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航空运输
“吉祥鸟”AC332直升机研制历程:长空试翼 风尘翕张
来源:《中国民航报》2023-05-15 00:04:00

4月7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全新研制的四吨级双发高原型民用直升机AC332在天津成功进行全状态首次飞行,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和高原地区通航运营再添“硬核”急需装备。

回首研制始末,航空工业走过了一条厚积薄发的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展望未来应用,AC332直升机可实现飞行高度6000米、航程600千米和商载600千克的“3个6”目标,将满足高原、城市以及地震、洪涝等场景搜索救援需求,为国家和人民尤其是广袤高原地区的民众提供坚强守护。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完成一机多型设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继续为满足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和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需要,实现建设航空强国目标而奋斗”的指示批示要求,航空工业聚焦研发具备优异高原性能的直升机这一迫切需求,决定自主研制一款使用性能、使用成本与国外同级别先进直升机相当的产品,并形成高原性能优势,AC332直升机研制随之开展。

AC332直升机在海拔4500米、标准大气(ISA)+25摄氏度的起降条件下,要实现飞行高度6000米、航程600千米和商载600千克的“三个6”的目标。AC332直升机于2019年通过详细设计评审,2022年完成高原运输、搜索救援、医疗救护3种任务构型加改装总体技术方案。按照一机多型研制思路,AC332直升机在通用基本平台的研发上,按照空间预留、结构预留的结构设计准则,保证未来客户化的快速、方便、简单、易行,满足多种拓展构型的设计改装要求,兼顾其他客户化需求。AC332直升机设计与适航高度并行,设计与试制深度融合,有力保证了研制质量和效率。在设计过程中,航空工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瓶颈,多项新技术为国内首次应用。

立足于现有冰风洞条件,AC332直升机在国内首次采用1:1的进气道试验件和模拟发动机吸气设备,开展民用直升机发动机进气系统防冰适航验证试验,达到国际先进产品同类试验精度;跨越式提升滑橇起落架设计技术水平,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在国内首次将前缘缝翼技术应用在平尾设计上,首次在直升机上采用燃油系统综合管理技术,首次应用多构型、多模式的环控系统集成控制器;首次针对大型滑橇起落架直升机开展了系统、全面的分析与试验验证工作。

推动民机平台建设 有效缩短研制周期

近年来,航空工业向天津布局各项业务能力和AC312E等多型号民用直升机生产线,初步建成天津民用直升机研发制造一体化平台。2022年,AC332直升机在天津实现总装交付。

AC332直升机研制批共有3架机,分别为001静力试验机、002首架科研机、003科研机。常规试制次序为001-002-003,在静力试验机得到适航认证后,再陆续研制002架机和003架机。经过科学研判,项目团队统筹静力试验和试制总体进度,以前瞻性思维,将实际试制次序设定为002-001-003,即预先设想静力试验机适航认证各阶段顺利开展,预先投产首架科研机,预期实现快速研制、试验与试飞紧密衔接。002与001的部装交付结点仅相隔2个月,两架机采用“跟随并行”制造模式,在静力试验机各阶段试验验证和适航验证优质高效开展的基础上,“跟随并行”制造模式取得成功,加快了试制进度。

AC332直升机采用全数字化设计,项目团队运用先进数字化制造手段,有效保证制造精度和装配效率,降低制造成本,进一步缩短研制周期。试制过程中,项目团队多维度开展技术创新攻关,使国产民用直升机制造质量和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相继解决了大型工装在低承载地基条件下的组立,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密封铆接,主减平台弱刚性状态装配变形控制及机身后舱门复杂结构的装配协调等关键技术难题。AC332直升机试制期间,疫情形势严峻,项目团队长期处于“双线作战”状态。项目团队创新设计贯改模式,设计团队在设计更改的初期即与工艺团队协调确认更改内容,尽量保证更改单下发后“不回头”,优化供件模式,梳理供件优先级,保证试制过程顺畅,有效提高了试制效率。

保障型号品质安全 历经多方试验验证

在设计、试制的同时,AC332直升机静力试验相关工作同步开展,项目团队突破多项技术难关,在国内首次成功开展相关试验,使直升机研制工作顺利进行,产品品质也得到充分试验验证。

AC332直升机结构设计经历了从零件、组件到全尺寸的多层次试验验证。通过元组件试验,建立了可靠的结构设计值,确认了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通过开展部件与全机的静强度试验,验证了设计包线内的设计载荷强度,从而保障试飞阶段的飞行安全。AC332直升机从旋翼系统到整机开展了全方位的试验验证。通过桨毂中心动特性等试验,项目团队掌握了基础设计参数,建立了准确的动力学分析模型。通过全机动特性、地面共振开车等试验,验证了整机动力学特性,确保直升机具有低振动水平和更高的动稳定性裕度。

AC332直升机全机静力试验是国内首次采用静定约束方式开展的直升机整机静力试验,试验规模大、加载点多、试验机约束加载复杂。在试验过程中,项目团队先后突破试验机约束姿态控制、旋翼系统载荷简化、小空间舱内载荷加载、滑橇起落架载荷模拟等技术难题,同时还设计了一套高精度的机身试验载荷计算方法。涵道尾桨气动性能地面试验是国内首次开展的地面条件下完全模拟真机的涵道尾桨性能试验,项目团队为此研制了一套全新的涵道尾桨性能试验台,成功解决相关技术难题,获得了较高的控制测量精度和效率。

长空试翼,风尘翕张,以此为起点,AC332直升机将飞向更为广阔的天地,造福国家和人民。(《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裴根、孙艳生 转自《中国民航报》第6600期 第007版)

责任编辑:jinjieni 000
推荐新闻: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组织开展健步走活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五一节前安全专项行动
绵阳机场顺利完成活体器官运输保障任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工作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下好消防“关键棋”...
中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派员参加广东省...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高效完成空管光...
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与中南空管局...
中南空管局全力做好地空通信设备民航准...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与飞行服务中心...
“海口航空邮件快件监管中心项目—海口...
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台管制室多措并举...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多措并举筑牢雷...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多维度备战空管系统...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通信枢纽室“星...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多维度开展春季安全教育
江西航空青年:见义勇为显担当 寒夜善举...
传承雷锋精神,闪耀国门安检——首都机...
哈尔滨机场将恢复叶卡捷琳堡航线
天津滨海机场:强化鸟击防范治理举措 提...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