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内和国际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作为关键之年的重要会议,在2020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年度经济增长的具体目标,无疑是一个重磅消息。5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应媒体提问时表示,没有提及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不等于经济增长不重要。诚然,仔细梳理政府工作报告,虽然没有直接提出GDP的增长目标,但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等热词都传达出了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性。
热点一:防控疫情 生命至上
作为第一个热点,疫情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影响巨大。“这次报告改了多少稿说不清楚,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在改”。5月2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情况吹风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表示,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两会推迟召开,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起草组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修改。会议期间,起草组还将根据代表、委员的建议和意见,对政府工作报告继续进行修改。
今年初以来,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然而,这场疫情造成的损失之巨,或许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判断,疫情将造成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由此带来连锁反应则是,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所积聚,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 惟艰。我们也付出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在疫情防控中,中国及时采取应急举措,举全国之力,坚决打赢武汉和湖北保卫战并取得决定性成果。与此同时,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出了援企稳岗,减免部分税费,免收所有收费公路通行费等90项推进复工复产的政策措施。
随着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的到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首先,将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用于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等方面。与此同时,为了坚决防止疫情反弹,我国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
热点二:调整预期 稳就业、保民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篇幅堪称40年来最短,但信息量却巨大。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这句话一被念出,立刻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对此,李克强表示,主要是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 “六稳”、“六保”。
今年两会期间,“六保”、“六稳”既是热点词也是高频词。所谓“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而“六稳”,则是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在至关重要的“六保”中,“保居民就业”居于首位。对于这一排序,黄守宏表示,就业问题和民生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之一。有媒体统计,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出现了39次。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所说,“大家都在谈民生,第一民生就是就业。”
为了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一份清晰的量化任务清单: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与此同时,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
在目前的国内外社会环境下,很多行业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困难和挑战——一方面,服务业发展困难、小微企业不断裁员;另一方面,874万高校毕业生即将走出校园,开始就业。显然,如何处理好以保居民就业为首的“六保”,不仅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难题,也考验着数以亿计的家庭和个人。
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政府工作报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综合一司司长刘日红说:“河北石家庄某大学校园里,一对小夫妻租了一间小屋卖起奶茶和小点心。他们请来母亲帮忙,每月收入约9000元,一家四口人生活很开心。”在刘日红看来,千万不要小看这样一个小店,它把一家人养活起来了,这就是微就业撑起大民生,“马路经济、摊点经济也是经济,也要扶持”。
热点三:完成硬任务 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有媒体统计,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与“脱贫攻坚”相关的词出现了32次。其中,“脱贫”出现16次,“贫困”出现9次,“扶贫”出现6次,“返贫”出现1次。以此计算,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的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至551万人,贫困县减少至52个。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为了完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中列举了不少脱贫措施。其中,“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引发广泛关注。5月22日,在首场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公开呼吁社会各方,“多买一点儿贫困地区农产品”。他表示,现在的情况是,没有种不出来的东西,只有卖不掉的东西。要让贫困地区的农产品真正出村进城,不仅卖得出去,还要卖个好价钱,这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好的。
韩长赋介绍,近几年,产业扶贫已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贫困人口最多的举措。在脱贫人口中,约2/3是通过外出打工和发展产业来增收实现脱贫的,这意味着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重要支撑。
不过,在呼吁的同时,韩长赋也坦承,现在贫困地区的产业整体水平还不高,产销衔接还不那么顺畅,脱贫带贫的基础还不是很牢固。所以今年产业扶贫要继续做贡献,而且脱贫之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也不能中断。
热点四:惠企利民 减税降费
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为了帮扶企业渡过难关,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前期出台6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 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
“我非常拥护这一政策!”全国政协委员、东海航空优先公司董事长黄楚标告诉本报记者,受疫情影响,东海航空经营压力剧增。“今年,我们春运计划航班取消率超过70%,最高峰单日取消量超过90%,并且由于防疫需要(飞机消杀、配备大量防疫物资),航班运营成本增加了50%~70%。在现金流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减税降费有助于我们树立信心、度过难关。以相关税费减免政策延续到年底计算,东海航空可节省支出6000万元。”
全国人大代表、东部机场集团董事长钱凯法也对这一阶段性政策表示支持。他表示:“机场属于劳动密集型交通基础设施行业,降低税率费率,可以降低机场的税负和人工成本,促进企业效益提升,对机场航空业务加快恢复是利好。”
“结合我们自身的业务特点,增值税税率下调、加计抵减和降低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等优惠政策,预计可以为中国航信节约数千万元的支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志雄表示,这些节省出来的税费支出,我们将全部投入到民航信息服务领域的研发之中,以此推动中国民航信息化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纾困之后,企业也将为市场和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全国人大代表、海航机场集团监事长廖虹宇对政府报告中提出的“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颇有感触。他表示,海南既是国内游的热门目的地,也是自由贸易港所在地。为了推动当地复工复产,海航机场与多家航空公司沟通,推出特价机票,鼓励旅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适当出行,到海南来享受假期。
热点五:增强动能 实施国企改革
在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
对于改革带来的变化,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王昌顺深有体会。据悉,近年来,南航推进用人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调整了20年没有大动作的用工薪酬制度。“通过此次改革,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企业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实现了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效益更好、质量更优。2016年~2018年是南航历史上效益最好的3年。”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航信积极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崔志雄表示,在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方面,公司出台了授权放权清单,将人事、财务等6个方面的16项授权放权事项列入其中,增强来微观主体活力;与此同时,不断强化正向激励措施,在国资委和董事会批准后,落实了第二期股票增值权计划;推进科技型子企业中长期激励方式,制定印发了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工作总体方案,目前一些子企业股权激励实施方案已经获得公司批复同意。这些举措都有利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员工创造活力,为企业发展增加新动能。(《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记者 王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