员的收入带来影响,许多飞行员因为执行了国际航班,全年有超过1/3的时间在酒店隔离中度过,对他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12月6日,在上海市虹桥机场附近的一家隔离酒店里,东航空客A330飞机飞行员张劲雨在客房内走完了14768步,实现了自己定下的每日至少走13000步的健身目标。这是他11月29日驾驶飞机由上海浦东飞往美国旧金山完成21.5吨货物运输任务后,回国隔离的第6天,也是他今年接受的第5次隔离。东航波音777飞机机长吴建辉,今年累计隔离达到154天;副驾驶董一兴,累计隔离146天;乘务客舱经理孙黎良,前后经历集中隔离84天和居家隔离14天……酒店隔离加上航班飞行在外的时间,让许多东航空勤人员今年有200多天都没能跟家人团聚。

最会“玩儿”的一年:创新营销策略 推动行业复苏

非常时期,航空公司一方面要做好长期抗疫的准备;另一方面也在创新手段,从营销策略上想办法,减少经营上的损失。

在今年“618”购物节,东航推出了“周末随心飞”产品。旅客购买该产品后,可在2020年内任意周末不限次数乘坐东航、上航的航班,畅飞国内除港澳台地区外的各航点。6月27日和28日,东航“周末随心飞”产品迎来首个使用周末,第一拨尝鲜旅客兑换了超过6.5万张机票。这一创新产品瞄准了周末国内航空市场运力过剩、旅客出行意愿逐渐上升等市场变化,一经推出就吸引了众多关注。

紧接着,华夏航空、海南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祥鹏航空等多家企业也陆续跟进推出超值出行优惠产品。华夏航空“随心飞”限医护人员和华夏航空新客购买,周末和工作日通用;海航推出的“海航随心飞,欢聚自贸港”产品则以2699元和2999元的价格,提供半年内不限次海南进出港、2880元中免集团海南免税店代金券及额外10公斤免费行李额;春秋航空发售的“2999元想飞就飞”15周年纪念礼包,有效期内不限出行次数、不限航线,旅客可以根据需求合理安排旅程;吉祥航空限量发售“无限升舱卡”服务产品,购买后旅客可在有效期内不限次数为自己购买的吉祥航空经济舱机票办理免费升舱;祥鹏航空上线“无限飞”机票产品,旅客在一年有效期内不限次数、不限出行时间乘坐祥鹏航空国内任意自营航班;南航推出的“南航快乐飞”可在有效期内使用南航App不限次数兑换南航国内航班(港澳台除外)经济舱机票,真正实现“打卡美好中国”的心愿。这些随心飞、无限飞、任意飞的机票套餐被媒体誉为是“因疫情沉寂多时的机票市场现象级产品”,也被专家定义为“航空公司在国内疫情控制有力的情况下发起的自救与求变之举”。

除了“随心飞”套票产品外,航空公司还推出了其他多种套票,如海航集团旗下的航空公司就充分满足了暑期学生、家庭、团队等出行需求。其中,海南航空为高校师生群体量身定制“师生出行折上折”专项优惠产品,并推出家庭套票产品,满足老人、儿童等群体的出行要求;天津航空推出学生购票享受经济舱10%左右的票价优惠;福州航空联合去哪儿网推出“拼团游”产品,满足暑期团体旅客需求;长安航空推出“额外占座”产品,满足旅客额外空间需求;乌鲁木齐航空推出“亲子游”机票产品,两名成人与一名儿童或婴儿共同搭乘乌鲁木齐航空国内自营航班班机,可享受儿童或婴儿机票免费的优惠政策;川航上线的“安逸飞”优惠券组合包无使用门槛,不限航班,不限舱位,随订随走。

疫情下的2020年,中国经济、中国民航长期向好的前景并未改变。类似这些“随心飞”、特价票等产品的推出,既是对航空公司运力资源的盘活,也极大提振了消费信心。熬过这个寒冬,就是春天。(《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郝蒙)

责任编辑:lihaiyan 000
推荐新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五一节前安全专项行动
绵阳机场顺利完成活体器官运输保障任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工作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下好消防“关键棋”...
中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派员参加广东省...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高效完成空管光...
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与中南空管局...
中南空管局全力做好地空通信设备民航准...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与飞行服务中心...
“海口航空邮件快件监管中心项目—海口...
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台管制室多措并举...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多措并举筑牢雷...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多维度备战空管系统...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通信枢纽室“星...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多维度开展春季安全教育
江西航空青年:见义勇为显担当 寒夜善举...
传承雷锋精神,闪耀国门安检——首都机...
哈尔滨机场将恢复叶卡捷琳堡航线
天津滨海机场:强化鸟击防范治理举措 提...
江西航空举行2025年航线维修责任放行人...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