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向不平凡的2021年挥手告别。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让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自信;抓好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的各项举措,让百姓深切体会到党和国家“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作为我国的空中门户、百姓出行的优选交通方式以及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民航各个环节齐心协力,坚决守好祖国防疫的“空中长城”;利用空中大通道,对内、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并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让旅客在疫情的无情中体验中国民航服务的温度。岁末年初,旅客纷纷为过去一年的中国民航点赞,也对中国民航未来发展充满更高的期待。
发挥特色优势 讲好中国故事
不久前,在2021中国企业全球形象高峰论坛上,东航“MeetUinChina东航+城市文旅传播策划”入选“2021年度十大优秀案例”,并获得国际传播创新案例奖。这是东航连续第4年入选这一权威评选。据澎湃新闻报道,该项目选取中国12个省份的特色风情和重大事件,先后推出“梦想起航的地方”“巴西机长带你逛吃武汉”“天府机场首航幕后”“象往的云南”等内容,吸引近3600万海外网友关注,带动了全球游客线上“中国游”的风潮,推动中国城市和央企品牌共同讲好中国城市故事,引发“云旅游”热潮。
除东航这一项目外,随着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在民航的深入开展,疫情防控期间无法自由往来的世界各国旅客,在线上聆听中国故事,感受到了中国魅力;国内旅客则在机场、航班上深受红色文化浸染。
为庆祝建党百年,自今年3月起,陕西省延安市政府、西部机场集团及多家航空公司等共同开展“喜迎建党百年、百城共飞延安”活动,通过直飞优惠、便捷通程、机场优享、百城宣传等多项优惠政策及服务产品,汇聚各方优势资源以及直飞航线及通程航班模式,搭建起延安连通全国百城的空中通道,为全国人民群众前往延安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
今年,旅客一走进各地机场就能感受到强烈的爱国情怀。据《文汇报》报道,今年7月,上海浦东机场2号航站楼打造的全新智能动态红色艺术墙,以动态金山农民画的形式生动演绎了党的百年征程,吸引千万旅客驻足观看。中华网发文介绍,首都机场倾情打造的“红船启航”主题节日景观,弘扬伟大精神,彰显人文特色,给旅客带来全新的红色文化体验。津云新闻报道,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天津滨海机场、天津文旅局、天津博物馆合作推出“红色”纪念登机牌,每套20张,分为“红色文物”和“红色纪念馆”两个部分,且每一张登机牌的背面还印有各个展览馆的二维码和相关简介,方便旅客进一步关注了解,同时登机牌上还做了序列编号,方便有收集爱好的旅客进行全套收集。
在机上,各种爱国、爱党活动更让旅客感同身受。据《深圳特区报》报道,今年7月,深航客舱服务部多次开展“万米蓝天讲党史,红色文化进客舱”机上主题航班活动。在活动中,乘务组在深圳前往北京、南昌、西安、南京、宜宾等红色航线的航班上,为旅客发放国旗、党旗,在万米高空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与旅客共同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厦航在全年推出多个“红色之旅”主题航班。澎湃新闻报道称,厦航将党建活动从地面拓展到空中,红歌“空中演唱会”、党史知识大比拼、红色经典“故事会”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在万米高空中精彩呈现,让党史教育绽放蓝天。
全员共同努力 筑牢“空中防线”
安全是民航的生命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民航不仅要确保飞行安全万无一失,同时还要守好我国的“空中门户”。全体民航人为从常态化防控到备战冬奥会,筑牢“空中防线”做着全部努力。
今年9月,《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第8版正式发布。《指南》不仅为国内民航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详细指导,也为其他国家民航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指导。据新华网报道,《指南》从严调整了国际(地区)航班机组人员的入境隔离政策,要求加大核酸主动筛查频次,增加机组人员签署疫情防控承诺书的有关规定。北青网表示,《指南》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的各种新变化、新要求,按照“分级、分区、差异化”策略,在国际(地区)航班机组人员管理、国内航班分级防控、入境航班地面保障人员管理等方面作出调整,让疫情防控工作更加精细、精准,给广大旅客的乘机安全出行打下了更加牢固的基础。
