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正南46公里,后沙峪中国航信园区西南80公里,一万多名建设者们正不舍昼夜,创造着一项世界工程史上的奇迹,他们正在建造一座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榜首的超级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在这些建设者当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拿焊枪电钻,不铺路架线,他们常驻机场20余人,平均年龄28岁,电脑屏幕、系统数据就是他们的工具和武器,方便面、吸灰咽尘、长途跋涉、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而未来,大兴国际机场离港系统的平稳运行,都将在他们手中孕育、成型。他们,就是参与机场信息系统建设的中国航信大兴国际机场离港项目团队。

4月3日,距离大兴国际机场6月30日全面竣工倒计时88天之际,笔者走进大兴机场,走近参与机场建设现场实施的航信人,近距离感受新机场的神秘壮美和航信建设者的甘苦酸甜。
现场:工地中办公,每天2万步
“这里条件比较简陋,不过比前阵子好多了”,踏进机场建设配套区域,走在临时铺建的石子路上,穿过满是灰尘、挖掘机和各种施工设备的小道,北京航信机场信息服务部经理贾宝利坦言。


来到办公区——说是办公区,其实就是一片临时搭建的板房,这里,属于航信办公的有两间,一间用来离港系统测试,一间用来常规办公。办公区外面的小路上,零星分布着当地老乡开的露天小吃摊,简陋至极的临时锅灶和板凳、长条桌,让人仿佛穿越到几十年前的乡下集市。这里远离闹市,周边少有生活配套,所以这样的小摊也还是颇有生意。最初,我们的同事很多时候只能在这里勉强果腹。现在,公司为大家订购了盒饭,吃饭和卫生得到了保障。不过即便如此,时常的加班测试,吃饭没有准点儿,“康师傅”、火腿肠也成了大家的“标配”。
走在这里,处处能感受到机场建设的如火如荼,工作条件的艰苦更是无处不在。

“每天在航站楼里巡检,走一圈回来,洗手、洗脸,水都是黑乎乎的”,公司项目组现场实施成员徐航带我们进入航站楼,一边自豪地介绍着各种设施和航信在其中的工作,一边笑着说。“候机楼这么大,你们每天要走很远吧?”
“每天巡检两次,每次大约1万步吧”。这个2018年才参加工作,而今对大兴国际机场已经如数家珍的小伙子不假思索地说。
在航站楼转了一圈,只见到处是施工的围挡、线槽、噪音和粉尘,戴着厚厚口罩的工人穿梭往来,不一会儿,鼻子和喉咙就有不舒服的感觉。而他们,每天都要在机场5个长长的指廊之间穿梭检查,跟进自助值机、登机门点位情况,辛苦可想而知。
而对于另一个年轻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离港项目组临时党支部最年轻的党员之——王琮皓来说,这一年多来,也同样经历他人生中重要的蜕变。
“我住在通州,原来每天来这上班,坐地铁倒公交,单程就需要大概3小时……”“不过,我们还有住在顺义区的同事,就更远了。现在我学会开车了,路上不到2小时就行了。咋说呢,这是本职工作,更是难得的平台和锻炼机会,值!”
“听前辈说,以前首都机场T3航站楼建设,咱航信有的工程师从项目开始到最后投产,每天吃住在工地,从没回过家,直到项目投产交付。跟他们比,我们要学、要做的还很多。毕竟,看见,与做过就是不一样。”王琮皓望着远方,坚定而憧憬着说,胸前的党徽在阳光下闪着光芒。
攻坚:不舍昼夜,只争朝夕

走近大兴机场,人们无处不感受到世界级工程的雄伟与设计之美:中国唯一一个“三纵一横”全向构型跑道设计的飞行区,宛如鲜花盛开的中央放射状五指廊构型的航站楼,轨道交通与航站楼一体化设计的综合交通枢纽……这些无处不体现着中国建设的力量。
工程的雄伟、设计的美丽、硬件的新颖,可以给旅客带来美好的第一印象,但安全的运行、流程的高效和智慧的信息化系统,却是给旅客留下更多美好回忆的精髓。未来的大兴国际机场,将通过广泛的多方协同和智能指挥调度,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化系统,建设智慧机场,为机场发展和旅客便捷出行赋能。中国航信作为中国民航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信息服务领域的国家队,在参与新国门智慧机场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018年11月30日,实验室测试”“2019年3月31日,生产系统部署”“2019年4月30日,现场测试”......随着6月30日全面竣工这一重要时间节点的临近,一个个里程碑节点无时无刻不提醒着航信人只争朝夕。为此,公司专门成立了以机场业务部为牵头单位,包括研发中心、北京航信等多家单位组成的项目团队——中国航信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离港项目组。

