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民航报推荐
票价市场化改革:民航与高铁“所见略同”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0-11-18 18:40:00

长期以来,民航与高铁的关系在外人看来颇为“微妙”。从长远来看,民航与高铁共谋合作,以空铁联运等方式建立起共存之道,共同为综合交通运输贡献力量,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日,京沪高铁公司宣布将自12月23日起对京沪高铁票价进行调整,改变目前执行的固定票价,以现行执行票价为基准价实行上下浮动。同一天,成渝高铁也宣布即将调价。此次调价被看作是高铁票价市场化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有专家认为,京沪高铁调价主要参照民航机票定价方式,铁路售票系统的改进也会朝着民航的方向发展。

目前,民航机票实施的是市场化定价,航空公司拥有高度的自主定价权,这对于提升航空市场的灵活性、开放性至关重要。那么,航空公司当前的定价机制是如何形成的?疫情发生后,航空公司机票定价发生怎样的变化?面对高铁票价调整带来的新情况,又该如何应对?

从固定票价到开放定价

自改革开放以来,民航机票定价规则经历了多次变革。从计划经济固定票价到市场经济的有限自由定价,再到逐步实现市场化定价,改革的方向十分清晰:更加尊重市场规律,航空公司在定价上更具备自主权。

具体来看,1997年以前,我国民航国内航线实行政府定价为主,国际航线则按照国际运价规则确定。1997年,民航总局决定试行运价幅度管理,即允许航空公司打折销售机票。1998年,为扭转金融危机后航空公司竞相削价、恶性竞争的局面,国家计委和民航总局发出通知要求航空公司按公布运价销售,不允许擅自降低或提高,实际上终止了运价幅度管理。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航运价改革发生在2004年,民航总局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使我国机票价格由政府定价转变为政府指导价,即由政府确定基准价和浮动幅度,航空公司在此框架内自行决定销售价格。随后,更大范围的价格改革逐步实施:2010年起,对所有国内航线头等舱、公务舱票价实行市场调节价;2013年,取消了票价下浮幅度限制,开始对部分航线经济舱票价实行市场调节价;2014年以来,客运价格市场调节价的范围逐步扩大。当前,市场调节的运价机制已经基本形成。

“民航目前定价机制种类很多,灵活性很强,而且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运用,辅助性收益也是增收的潜力所在。近年来,各航空公司在创新和灵活性经营方面更是有了很多提升。今年推出的‘随心飞’票价策略、网上直播等多种营销手段,都是民航创新发展的最好体现。”民航高级经济师、民航智库专家王疆民说。

运价机制市场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航空公司根据市场状况制订票价,实现了航空市场覆盖和企业受益的最大化,为更好地开展市场竞争、满足市场需求提供了重要手段。市场化的竞争压力又促使航空公司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创新经营手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旅客也能够从中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随心飞”并非“随意价”

当前,航空公司对票价的制订从以往以经验为主的定价策略,逐步转变为科学定价策略,定价机制较为复杂。一般来说,航空公司会综合考虑航班客座率、竞争程度、航线特点、旅客意愿、季节因素、是否高铁沿线等影响因素,收集科学数据,制订指标权重,根据自身收益目标最终形成航班机票定价。在高度市场化的条件下,航空公司的票价与市场供求曲线相吻合,在节假日、热门航线提高价格,在市场低迷、需要刺激需求时降低价格。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许多航空公司在票价上作出了及时调整,以吸引更多的旅客。例如,一些航空公司推出“随心飞”“周末飞”等低价产品,以鼓励旅客搭乘飞机,实现对客座资源的充分利用。今年国庆节期间,国内多家航空公司推出“低价机票+酒店”组合套餐;“双十一”期间,又有诸多低至一折、“买一送一”的优惠机票供消费者选购,抢购“白菜价”的机票一时成为热门消费现象。事实证明,航空公司降低票价、提高客座率以实现盈亏平衡的决策发挥了作用,不仅拓宽了产品创新思路,更缓解了航空公司现金流压力,在严峻形势下维持了市场信心。今年第三季度,随着国内航空运输市场的回暖,国内三大航空公司亏损相对上半年明显减少,客座率出现了较大增长。

在定价机制上创新发展的动力来自于航空公司之间竞争的需要,而竞争的市场环境由改革创造。当前民航业仍面对全球经济发展受挫、国际市场恢复缓慢的问题,要继续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将改革作为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作为民航改革的重要方面,民航运价市场化改革仍将继续深化。

“亦敌亦友”也能共谋发展

话题回到高铁。这个对于民航来说“亦敌亦友”的交通运输方式,近年来也在谋求票价方面的市场化改革,这对于民航是否也会产生一定的冲击?

京沪高铁改变固定票价的做法,体现出高铁随着线路的完善在管理和服务方面也有了逐步提升的内在要求。与民航相似的是,今年我国铁路运输也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这给高铁带来了求变的动力和时机。采取浮动灵活的票价策略,能吸引更多的优质客源。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将有利于今后多种类票价的逐步推开。

“高铁未来的发展必然是一个不断优化和提升品质的过程。对于民航而言,这种影响已不仅是500公里~1000公里距离航线上的问题,而是上升到未来管理、服务和政策制定等多方面的全面竞争与合作。所以,民航看待高铁的竞争也要在思想上提高一个档次,不能仅停留在距离远近上,而是要从整个运输市场看待问题。”王疆民表示。

应对高铁的迎头而上,价格战并非最好的应对之道。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中国民航将在全球市场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相比囿于现状,更应另辟蹊径,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创造国际领先的服务品牌,更多地争取高端旅客,这将成为民航无可替代的优势所在。而在低价舱位方面,更灵活的票价和营销方式将成为破局的关键。无论是特殊时期的“随心飞”产品,还是早已进入人们视野的品牌运价服务,都为民航开发国内潜力巨大的市场提供了路径。

长期以来,民航与高铁的关系在外人看来颇为“微妙”:一方面,在国内市场上,民航与高铁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另一方面,二者又颇为相似,高铁近年来无论是服务模式、品牌形象乃至如今的票价改革方向,都大有向“民航标准”看齐的趋势。而从长远来看,民航与高铁共谋合作,以空铁联运等方式建立起共存之道,共同为综合交通运输贡献力量,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评论员王诗彧)

责任编辑:jinjieni 000
推荐新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五一节前安全专项行动
绵阳机场顺利完成活体器官运输保障任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工作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下好消防“关键棋”...
中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派员参加广东省...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高效完成空管光...
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与中南空管局...
中南空管局全力做好地空通信设备民航准...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与飞行服务中心...
“海口航空邮件快件监管中心项目—海口...
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台管制室多措并举...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多措并举筑牢雷...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多维度备战空管系统...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通信枢纽室“星...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多维度开展春季安全教育
江西航空青年:见义勇为显担当 寒夜善举...
传承雷锋精神,闪耀国门安检——首都机...
哈尔滨机场将恢复叶卡捷琳堡航线
天津滨海机场:强化鸟击防范治理举措 提...
江西航空举行2025年航线维修责任放行人...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