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太航空市场上,那些曾经实力雄厚的大牌航企都感受到了低成本航企的挑战压力,而低成本航企中的佼佼者非亚航莫属。人们最初认为,亚航的点对点运营难成气候;后来又觉得,亚航构建了枢纽航线网络,正在争夺市场和客源。然而,笔者认为,亚航的发展并不会止步于此。
亚航在2002年以2架飞机起家,随后迅速发展壮大,到2017年机队规模已达196架,2018年还将再增加33架。另外,亚航目前拥有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等国外子公司和6个枢纽基地,亚航X还在国外成立了子公司。2017年,亚航宣布在日本国内取得航班运营执照,同时将在越南成立子公司,并与中国的光大、河南省政府工作组签署了在中国成立低成本航企的谅解备忘录。亚航通过成立子公司形成了一个航空集团,并构建了相互支撑的航线网络。
很明显,亚航发展到现在,其品牌已极大地影响了东南亚甚至整个亚太航空市场。可以说,亚航在这一地区创造了一个低成本航企的神话。当然,在亚航眼中,市场依然很大。亚航数字化、转型、企业服务集团副首席执行官艾琳·奥玛尔表示,亚航最大的优势正是其网络效应。对于现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亚航而言,其优势已非一般竞争对手可比。
有评论员认为,亚航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不仅要与传统航企争夺市场,甚至还在效仿全服务航企的发展模式。例如,亚航在构建枢纽航线网络的同时,还购买了宽体机,其一次订购空客A330就达66架之多。同时,亚航的长途和短途网络相互连接,衔接非常方便。其不仅在飞机上设有公务舱,还推出了针对公务旅客的服务产品。
然而,笔者认为,亚航的发展不会止步于此。实际上,低成本发展模式是一种创新发展,可以称为“颠覆性创新”。其本质是通过与众不同的创新方式,针对低端和新兴市场推出更便宜、更便利的产品,并逐步走向上游市场,直至取代主流产品或服务。例如,芯片领域的英特尔,当初就是从低端市场切入,最后却成为芯片业霸主的。
低成本航企的“颠覆性创新”模式,主要是选择大型航企不屑于顾及的低端市场作为发力点,并逐步崛起的。因为在大型航企看来,那些低端市场毛利很低,不值得投入。然而,低成本航企进入该市场,尽管利润率低,但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并不是所有低成本航企都像亚航那样成功地实现了规模化、网络化发展,而是只停留在低利润率的市场上,或者说受限于此。
可能还有人对此感到不解:亚航快速发展,最后不转化为一家规模化、网络化的全服务航企,有什么新的意义?
其实,亚航规模化、网络化的形成来自“颠覆性创新”,而规模化、网络化又让亚航在整个亚太航空市场上具有了创新量级优势,并逐步在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以强有力的地位与大型航企形成了竞争态势,也让一些低成本竞争对手望而却步。
许多拥有市场话语权的全服务航企也有自己的创新产品,但多数是小步走的“替代性创新”,如新旧运价系列换代,经济舱升级为高级经济舱,或者是可点餐食等服务创新。但是,这些与亚航开发东南亚巨大的低成本航空市场相比,恰如芝麻和西瓜,不在一个量级上。
由此可见,亚航的“颠覆性创新”是找准了发展的起点,再通过建立亚航集团相互支撑的航线枢纽网络,占据了市场优势。至于亚航能否成为下一个规模化、网络化的全服务航企,笔者认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能否利用当前的有利地位继续不断创新发展。(作者王疆民系中国民航网智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