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0时起,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再次从二级降为三级。在“降级”消息传出后的1小时里,某OTA平台上进出京机票搜索量比前1小时增长了7倍。航班恢复、客流增加,航空公司的运营也日渐回到了正轨。这其中一个重要标志便是多家航空公司宣布逐渐恢复机上热食供应。
当笔者兴致勃勃地把飞机餐开始恢复供应的消息分享给朋友们时,他们的反应却没有想象中那么惊喜。细问之下,一般只坐得起经济舱的他们纷纷表示头等舱和商务舱的花样与他们无关,经济舱的餐食平淡无奇,除了果腹之外再无过多期待。
笔者不服,便问他们有没有吃过川航的老干妈辣酱和“东航那碗面”。朋友反驳,想吃“老干妈”,超市买回家,想加几勺加几勺,岂不更香;“东航那碗面”倒是听过,算是为数不多的“出圈”产品,但是一般只在机场的东航休息室供应,飞机上咱也吃不着啊。
对于朋友的话,笔者一时实难反驳,继而陷入了沉思。纵观民航圈,能不能找出一款叫好又叫座的“出圈”经济舱餐食?笔者没有把握。那么,把飞机餐做出品质、做出特点、做到旅客的味蕾上有那么重要么?
笔者想到了大名鼎鼎的“台铁便当”。在台湾坐火车,车上或者月台供应的“台铁便当”(盒饭)以物美价廉、品质稳定而有口皆碑。油光水滑的排骨、色泽诱人的卤蛋、混合香葱和虾米烤制的米饭……经典的搭配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即使饥肠辘辘也要等着上车吃便当,成了人们的普遍选择。便当“出圈”给铁路带来了哪些好处呢?一方面,高品质的餐食独树一帜,是“台铁”吸引旅客的重要招牌之一,许多大陆赴台旅游的旅客便是慕“便当”之名而来,特意体验“台铁”;另一方面,“台铁便当”成为独立的产品,面向非旅客群体售卖,甚至推出了便当外卖,销量可观,是台湾铁路多元经营的重要收入来源。而物美价廉、品质稳定的背后是专业的厨师团队、精挑细选的原材料和适合铁路运输的独特烹饪方法。
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主业受到冲击的航空公司纷纷想办法寻找新收入来源。“东航那碗面”的团队改进了原来头等舱餐食服务方案,创新设计了多款价格为15元~35元的工作餐,主要面向东航基地附近临空园区的白领出售。“空餐地享”的新尝试反响热烈,东航食品公司进而取得了市场监管部门核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向着兼营地面配餐的方向迈进。在笔者看来,东航的“空餐地享”能取得成功,“东航那碗面”的“出圈”功不可没,为东航食品积攒了好口碑。另外,在疫情防控期间,航空食品更为严格的安全标准也是人们认可的重要原因之一。
“台铁便当”和东航“空餐地享”的例子说明,平民化的经济舱餐食也值得做出品质、做出特点、做成旅客期待的产品。期待更多“出圈”的飞机餐能让坐飞机变成一番别具“风味”的体验。(《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评论员刘韶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