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胡夕姮 报道:新春佳节前夕,大街小巷到处张灯结彩、灯笼高挂,采购年货的人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一户寻常人家,门头上倒贴着红艳艳的“福”字,从窗口传来锅铲碰撞的铛铛声,接着飘出一阵饭香。与其他邻居不同,这户人家精心准备的除夕年夜饭,并不是为自己所做,而是为了一群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却没能回家过年的年轻人。
“也就是近两年的事儿——把非沪籍乘务员叫到家里来吃个年夜饭,让不能回家的年轻人感受一下过年气氛。”这家户主名叫曲元,是东航客舱部乘务六部(新乘管理部)的分部经理。被问及此事,曲元连连摆手,强调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千万不要夸大。
作为一名从业近三十年的空中乘务员,曲元其实早已习惯了在航班保障中度过春节。在一架架载满旅客的飞机上,见证一幕幕温馨的“春运故事”,守护一张张渴望归家的面庞。越是万家团圆灯火阑珊时,越是民航一线员工最为繁忙的时刻。
然而对于很多民航人来说,2021年和2022年的春节是特殊的:新冠疫情尚未结束,各地倡议“就地过年”“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为了落实疫情防控政策,为了坚守春运保障一线,无数民航人放弃春节团聚,选择留在异乡过年。
曲元想起了自己分部里的那些“小家伙儿”,那些叫他“曲爸爸”的新晋乘务员。“他们的岁数跟我儿子差不多,除夕夜出去瞎转悠不安全。”考虑到“小家伙儿”都是外地的,父母也都不在身边,曲元有些于心不忍,决定邀请大家来自己家过年。
在东航客舱部,曲元无疑是大家公认的“老资历”,仿佛“定海神针”一般,不管遇到什么急难险重的任务,总是冲在最前面。在年轻乘务员眼中,曲元是认真勤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专业前辈。邀请一出,自是一呼百应。“当时真的既感动又惊讶,没想到公司领导可以这么在意我们内心的想法。特殊时期,虽然无法在大年三十回到老家,但却拥有了一个温暖的去处,获得了一段难忘的春节记忆。”连续两年都在曲元家过年的乘务员王雪言语间充满着对“曲爸爸”的感激。
2022年的年夜饭
曲元的妻子袁峥对丈夫的决定给予了最大程度的理解与支持。她是一名已经退休的东航客舱经理、乘务教员。与同行同公司的丈夫相比,她甚至更早踏上乘务岗位。在详细了解了大家的情况之后,她跟曲元一起下厨,曲元负责掌勺,她就在旁边打下手,夫妻俩默契十足。从中午忙到天黑,一道又一道美味丰盛的菜肴聚满餐桌,扑鼻的饭香尽是幸福的味道。
按照传统的过年习俗,除夕夜总是少不了一顿饺子。曲元包揽了做饭的活,那么包饺子的任务自然是交给了年轻的乘务员们。大家纷纷卷起袖子,各显其能。你和面、我擀皮,你包馅,我下锅,动作娴熟麻利,忙得不亦乐乎。

大家一起包饺子

在曲元家,大家制作春联
曲元承担了所有的做菜任务

去年除夕,初入职场的吴家豪也收到了来自“曲爸爸”的邀约。当天还有航班任务的他,落地后穿着制服就劲直赶往曲元家中。“进门的时候,饺子已经包好下锅了,我过去直接开吃”,长着一张娃娃脸的吴家豪笑起来眼睛弯弯的。他说,最让他感到暖心的是飘在曲元家中的那股年味儿,亲切感油然而生,“一个人过年难免会觉得孤独,毕竟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仪式感的节日,代表着阖家团圆”。
在“曲爸爸”家,吴家豪和分部同事们品味到了格外浓郁的新年气息。大虾、螃蟹、烧鸡……明亮跳跃的灶火和盛满硬菜的餐桌,抚慰着在外游子的心和胃。大家像一家人一样观看春晚、分享趣事,互诉衷肠,齐心协力贴春联、拼福字、大扫除,现场其乐融融,充满着欢声笑语。“因为不少同事第二天还要执飞航班,所以‘曲爸爸’坚持当好‘大家长’,时刻提醒大家不能喝酒、不要熬夜,早点儿回去休息。”吴家豪笑着说。
又是一年万家灯火团圆时。无数旅客步履匆匆踏上回家路。今年春运,民航客运量呈现恢复性增长,曲元和分部乘务员们回到了忙中有序、有条不紊的工作常态当中,排班表每天都有新增航班计划。疫情新规下,选择休假的乘务员终于有机会回家过年,亦或是接家人来沪探亲了。而已经休假回到家中的王雪,最心心念念的竟还是曲元家的年夜饭,“想再听‘曲爸爸’讲以前飞航班时候的故事,观摩他收藏的各国钱币,跟平时聚少离多的小伙伴们聊聊家长里短”。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当被问及“是否还会邀请大家来家里过年”时,曲元肯定地回复:“当然。只要大家想来,我的家门始终敞开。”

曲元和乘务六部的年轻乘务员们

曲元个人工作照

曲元在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