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航空运输
中航集团:传承红色基因 永续奋进航程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1-05-21 16:24:00

这是一支传承红色基因,讲政治、听党话、跟党走的央企队伍。

这是一家肩负着国家使命,飞上国际舞台、飞向世界一流的载旗航空集团。

这是一群胸怀“一心向党、航空报国”理想,不畏一切艰难险阻,昂首向前的民航人。

从诞生之日起,中航集团始终牢记共和国长子的央企身份,坚定不移地沿着党和国家确立的发展方向前进,精忠报国,开拓进取,改革创新,成功跻身世界航空运输企业的第一阵营,为党的事业和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回首中航集团所走过的66年辉煌荆棘路,从民航局北京管理处到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再到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在一个个需要挺身而出的关键时刻,在一次次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在一段段充满坎坷的爬坡道路上,闪耀着许许多多优良传统、优秀精神,它们已经深深地融入每一位中航人的血液之中,成为中航集团一往无前的宝贵精神财富。

1955年~1987年——

艰苦创业 奋力拼搏 困境中前行

作为新中国民航的一支重要力量,国航(目前为中航集团主业公司)的前身--军委民航局北京管理处于1955年1月1日成立。彼时正值在建国初期,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党中央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开展外交工作,面对国际上的封锁,新中国政府采取了用民航外交打开局面的方式。

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带队,中国民航首次执行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的专机任务;1956年11月17日,民航北京管理处圆满完成周恩来总理和贺龙副总理出访越南、柬埔寨和缅甸的专机任务;1965年6月,中国民航北京管理局飞行大队(国航飞行总队前身)执行周总理率政府代表团访问坦桑尼亚的专机任务,跨越12个国家,行程4万多公里,历时14天,成功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民航最远的国际远航。

在助力新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过程中,中航人克服重重困难,锤炼出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精忠报国”奋斗精神。在此后的一系列重大任务中,中航人坚决履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做到党和人民哪里需要就飞到哪里。

与此同时,民航北京管理局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事业,不断开通国内航线。为促进西藏地区的繁荣稳定,中央决定从青藏高原上开辟一条北京至西藏的民用航线。1956年,空军和民航潘国定机组先后进行了成都-拉萨的民用航空线可行性试验飞行,取得成功。1960年5月,中国民航第一飞行大队(国航飞行总队前身)成功试航北京-拉萨航。1965年3月1日,实现了成都-拉萨航线首航,西藏和内地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在促进西藏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艰苦年代打破“空中禁区”,架起连通西藏的空中通道的传奇经历孕育出了“飞越天堑”的高高原精神。而随着时代发展,中航人继续永攀高峰、敢打能胜,先后开通多条高高原航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原飞行的奇迹。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民航架起了一条条空中国际通道。1981年1月7日,民航北京管理局使用波音747型飞机,飞越太平洋,开辟了中美之间的第一条航线:北京-上海-旧金山-纽约;1981年4月,又开辟了北京-洛杉矶航线。随后,陆续开辟北京至罗马、法兰克福、伦敦、卡拉奇等一些欧洲国家的航线,为中外合作交流搭建起航空网络。

1979年,邓小平同志访美启动了中美通航倒计时,作为通航保障的重要内容,中方必须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航空配餐企业,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中国民航积极对标国际标准,探索航空配餐企业改革路径,与香港美心集团合资成立的配餐公司于1980年4月挂牌,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合资企业(享有“外资审字〔1980〕第一号”批文,目前是集团航食板块的主要企业),享有“001号合资企业”称号。在改革创新的“001号”精神的指引下,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目前为中航集团旗下航空食品企业)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开拓进取,在发展中始终对标航空配餐领域的世界一流水准,致力于提供国际领先的航空配餐服务,探索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

1988年~2001年——

政企分开 独立运营 改革中奋进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民航要走企业化道路。1988年3月26日,根据政企分开的原则,原民航北京管理局实行重大体制改革,组建了中国民航北京管理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和北京首都机场。1988年7月1日,作为全民所有制的国家骨干航空运输企业,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正式挂牌,注册资金人民币11亿元,国航由此开始独立运营。

国航成立伊始就被赋予了独特的地位,成为中国唯一一家载国旗飞行的航空公司,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国航的中文名称“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乘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春风,国航积极探索中国民航企业发展路径,取得了一系列的优异业绩。

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国航着力抓好飞行、机务、运控三支队伍的建设,创造了堪称世界一流的安全飞行纪录。飞行队伍在保障航班安全飞行的生产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三坚持四严一保证”的优良传统,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坚持严字当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密的组织、严格的训练、严明的纪律、严谨的作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作用。这一安全理念通过实践的检验,被民航业内熟知和称颂,成为民航安全的行业标准之一。

