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张丰蘩 通讯员 盛瀛 报道:10年前的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10年后的2023年,国航在运营北京—阿斯塔纳航线的基础上,新开西安-阿斯塔纳航线,将十三朝古都与最年轻首都连接起来,为“一带一路”合作发展注入新动能。
10年前的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尼国会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10年后的2023年,国航雅加达的航班从每周3班增加为8班,执飞机型从B737-800升级为A330,见证了“一带一路”倡议为两国经贸往来、人员交流等各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
10年间5个26个,开通航线由21条59条,通航的目的地由7个38个,年度班次投入增长超过3倍,旅客运输量增长近4倍,2019年“一带一路”运力投入占国航国际航线总投入超过30%。2023年,国航充分把握政策契机,以“一带一路”航线为重点,持续推进国际航线复航。截至目前,正在运营的“一带一路”航线共54条,每天79班次。
起航,倾力打造“空中丝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平台。作为载旗航空公司,国航充分发挥民航的战略性基础性作用,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助力“一带一路”倡议主动谋划、积极布局、攻坚克难:连续4天的宣传、迎送、庆典,北京-孟买航线由于开航准备充分、影响广泛,被中国驻印度大使馆评为当年中印十件大事之一;仅11天,从筹备到开航,北京-明斯克航线的开通创造了奇迹,也让中文第一次出现在明斯克国家机场;中巴建交次年,首架载着五星红旗的国航飞机降落在巴拿马城托库门国际机场,巴拿马舞蹈家跳起土风舞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一次次及时响应,一次次周密准备,一次次凤凰展翼,10年来,国航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精忠报国的使命感,不断畅通“空中丝路”,逐步架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空中“桥梁”。
逆风,为生命护航、为责任坚守。无论何种境遇,国航始终牢记使命,履行社会责任。疫情期间,国航依然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核心战略,对内周密部署、全面保障,对外强化担当,有序统筹生产经营,严格执行国家防疫策略,持续完善疫情下国际及地区航线网络,积极协调争取航权资源,确保中国与重点国家和城市之间不断航,确保正常国际间人员和物资流动。在约翰内斯堡,国航协助运送急需回国接受救治的中国女士,“我知道一般在这种情况下,旅客是需要国际救援组织专门运送的,但现在有疫情,要再等10多天。感谢国航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准备好一切。”随机陪护医生亲历了整个保障流程感叹道;在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的大力支持下,国航协同深航护送参与雅万高铁建设的中国员工顺利往返,为中国员工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服务,也为雅万高铁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前,国航海外营业部积极走访所在地奥组委,细致周到的全流程服务获得多方称赞。保障航班安全运行、保障旅客安全抵离的同时,国航还深入研判市场变化,发挥国际国内客货并举优势,动态调整航班,尽力保障生产量供给。复工复产期间,国航及时恢复重点航班,定制返岗复工包机,动态优化调整机型,保障“空中桥梁”畅通无阻。
织梦,让中国文化与世界牵手。“10年前,我就去过阿斯塔纳,那次我乘坐火车,经历了31个小时的路程才到达。但从今天开始,我可以选择国航非常便捷的北京-阿斯塔纳直飞航班。”这是一位旅客在2017年乘坐国航北京—阿斯塔纳首航航班时的真实感受,而“便捷”仅仅是国航深耕“一带一路”航线的“起笔”。10年来,在国航的努力下,万里之遥的非洲人民习惯了选择国航,很多当地雇员都会说上几句简单的中文;远隔千山的维也纳回荡着国航员工合唱团与男高音歌唱家的歌声,中国文化的乐章与维也纳的多元交响完美融合;明斯克机场的候机大厅里,随处可见的标识牌和电子屏幕上,用俄语、英语和中文为旅客提供各种信息,就连停车场的“按钮取票”也有中文标识……在国航看来,“一带一路”航线上的每次顺利起航不仅是旅程的开始,也代表着对理想的探索;每次完美着陆,不仅意味着平安抵达,更象征着梦想与文化的共融。
古时驼铃声声,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合奏悠扬。国航用心服务、用爱坚守、伴梦飞翔,在“一带一路”沿线留下了越来越多的国航故事。未来,国航还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架设更加便捷的空中桥梁,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更多力量。(编辑:许浩存 校对:陈虹莹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