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日起,民航局开展为期8个月的“民航服务质量品牌建设”专项行动。在服务方面,推出“全国机场旅客共用服务平台”和“旅客遗失物品全国统一查询平台”等提升旅客体验的新举措。
早在今年初,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就在宁夏银川机场开展了“民航旅客遗失物品全国统一查找平台”试运行的系统培训及意见征询工作。建立该平台,是对2020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相关要求的落实,将实现航空公司、机场遗失物品信息共享互通,为旅客提供“一站式”失物招领信息服务。
机场南来北往旅客众多,匆忙、拥挤、大意等都可能导致旅客携带的物品丢失。过去,旅客在丢失物品后,如果尚未离开机场,可以到机场失物招领中心查询;如果遗失的物品比较贵重,可以到警务室报案;如果已经离开机场,可以拨打机场或航空公司的客服电话报失。由于机场和航空公司往往会各自建立遗失物品招领平台,又分属独立的系统,信息壁垒给旅客查询遗失物品造成了不便。深圳机场曾公布过一组数据,2017年,深圳机场共受理遗失物品5.2万宗,领回2.1万宗,找回率仅为39.9%。为了改变现状,2018年8月,深圳机场整合了机场、深圳航空、南航3家平台资源,旅客仅须登录一个系统,便可查询深圳机场各类遗失物品的全部库存信息。建立全国统一查找平台,就是对旅客遗失物品信息的大统一、大集合,将最大限度地提高失物找回率。
建立遗失物品统一查找平台,不仅方便了丢失物品的旅客,也树立了航企“人民航空为人民”的良好形象。过去,机场工作人员帮助旅客地毯式搜寻遗失物品,寻找旅客遗落在出租车上的物品,跑步到登机口交还遗失物品……诸如此类的暖心之举经常见诸报端,获得了不少旅客的赞扬。细微之处见真情,物品遗失的责任往往不在航企,但民航工作人员急旅客之所急、想旅客之所想,在失物招领方面不断用心改善,努力提高服务质量,让温情贯穿民航服务始终,这样的举动怎能不让人点赞?
需要强调的是,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防止物品遗失的治本之策是小心谨慎。广州白云机场曾做过统计,客舱内遗失物品的“重灾区”是座椅前方的口袋,且以日用品居多,多为数据线、水杯、U形枕等。此外,遗失物品也有季节性,冬春季节尤为明显。这提醒旅客在旅途中要确保行李“安妥”。例如,物品要放在视线范围内,过安检后、下飞机前不要着急,清点随身物品数目,还可以在行李上粘贴一些明显的标志。
民航的服务好不好,必须用事实来说话,用成果来证明。统一查询平台将有效解决民航旅客遗失物品查询接口多、管理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是对真情服务理念的进一步延伸,是方便旅客的务实之举。期待该平台能尽快搭建,尽快推广,让一站式“物归原主”尽早成为现实。(《中国民航报》评论员徐仲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