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通讯员刘薇、袁哲恂 报道:随着民航出行市场的迅速恢复,航空公司的飞机发动机保障需求也在持续走高,来自东航信息部和东航技术公司的信息显示,东航孔探专家为发动机进行孔探检测的工作量,正在从四年前的全年5000余次增至当前的全年预计7000余次,AI辅助技术正助力这一工作量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增长。

AI为东航孔探专家提供支持(东航信息部供图)
孔探是及时发现发动机可能存在的问题、护航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检测手段,东航早在2010年便引入了可进行视频录制的孔探设备,并要求每次孔探检测都保存视频记录,因此积累了大量的孔探数据资源。随着孔探需求的增长,东航决定着手利用和发掘已经积累多年的上述资源,突破传统人工孔探检测的人力资源资源瓶颈、提升检测效率。围绕这一目标,东航信息部和技术公司派出业务骨干,推动引入AI技术,研发打造航空发动机孔探损伤智能检测平台,作为孔探专家的助手。
在平台研发中,东航IT人员、孔探专家、发动机工程师组成联合团队,充分挖掘东航多年积累的孔探视频,对所有视频进行梳理筛选并抽帧,获得损伤缺陷图片,作为数据标注的素材,再由资深孔探专家指导标注,最终形成上万张准确打标的损伤训练集,以此培训AI学有所成。在初步研发成型的基础上,联合团队引入了边训练边测试的“闭环”方式,先在实验室中训练AI模型,再将模型下发到真实场景中做发动机损伤检测,通过真实场景中采集的数据反哺模型,进行迭代、反复打磨,经过持续调整参数,最终实现了AI在识别CFM56系列发动机的高压涡轮叶片烧蚀、燃烧室烧穿、高压涡轮导向器裂纹等缺陷时,图像识别准确率高达95%以上,成为可以真实服务孔探专家的AI助手。
在确认能力的基础上,联合团队完善了孔探损伤智能检测平台功能,实现了从数据上传、模型建立与应用、损伤检测、直到自动化报告生成的损伤检测全流程自动化。由此,在平台里上传一段孔探检测录像之后,AI便能就此分析、出具报告,有效帮助了工作量已近饱和的东航孔探专家。
据悉,随着逐步推广,目前这一AI助手平台已在东航总部及所有分子公司基地航点全面应用,并有望在CFM56系列之外,进一步覆盖更多发动机型号的孔探支持。(编辑:孙文瑾 校对:张薇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