过去的一年里,国内局部小规模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时有发生。针对近来西安疫情,西北民航各单位把前期行之有效的防疫措施再夯实,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据澎湃新闻报道,西北民航在强化监督检查力度、启动应急响应、严格落实“四指定”“四固定”“两集中”要求等方面加强管理,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2021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防控工作的压力较2020年并未减轻,但很多旅客表示,乘机出行的流程越来越顺,服务也越来越人性化。这得益于民航各单位齐心协力,不断积累经验,共同提升服务。
据央视新闻报道,白云机场针对国内航班、国际航班分别梳理出保障流程,既确保安全又力求高效。同时,针对航站楼人流较为集中的特点,白云机场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要求落实健康信息查验,在所有航站楼入口处设置了健康信息查验平台,进入航站楼人员100%刷身份证查验“健康码”。《深圳特区报》报道称,今年6月,面对广东突发疫情,深圳机场第一时间出台加强疫情防控10项举措,按照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全力处置;第一时间发出倡议,号召1620名党员冲锋在前、支援一线,凝聚起强大合力,保障了机场疫情防控和运行保障平稳有序。
民航的“黑科技”在疫情防控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各地机场持续推行“科技抗疫”“无接触服务”等创新举措,助力疫情防控,包括改造“红外感应无接触”电梯,引入紫外线行李消毒机、紫外线手推车消毒机等。
近来,为方便广大旅客在元旦及春节期间安全出行,北京首都机场、大兴机场等机场在航站楼内推出了核酸检测服务,并且作出了即到即检、收费与检测机构同质同价的承诺。各地机场也将在两节期间更加完善特殊旅客服务,确保特殊旅客出行畅通无忧。
为群众办实事 服务温度再提升
今年,伴随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民航系统各单位推动解决了一批旅客出行的痛点、行业运行的难点、基层关注的热点问题,旅客也切实感受到了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服务升级带来的新体验。
澎湃在线发布消息称,据统计,截至目前,民航系统共推出2586项实事任务,已完成或基本实现既定目标的1666件,占64%:已取得一定效果,还需继续推进的587件,占23%:已制订工作方案或作出工作安排,正在落实的333件,占13%。2021年底,实事任务完成率达91%。其中,在民航局机关推出的22项“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清单中,继续保持较好航班正常水平、便利老年人航空出行、提升投诉管理能力、加强服务信息告知等多项关系旅客出行的任务已完成阶段目标,正在持续推进;提升行李全流程跟踪能力、深化旅客中转便利化服务、全面实施无纸化便捷出行、提升机上餐食服务水平、推进航空器客舱无线网络服务、改善客票退改签服务、进一步缩短民航客票退款时限等任务已取得局部成效,正在进行行业推广;提升机场旅客安全效能、更好满足旅客在机场为手持移动设备充电的需求、提升民航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推动机场航空观景设施规划建设、提升机场公共区域母婴服务质量、改善空勤人员疲劳管理等6项任务已制订工作方案,正在推进实施。
民航今年大力推行的“易安检”,具有查验准、干预少、流程简、速度快、体验新的特点,是深受旅客欢迎的一项新服务举措。据《辽沈晚报》报道,传统的安检模式相对单一,旅客无法自主选择。而“易安检”服务是一种以“信息+科技”为支撑,旅客可以主动参与其中,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安检模式。与传统安检相比,该服务可节省约30%的安检时间。
全程服务“首乘”旅客相关举措是2021年深受旅客好评的又一项民航服务。中国吉林网报道称,从办理乘机手续到优选心仪的座位,从为行李粘贴上专属“笑脸贴”到专人协助旅客快速通过安全检查……很多“首乘”旅客对长春机场的服务赞不绝口。据《银川晚报》报道,银川机场自今年9月设立“首乘旅客服务站”以来,值机、行李托运、安检等乘机环节对于“首乘”旅客来说已不再是困难。对“首乘”旅客来说,这项贴心服务是暖心之举;对机场来说,旅客能快速、顺利地登上飞机,提高了运行效率。
网友@泰奥多拉在微博上发文称:服务无止境,民航的服务一年上一个新台阶,乘机体验一年比一年好。这得到了很多网友的认同和点赞。
2021年,有困难更有收获;2022年,有压力更充满希望。伴随民航人的辛勤耕耘,让每一次飞行更安全、让中国故事在空中更精彩、让明天更加充满生机一定能在2022年变为现实,中国民航2022年的服务也将更加有温度、有情怀。(《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