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实习生葛畅 报道:10月19日,2025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在沪举行。论坛以“创新领航 智链未来——科技赋能全球航空新格局”为主题,在上海世界会客厅举办,中国东航与上海机场已连续5年携手承办这一盛会,论坛汇聚近300名全球航空领域的政企代表、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时代航空发展新趋势、新路径。

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现场

东航团队保障论坛
2025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是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坛上,中国东航发布《全球客货运航网建设》成果,上海机场发布《中转品牌“沪来沪往·适易中转”》成果,上海市科委、上海机场、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发布《可持续航空燃料关键技术与中试验证项目》成果,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发布《2025中国运输机场指数》成果。

东航与上海机场在论坛现场展示文创成果
东航《全球客货运航网建设》成果指出,东航始终将自身发展深度融入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助力浦东机场实现全国最大的旅客吞吐量、实现中国民航最高的货邮吞吐量。在航网建设上,东航2024年以来新开23条中远程国际航线,通达共建“一带一路”国家21个、通航点36个。今年年底首开上海—新西兰—阿根廷航线后,东航将实现自中国境内通航六大洲、并成为国际通航点数量最多的境内航空公司。东航还通过设立虹桥枢纽空铁联运中心、异地城市航站楼,构建长三角空地一体化出行网络。2024年,东航在浦东机场完成国际中转835.8万人次,占机场总量的80.9%;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479.5万人次,同比增长26.8%,成为推动浦东枢纽国际中转量快速增长的关键力量。
上海机场发布的《沪来沪往,适易中转——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的上海实践》成果,兼具枢纽定位和上海特色,聚焦“产品+服务+效率”综合转型升级,形成“三客三货”六大产品和“四适四易”八大服务,实现“国内+国际”“空空+空地”“浦东+虹桥”“客运+货运”的全业务类型、全服务链条中转能级提升,持续提升旅客体验度、舒适度、满意度,全力打造世界级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
在论坛主旨演讲环节,来自复旦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法荷航集团、哈马德国际机场、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等的国内外专家,围绕“物理链”与“技术链”两大维度,深入解析全球航网建设的实践路径与未来方向。
在圆桌论坛环节中,上海机场、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中体产业集团、上海博物馆协会、上海久事集团等单位的嘉宾,以“翱翔长三角,融合新未来:‘航空 + 商旅文体展’新业态驱动航运中心建设”为主题,探讨业态创新实践,为“航空+”融合发展建言。
本届论坛设置了数字智能与航空文旅融合互动展示环节,东航与上海机场联合呈现“航空+文旅”创新成果。东航展示“空中丝路”航线网络的数字化可视图景,并发布“数字人—多智能体”成果,包括数字客服“东东”和实体机器人“小东”等系列数字人。
东航也在近400个抵达上海的航班上推出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主题航班,特别是在10月17日的MU244 “米兰—上海”航班上,东航携手“上海City News Service”,共同打造主题航班,让旅客在万米高空感受上海的蓬勃活力与文化魅力。
东航在抵沪航班上宣传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本文图片均由东航提供)
论坛期间,东航推出与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久事集团三方联合打造的东航“China Pass卡”。卡内创新整合多重专属权益体系,航空服务方面包含东航机票满减优惠券、机上Wi-Fi体验权益、“空港通”便捷服务及浦东过境旅客免费半日游等。东航将通过全球营销网点向入境旅客发放“China Pass卡”。未来东航“China Pass卡”权益将继续扩展到全国景点、酒店、商圈等更多应用场景。(编辑:许浩存 校对:李佳洹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