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航“随心飞”产品火爆全网,甚至引发海航App短暂宕机。“随心飞”火爆的背后,是“后疫情”时期亟待释放的居民旅游出行需求,也体现了航空公司积极求变、努力应变的决心。
当前,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暑期航空市场逐渐升温,不少航空公司都推出了优惠机票产品,获得了市场的积极响应。东航推出“周末随心飞”产品,已售出超过10万套;随后,华夏航空推出不限次飞行套餐;海航分两批上线“海航随心飞,欢聚自贸港”机票产品,引发直播“抢票”热潮;春秋航空也推出“想飞就飞”纪念礼包,不限乘机次数,覆盖下半年所有国内航线。各类价格极其优惠的产品,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对于价格敏感、对于时间不敏感的旅游群体,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今年上半年,我国民航业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民航旅客运输量1.5亿人次,同比下降54.2%,客座率一度不足50%,全行业累计亏损740.6亿元,创历史最高纪录。为抵御疫情冲击,行业主管部门在财政支持、税费减免、金融信贷等方面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企业纾解困难。在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下,国内航线航班数量已经恢复至去年同期八成。在此背景下,推出“随心飞”“无限飞”等优惠航空产品,是在民航生产运行刚刚经历过低谷期后,航空公司采取的积极“自救”措施。一方面,优惠产品的销售能够为航空公司带来迫切需要的现金流;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闲置客座资源,提高客座率,尽可能降低运输成本。
面对当前航空业面临的前所未有严峻局面,只有主动求变,才能在危机中寻求新机。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社会经济发展仍存在巨大增量空间,航空运输市场的全面复苏可以预见。面对当下的低谷期,航空公司将产品与自身传统优势相结合,充分研判消费者需求,推出契合广大旅客需求的产品,能够助力推动民航消费不断复苏。同时,在进行产品创新时,应注意与政策优势、区位优势等相结合,推出足以吸引旅客兴趣、增添旅客信心的航空产品。以海航“随心飞”为例,其低价产品与海南自贸港建设免税政策的刺激作用相互叠加,才激发了旅客极大的消费热情。
面对疫情对民航业的深远影响,航空公司加强分析研判,积极推出个性化、差异化的航空服务产品,打造灵活的机票销售方式,将为航空市场稳步复苏注入动力。(《中国民航报》 评论员王诗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