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胡夕姮 通讯员寇灵楠 报道:2024年的1月10日是第四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四十不惑的中国民航空中警察总队二支队二十六中队三级警长焦大喜恰逢工作的第15个年头。
2008年,身为大四在校生的焦大喜参加了国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国民航空中警察总队录取。据介绍,当年该岗位的招收比例约为300:1。2009年,大学毕业后的焦大喜入职东航江苏公司,圆了儿时的警察梦。在随后的15年里,他将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蓝天,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誓言。

冷静沉稳是焦大喜给人的第一印象。“为维护机上秩序,保护旅客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需要敏锐的观察力、精准的判断力、矫健的身手,来防范和制止干扰飞行安全的行为。”焦大喜说,刚毕业时,年轻气盛的他也会有心浮气躁的小毛病,但是经过15年的摸爬滚打,他的心态逐渐趋于平和,能够更加理性和稳健地处置客舱的种种突发状况了。同事史册介绍:“这么多年来,大喜哥在每年部门的百分考核中从无扣分项。”
谈及多年的工作经历,焦大喜最为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一名旅客拒不配合行李摆放,扬言起飞后要实施报复。焦大喜当机立断,立即向机长报告并将该旅客控制住,将其带下飞机。“我们就是要将隐患消灭在地面,绝不带入空中。”

还有一次,航班在夜航过程中,客舱内的绝大部分旅客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越是这个时候,越要绷紧守护旅客生命财产安全这根弦儿。”焦大喜说,当时一名中年男性旅客的异常行为引起了他的关注。该旅客多次起身打开行李架,试图找寻物品,且神情有些慌张。焦大喜果断实施了监控手段,并予以口头警告,没有给其留下任何可乘之机。
空警具有人民警察和民航机组成员的双重身份。作为空中防卫力量,他们需要在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准确判断事件性质,识别犯罪行为,准确把握战机,及时、有效地控制局面,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客舱这一特殊的环境中,空警面临的压力和不确定因素有很多。焦大喜说,他们一天在客舱座椅上待十几个小时,受高空低气压和密闭环境影响,会出现头晕、犯困等生理反应。“这时候,涂清凉油、掐自己……各种办法都得用上”。
“想要做好一名空警,需要成为‘文武全才’”。体能训练、国内外法规背诵、心理素质训练等,都是焦大喜日常的训练内容。一有闲暇时间,十公里跑步就成了当日的标配。“这么多年下来,不出出汗就不得劲儿。”他说,游泳、爬山、读书、逛博物馆都是他的爱好。
多年来,焦大喜出色地执行了多次重保任务。其工作表现和业务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曾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每到过年,他总是抢着执行除夕当日的航班。“可以让刚工作的小兄弟与家人团聚,我老家在蚌埠离南京近,后面再回家也是一样的。”

守卫蓝天(后排左起第四:焦大喜)(东航江苏供图)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新春将至,焦大喜也将在万米高空默默坚守,守护这云端之上的安全,保障每一位旅客平安抵达。(编辑:张薇,校对:张彤,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