两间临时办公板房的一间,被用作离港系统项目测试和投产专用房间,墙上大幅的项目时间表赫然醒目。


“机场建筑施工等建设进程很紧,很多情况瞬息万变。一些点位部署由于施工的原因具有不可控性,如果等到完全具备条件了再进场测试,就会耽误咱们系统测试部署的进程”,项目现场实施经理王洪生介绍说,“所以,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为了确保按时、成功投产,我们总结经验,优化流程,有的测试工作提到前面并行开展。”
亦如王洪生所言,在大兴国际机场航信办公区域内,不大的房间里,满是正在测试、联调的航信工程师们,除了北京航信常驻工作人员外,有的来自研发中心,有的来自广州航信,大家三五一组,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上的代码,热烈地讨论和试验着,旁边放着顾不上吃的冰凉的盒饭... ...


助推:党员突击队旗帜在飘扬
“支部建在连上”,90多年来,我党这一光荣传统,穿越时空、历久弥坚。“连”不仅是一个个具体的单位,更是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哪里最艰苦,哪里最需要,党支部就建在哪里。在中国航信驻大兴机场的项目团队中,同样有这样一个党支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离港项目组临时党支部。
“越是急难险重的任务,越是艰难困苦的环境,越需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带动大家一起攻坚克难”,北京航信党委办公室主任沈继英如此阐述这一临时党支部的诞生。2019年3月28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离港项目组临时党支部经上级党委批准正式成立。4月3日,党员先锋突击队授旗仪式在现场举行。

临时党支部的成员主要有4位党员同志,他们既有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老航信,也有刚入职不到一年的新党员。大家在谈到发挥支部作用,凝聚团队力量时都有一肚子感想。
“临时党支部成立后,感到跟组织更近了,参加组织生活更方便了,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党支部书记吴贺说,这是一位有着丰富管理经验、行业积累和多年党龄的同志,他坦言:“我们会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

虽是临时党支部,但三会一课制度等组织生活开展有序,在带动全体团队做好项目工作、凝聚团队力量上也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之前我们这里有些同志离家远,工作忙起来顾不上家,家里老婆孩子有意见,心情也不好。”“我们通过党员大会谈心,一起想办法、解困惑,加油打气,大家伙儿的心气儿和干劲也更足了”。党员赵刚如是说。
在考察了临时数据机房建设、服务器搭建、设备联调测试整体进度后,北京航信董事长、党委书记赵军要求现场实施团队,各项工作要提前试车,严把质量关,加强督导检查,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作为贯穿项目一条主线,做到严格把控、不留隐患。务必以高度的责任心,严守安全生产红线,全力以赴,高质量完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离港项目建设工作。

两年前,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时强调:“新机场是首都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
不久前,民航局局长冯正霖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仍处于攻坚阶段,一口气也不能松!我们要按照‘四型机场’建设要求,全力推进大兴国际机场建设及运营筹备工作,确保6月30日全面竣工、9月30日前如期开航。”
春节前,中国航信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崔志雄来到大兴机场,他强调:“北京新机场是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新国门,航信要提高站位,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努力拼搏,为新机场建设贡献航信力量,展现航信精神。”
匠心独运丹青手,金凤展翅筑梦行。大兴国际机场主航站楼的终极造型名曰“凤凰展翅”,取《山海经》“凤凰,见则天下安宁”之意。两年来,数以万计的建设者,凝聚起战胜困难和挑战的磅礴力量,构筑起北京“一市两场”的新格局。这里,也有着无数前台、后台航信人的倾情参与。
凤凰即将展翅,历史也将掀开新的一页。让我们期待,几个月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华彩绽放,以开放的姿态喜迎八方来客,迎接世界的目光。(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陆阿娟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来自北京航信吕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