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胡夕姮 通讯员吴坚 报道:11月30日,2023年东航江苏公司机载医疗设备的更换工作圆满完成。负责这项工作的是综合管理部职工医疗中心耿雨燕。四年来,作为一名航卫新人,她在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岗位上辛勤耕耘、挺膺担当,用奋进之笔书写青春答卷。
科技赋能有思路
2019年,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工作了两年多的耿雨燕通过面试,入职东航江苏公司,成为一名航卫人员。在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的丰富经历,使得她在新工作岗位上手很快。特别是在医疗保障信息化建设领域,她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
2022年,她根据南京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实施南京市医保信息平台升级迁移工作的通告》要求,承担起公司医保信息平台的升级改造工作,通过市场调研和外部走访,精准引入了HIS系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集门诊预检分诊、登记挂号、药品进销存管理、门诊电子病历等功能于一身,同时升级了电子医保发票结算和医保电子凭证刷码结算功能,使公司的医疗保障服务从“卡时代”迈入“码时代”,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员工少跑腿”的工作目标。
急难险重有担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职工医疗中心成了公司疫情防控的“前线指挥部”。耿雨燕曾在医院接受过严格的无菌操作培训,并且具备丰富的个体防护经验。重担面前,她主动承担起公司疫情防控的技能培训工作,潜心研究民航局《运输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和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疫情防控联防联控指挥部文件,与公司地服部“灵魂画手”谢梦雅同志联合创作了七步洗手法和防护服穿脱的卡通宣传画,让枯燥的文字要求变得通俗生动,便于员工理解和掌握。
疫情防控期间,耿雨燕还创造性地开展“小班教学+情景模拟”培训模式,将教学区域划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严格模拟南京禄口机场高风险区域脱消间的布局,一对一逐个开展培训,让学员身临其境。在耿雨燕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公司高风险岗位入环通过率显著提升。
设备管理有章法
机载应急医疗设备更新是航空公司运行保障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接过此项工作以来,耿雨燕仔细梳理了工作流程,随后制定了完备的机载应急医疗设备管理程序--从血压计校验、药品和器械采购、有效期控制,到配备清单数量核对、箱体铅封、有效期标识检查等,建立起规范化、责任化、制度化、精细化、标准化的“5S”管理模式,确保每一项责任落实到人。
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好旅客和空勤人员的身体健康,耿雨燕和同事们共同努力,在业内率先给公司运营的所有航空器配备了新冠疫情专用防疫包,真正做到了“人民航空为人民”。
(本文图片均由东航江苏公司提供)
手册编写有作为
航空医疗保障涵盖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健康保险等各项工作,一直存在工作碎片化、系统性不强的“痛点”。为了彻底根除这个“顽疾”,职工医疗中心的全体同仁进行过集体“会诊”,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完成了大量的流程梳理、问题分析、归纳总结工作,并进行模块化分类管理。
今年,耿雨燕还在领导的带领下,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参与了《东航江苏公司医疗保障工作手册》编写工作。该手册于9月定稿,现已开始施行。手册从日常门诊诊疗、药品管理、健康体检、医疗设备管理、员工补充医疗待遇和医政管理六个方面对医疗保障工作进行了系统化规范,有效提升公司医疗保障工作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对于耿雨燕而言,一路走来,变化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医者仁心。2022年5月,耿雨燕被评为“华东民航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今年,公司实现了安全飞行30周年。航空医疗卫生保障工作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改进的地方。我将和领导同事们共同努力,为推进东航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而不懈奋斗。”耿雨燕说。(编辑:陈虹莹 校对:许浩存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