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曾晓新 通讯员苏青、陈琴 报道:10月17-18日,2024第七届航空维修与工程管理专题会在广州举行。会议旨在汇聚国内外航空维修与工程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及政府相关部门代表,共同探讨和分享航空维修技术的最新进展、工程管理的创新实践以及行业发展趋势,提升航空维修与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推动航空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来自航空公司、飞机租赁企业、飞机维修企业、飞机厂商、发动机厂商、航材供应商等国内外航空维修领域的2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

近年来,全球民用航空业快速发展,航空公司不断扩大机队规模,增加航班、开拓新的航线,推动飞机检查、维护、维修等后市场服务需求持续增长。据统计,2023年,全球航空维修市场规模超2200亿美元。根据尚普咨询公布数据,我国航空维修市场2028年将达到15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率约为15%。与此同时,我国航空维修行业面临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和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等挑战。
此次会议围绕航空发动机维修与供应链保障、新技术应用与航材保障、产教融合、零部件维修与供应链保障等主题展开讨论。
会议认为,航空维修产业链存在供应链紧张的问题已经持续很长时间,对整个民航产业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要解决供应链紧张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司需首先明确在民航产业中的定位,并深入分析自身受影响的具体情况及程度。南航工程技术分公司、葡萄牙航空、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GE)、长龙(杭州)航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等针对该主题展开分享。
航空维修中的新技术应用与航材保障是确保航空安全、提升维修效率及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措施。通过不断探索和应用新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和库存管理,以及加强质量检验和合规性管理,可以进一步提升航空维修行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此次会议,海航航空技术有限公司、芬兰航空、深圳航空分享了各自在航空维修新技术应用与航材保障方面的经验做法。

航空维修中的产教融合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会上,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拓扑睿见(北京)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围绕航空维修中的产教融合展开分享。
会议对零部件维修与供应链保障展开了深入探讨。航空维修中的零部件维修与供应链保障是确保航空安全、提升维修效率及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通过采用先进的维修技术和加强供应链保障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航空维修行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会议同时探讨了优化零部件送修管理和缓解供应短缺的矛盾的解决方案。
航空维修与工程管理专题会是国内聚焦维修成本探讨如何实现维修成本管理优化的专业会议,此前已成功举办六届。该系列会议为国内外航空维修领域相关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合作交流平台,获得航空维修产业链及其上下游产业企业的广泛好评。有与会代表表示,航空维修与工程管理专题会聚焦航空维修领域,会议专业性非常强,为与会单位更好参与和构建航空维修领域合作生态圈提供了宝贵平台。(编辑:许浩存 校对:陈虹莹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