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航空运输
CATA大会|GE向伟明:携手打造可持续未来航空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3-11-05 17:03:00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许晓泓 报道:由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主办的首届CATA航空大会于11月3日~5日在京召开,云集200多家航空公司、保障企业和航空制造企业等。GE全球副总裁、GE中国总裁、GE航空航天大中华区总裁向伟明受邀在大会主论坛上作主旨发言。他回顾了2023年中国民航市场的复苏、GE航空航天深耕中国四十三年的足迹,介绍了GE拆分的初衷和进展,并从技术创新、数字化智能化、政策市场支持等三方面,阐述了“携手打造可持续未来航空”的愿景和GE之举措。

本地化,相待而成

GE航空航天已在中国扎根成长43年,是中国民航市场蓬勃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目前在中国的在翼发动机超7400台,服务60余家航空公司客户,人才本土化率达到99%,携手民航局、航空公司等合作伙伴开展多样化培训,已为中国民航事业输送逾万名人才。

这当中,尤其值得点出的是,2006年,GE航空航天在美国以外唯一的全球机队支持中心落户上海,开始为全球近4万台GE以及合作伙伴生产的发动机提供全年不间断24小时服务和技术支持。GE航空航天还实行开放式维修网络服务,目前在大中华区已有7家MRO工厂,不断提高本土发动机维修能力。今年夏天,GE航空航天发动机现场支援服务快修厂在上海浦东临港正式建成,是中国民航首家专业的发动机快修厂。GE航空航天深度参了与国产飞机ARJ21和C919项目的生产制造、试飞取证、售后维修、市场开发、人才培训等;并与中航工业集团成立了合资公司昂际航电,为C919提供航电系统。

GE拆分,稳中有进

向伟明介绍了此前GE实施的拆分计划与拆分后GE航空航天的使命愿景。

2021年,GE宣布拆分计划,计划拆分成三家独立上市公司。随着GE医疗(GE HealthCare)与已更名为GE Vernova的GE能源业务相继独立,未来的GE将专注于航空航天业务。

他表示,由GE航空(GE Aviation)更名为GE航空航天(GE Aerospace),寓意着在传承航空领域深厚积淀的基础上,GE在进一步向更广阔的领域进行探索。拆分之后,GE航空航天将受益于更聚焦的业务领域、更定制化的资本配置和更灵活的战略,为客户、投资者以及员工创造长期增长潜力和价值。


打造“可持续未来航空”

借助拆分带来的机遇,GE航空航天将进一步推动行业技术创新,打造绿色飞行,去定义当下以及更遥远未来的航空飞行。这也响应了GE航空航天一直秉承的企业价值观——“今之所行,福祉未来”,而这些探索将通过技术创新、拥抱数字化与智能化、提供政策和市场的持续支持来加以推进,以更好地造福未来人们的生活。

在定义和开发下一代发动机技术上,GE航空航天多措并举,推出三大革命性技术验证项目,以科技创新驱动高效未来。

其中,可持续发动机革命性技术验证项目(RISE)将开发和验证一系列革命性的创新技术,包括先进的发动机架构(如开放式风扇架构)、紧凑型发动机核心、先进的燃烧技术、热管理、混合电力、与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和氢燃料等实现100%兼容等,以期在较现役最高效窄体机发动机的基础上,再减少20%以上的油耗和碳排放。RISE项目预计2025年左右进行地面和飞行测试,2035年左右正式投入使用,助力航空业实现到2050年净零碳排放的承诺。GE航空航天与美国宇航局、波音公司合作开展的“兆瓦级混合电力推进系统”项目,则预计在2025年左右展开地面和飞行测试。目前已率先完成全球首个在高海拔混合电力系统测试。其与空客开展的氢示范项目将对氢燃料发动机进行地面和飞行测试,以期为2035年前投入使用零排放飞机奠定基础。

在拥抱数字化与智能化方面,GE航空航天结合多年的行业积累,为中国民航和航空领域的众多客户提供有关飞行安全、飞行管理、机队支持等领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积极投身智慧民航建设。

向伟明举例说,GE航空航天中国的技术团队开发设计的飞行数据分析软件FlightPulse已经于全球推广应用,目前澳航、国泰航空等已使用。该软件能记录飞行全过程的数据,帮助分析飞机运行情况、对飞行操作进行调整,从而支持航企降低油耗。其他的软件,如Fuel Insight软件能帮助航空公司在运营中发现节油空间,Airspace Insight则能够提供航路设计建议,实现省时、节油、减排。GE航空航天及其合资企业还在航电领域推出了开放式机载互联平台等先进解决方案。其还与东方航空、中国商飞、厦门航空、长龙航空等客户联手开展数字化合作项目。

至于政策和市场的持续支持,GE航空航天一直洞察市场前沿动态,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期待与中国民航共绘包括SAF在内的“可持续航空”画卷。今年6月,GE航空航天开展了一项全球调研,在受访的300多名航空专业人士中,46%认为能够达成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目标,但更普遍的观点是2055年才能实现这一目标。94%的中国客户认为应该积极参与净零碳排放,96%的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制定了相关战略并持续投入。向伟明表示,SAF是目前行业最触手可及、能推动实现绿色航空发展的手段,而GE航空航天在这方面也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优良的技术储备。自2007年以来,GE航空航天一直积极参与SAF的评估与认证,并引领行业制定100%的SAF标准。去年12月,美联航使用LEAP-1B发动机执行了全球首个采用100%SAF的客运航班。

“开放合作谋发展,共谱民航新篇章。未来GE航空航天将以更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去拥抱航空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广阔机遇,与我们的合作伙伴携手并进,成就‘可持续未来航空’。”向伟明在演讲中表示。(编辑:张彤 校对:张薇 审核:韩磊)

责任编辑:zhangtong 000
推荐新闻:
桂林机场高效联动救治旅客
吐鲁番交河机场联合油料公司开展油车突...
厦航陈剑伟:地服“好大哥” 旅客“大后...
东航山西市场部“小花们”的“花样春运”
南航大连分公司“木棉喜乐·连年团圆”...
宁波空管站气象台:精准预警大风突袭 助...
贵州空管分局管制运行部完成首批C类教员...
“防眩光”组件成为机场建设光伏电站的...
南航股份地服部旅客服务中心中转室举行...
天津滨海机场无人机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
同程旅行城市通小程序上线北京 为用户带...
包头机场开展“焕新颜”“表心意”元旦...
作家阿来在中飞院举行专题讲座
智慧机场的绿色脉动——天津滨海机场信...
西北空管局空管中心技保中心开展人员岗...
民航华北空管局能源管理取得新成效
南航工程技术分公司沈阳基地发动机附件...
东航研发推出飞行绩效管理平台
南航披露低能见度天气下仍能实现高航班...
伊春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0万人次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