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刚刚落幕的全国民航飞机加油员职业技能大赛上,来自全国各地16支代表队的59名航油“工匠”同台竞技,尽展铁军风采。来自中国航油西南公司的苏军、上海浦东航油公司的孙建强和中国航油华南蓝天公司的黄文强三名参赛选手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分别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民航金牌员工”“全国民航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造就一支有责任、有定力、有纪律、有担当、有作为的铁军队伍,与工匠精神表里相契。“开展群众性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对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航油集团公司董事长周强表示。
“纸上谈兵” 实战争锋
“奋力拼搏每一分,莫让青春负年华。”当全国民航飞机加油员职业技能大赛战鼓敲响,来自全国各地的59名航油“工匠”纷纷拿出了看家本领。这次比赛的项目包括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两部分。参赛选手围绕航空油料应用知识、加油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油车驾驶、故障排除及应急处置等实际工作展开了比拼。
理论知识覆盖更广、操作精度要求更高、实战难度明显增加,是参赛选手的共同感受。然而,这也激发了他们的拼劲儿。在理论比拼中,参赛选手认真审题,奋笔疾书;在实际操作环节,他们沉着冷静,严格按照操作规范驾驶加油车辆,为飞机加油,“稳、狠、准”地排除了考官提前设置的种种“障碍”。
“我们不为比赛而比赛,是为了检验我们学习的成果,感受单位间的技术交流。”比赛结束后,华北公司参赛选手刘昊晨说。“好的习惯和熟练的技能,需要从日常工作的点滴做起,细节决定成败是此次参赛最大的感受。提高保障质量,提升专业素养,用踏实肯干、勤奋钻研来弥补不足。”新疆公司参赛选手彭鸿鑫这样总结道。
精心组织 有条不紊
为期7天的技能大赛级别高、规模大、参赛人数多。从大赛前期的筹备到现场考区的搭建,从流程安排到后勤保障,从全程报道到技术支持,幕后组织人员协调联动,高效配合,真正做到了无缝衔接。
为了确保此次大赛顺利进行,中国航油集团公司工会抽调了谋事周全、业务娴熟、技术精湛的强将精兵,成立了保障组、宣传组、技术组等专业的后勤团队。浦东航油公司作为此次大赛的协办单位,提前3个月便启动了大赛的筹备工作,成立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3个工作组,先后4次组织了专题会议,各项工作细致入微、有条不紊。命题组和裁判组提前准备,查阅大量资料,结合加油工作实际设置考题,确保比赛公平公正。
初冬时节,赛场上寒风刺骨。然而,每个保障小组成员依然像钉子一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现场保障组和技术组在赛场时刻待命,随时随地满足参赛选手、裁判员的各种需求,让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去。
海量照片和视频,10篇大赛微信专题推送,14篇大赛实时动态报道,背后是宣传人员的辛苦付出。8天的时间里,他们经常是白天冒着寒风在赛场上拍摄,晚上开会讨论主题,深夜加班整理照片、编辑文稿。冬日寒风让他们感冒了、发烧了,却依然坚持带病上阵,只为全方位地展现比赛的盛况。
这场技能大赛,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技能大课堂、一次全员参与的岗位大练兵,更是一次让工匠精神植于心、践于行的生动教育。
在比赛筹备阶段,各单位都积极开展选手选拔工作,并以竞赛为契机,针对技术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员工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每个单位的参赛选手,都是层层选拔出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各单位对技术人才更加重视,进一步强化了对技术人才的培养。
中国航油以这次技能大赛为契机,力促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追求在全航油蔚然成风。同样,每个航油人都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将工匠精神更好运用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去,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一流的企业造就一流的队伍,一流的队伍支撑一流的企业。自2006年以来,民航航空油料岗位职业技能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这些选手是中国航油“工匠”的杰出代表。在他们当中,有2名选手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5名选手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8名选手荣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11名选手被授予“全国民航金牌员工”荣誉称号,近百名选手晋升了职业资格。其实,技能竞赛只是一个缩影。长期以来,中国航油通过构建机制,搭建平台,逐步完善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拓宽技术人才培养途径,构建了良好的技能人才机制,更好地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如今,站在新的时代起点,航油人的追梦之路更加清晰,筑梦之基更加坚实:中国航油正努力让工匠精神成为每个职工的主流意识和精神坐标,让“聚力建设中国航油,跨步迈向世界一流”的光荣梦想,点亮风帆正扬的新征程。(《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记者韩磊 通讯员 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