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讯:近日,英伦航空(Flybmi)宣布停运和破产,所有航班全部取消。这是2019年以来第二家宣布破产的欧洲航空公司。
对于破产的原因,英伦航空归咎于燃油成本和碳排放成本激增,后者则是英国“脱欧”,导致欧盟最近决定将英国的航空公司排除在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之外。据悉,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成员国企业可以交易碳排放配额,英国的退出将可能导致欧洲碳排放价格上涨。同时,英伦航空认为,当前交易和未来前景都被英国“脱欧”进程产生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比如,无法在欧洲获得有价值的飞行合同,从而对自己继续在欧洲目的地之间飞行的能力缺乏信心。
截至宣布破产,英伦航空在飞往25个欧洲城市的航线上运营着17架支线喷气式飞机,其枢纽机场为英国伦敦希斯罗国际机场及曼彻斯特国际机场。英伦航空原是星空联盟成员,2009年被汉莎航空收购,成为其全资子公司;2012年,英国航空母公司国际航空集团从汉莎航空处收购了英伦航空,英伦航空也自此退出星空联盟。
除了英伦航空外,德国日耳曼尼亚航空也于近日宣布破产。2月5日,日耳曼尼亚航空宣布于2月4日申请破产,并于2月4日停飞所有航班。日耳曼尼亚航空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柏林的航空公司,提供定期航班和包机服务。之所以申请破产,日耳曼尼亚航空称,是由于2018年夏季油价不断上涨、欧元兑美元汇率下跌,以及机队维护需要大量技术服务人员等问题造成资金短缺。最终,未能顺利完成融资的日耳曼尼亚航空只能宣布破产。
2018年,欧洲航空公司也一样不好过。2018年12月5日,瑞士私人航空及其子公司宣布破产。此前的10月17日,塞浦路斯·希腊深蓝航空公司流动资金出现严重问题,宣布破产,所有航班宣布停飞。10月2日,欧洲廉航第一航空公司因未能获得长期融资,宣布破产停运。但在此前一个月,第一航空公司还宣布新开航线。有分析称,第一航空作为小型航企扩张速度过快,从而出现运营困难的情况。9月26日,德国Azur航空终止所有业务并解散。8月31日,比利时VLM航空公司解散并进行清算,并于9月3日停飞所有航班。8月30日,瑞士伯尔尼Skywork航空公司停止运营,宣布破产,并表示与潜在的合作伙伴谈判失败是破产的直接原因。另外,自2018年9月起,小星球航空的波兰、德国、立陶宛等地的子公司先后申请破产重组;同年11月28日,小星球航空与其波兰、德国、立陶宛等地的子公司航班停飞。
业内人士指出,汇率波动造成汇兑损失、燃油价格上涨导致利润率下降下滑、融资失败等是这些欧洲航企破产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些航企没有清晰的管理机制,加之内部管理效率低下,所以在市场需求减少的情况下极易被淘汰。(方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