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路泞 报道:近日,青海省血液中心首次完成至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无人机低空血液运输测试飞行任务——青海省空中血液运输“生命航线”正式开通。
西宁作为省会城市,集中了省内优质医疗资源。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市区交通状况复杂,传统血液运输常因道路拥堵而延误。据了解,以往从青海省血液中心至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调度车辆送达血液最快需要90分钟,遇到交通高峰时段耗时更长。此次无人机运输仅用15分钟便完成配送,大大提升了运输效率。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是西宁市重要的重症和创伤救治中心,年均用血量居西宁首位,对急救用血时效性要求极高。2024年除常规配送外,青海省血液中心已为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提供急救送血服务逾百次。在应急血液保障中,时间就是生命,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关乎患者的生死存亡。
此次开通的“空中生命航线”,不仅突破了地面交通拥堵的限制,更实现了血液的快速精准配送。与传统运输方式相比,无人机运输具有诸多显著优势。以其他城市为例,去年底,四川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接收了一位情况危急的孕产妇,需紧急输血。该院与自贡市血液中心相距5.7公里,不堵车的情况下,驾车通常需20分钟。关键时刻,市中心血站迅速响应,利用无人机技术仅用6分钟就将血液安全送达医院。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自贡已开通25条航线,全区县覆盖,并建立无人机枢纽站提供24小时服务。自去年4月首飞以来,累计完成3837架次飞行任务,运输成本较传统陆运降低38%,运输时间缩短66%。
今年3月20日,一架搭载血液专用恒温箱的无人机从上海市普陀区无人机公共起降场出发,仅仅23分钟飞行后便精准降落在六横岛无人机公共起降场,将血液安全送达普陀区第二人民医院。这是浙江省舟山市首次启用无人机进行血液运输,成功将六横岛血液运输时效从传统海陆联运的2小时大幅压缩,有效打破海岛医疗物资运输“最后一海里”“岛岛”跨度限制。
而医疗运输无人机本身也与常规无人机不同,它能够以既定航线自主飞行,依托5G网络实现精准导航,抗风级别达6级,在雨雪天均可正常运行;负载能力可达30公斤,特制货箱维持恒温环境——1小时变化不超过1℃,确保血液制品的品质安全。
青海省开通的无人机血液运输航线,同样能有效保障全程冷链安全,为严重创伤、大出血产妇、血液病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将显著提高救治的及时性和成功率,持续提升西宁市血液运输与应急保障能力。随着无人机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有望在更多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编辑:张薇,校对:张彤,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