1989年8月1日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维修企业--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简称Ameco)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我国民航合资最早、规模最大的航空器维修企业。新企业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管理,投资开辟新生产线,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一代代机务人继承着追求高远、勇于拼搏、无私奉献的红色基因,传承和发扬着专业严谨、责任担当、进取创新、精益求精的机务维修精神,创造了国航维修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的业绩,填补了中国民航维修业的多项技术空白。

成立于1994年国航“金凤”乘务组不仅是国航的服务招牌,更是中国民航的服务标杆。27年来,金凤组秉持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严谨办组的工作方针,以忘我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国航客舱服务工作做出榜样、创出品牌,获得了全国级“青年文明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工会系统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2014年7月28日,中宣部授予“金凤”乘务组“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以牢记使命、爱岗敬业、真诚奉献为内涵的“时代楷模”金凤精神在国航乘务队伍中落地生根,生生不息地传承。

2002年~2011年——

联合重组 改制上市 新高度发展

世纪之交,世界航空业的竞争呈现“垄断”趋势,中国的航空公司离现代一流航空企业有相当距离,不符合国际竞争的要求。关键时刻,党和国家高瞻远瞩,推动中国民航业联合重组。

2002年10月11日,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为主体,联合中国航空总公司和中国西南航空公司组建的中国航空集团公司正式宣告成立,国航成为中航集团旗下的航空主业公司,掀开了新的历史发展篇章。联合重组后,中航集团全力以赴抓好主业一体化和改制上市,集中优势资源培育航空运输主业核心竞争力。

这一时期,中航集团在一次又一次重大任务的考验中,践行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精忠报国”奋斗精神,勇于担当,使命必达,彰显载旗航空公司的风采:

2003年,面对“非典”疫情,国航确保航班不间断,保障人员往来和社会文化交流正常进行,运输抗击“非典”物资600余吨。

2005年1月29日,国航实现大陆与中国台湾的台北和高雄直航,助推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2008年,汶川地震紧急救援中,国航飞机第一个降落在余震未息的成都机场,总计执行抗震救灾航班580班,运送部队及医务人员12342人、物资31119件2842吨,抢运999名灾区重伤员飞往各地进行救治。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唯一航空客运合作伙伴,国航飞越境外19个国家与地区的21个城市和国内113个城市,圆满完成奥运圣火境内外传递的保障任务。创造了中国民航史上单机在外连续飞行时间最长、飞行地域最广、飞行距离最远等八项历史之最。赛事期间,国航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航班运输保障任务,共保障涉奥航班4,992班,保障专机和政府要客包机180班,公务机166班,运送奥运大家庭成员50,908人次,保障涉奥行李70,297件,运送涉奥货物2,592件,共计122吨,创下了保障架次最多、保障区域最广、服务规格最高等奥运服务保障九大之最。超过13万公里的圣火轨迹,接近5000班的保障航班是追求卓越的“双奥”精神的最佳注脚。

2010年海地地震,国航飞机连夜起飞,搭载中国救援队成为全世界第一支到达灾区的救援力量。

2010年玉树地震,国航发挥高原飞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出色完成抗震救灾飞行任务。

2011年初,埃及、利比亚政局动荡,国航第一时间派出包机撤回滞留同胞,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外撤侨行动中贡献了民航力量。

2012年~2021年——

全面发力 深化改革 新时代腾飞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航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国有企业改革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建设新时代民航强国战略任务为着力点,推进全方位深入改革,逐步实现优化布局、激发活力、提质增效的改革目标。

中航集团坚决落实中央企业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坚持把纽网络建设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相统一,精准对接“一带一路”,在“一带一路”沿线19个国家开通56条国际航线,通航目的地城市28座,每周航班数量最高达到273班次,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更加便捷的空中桥梁。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途中,中航集团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抓在手里、扛在肩上,在定点帮扶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广西昭平县中,创新构建“航空+”“8+2”扶贫模式,助力苏尼特右旗和昭平县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2020年5月,两地均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旗)序列。

面对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航集团发挥顶梁柱、国家队作用,践行“机场就是战场、航线就是火线、客舱就是方舱”的战斗精神,“不讲条件、不计代价”,有力确保了抗疫驰援不断线、重要航线不断航、全球供应不断链、复工复产不断路。疫情暴发以来,中航集团共执行救援包机216 班,运送防疫人员3.1万人,运送防疫物资1403 吨,累计执行撤侨任务20余架次。

六十六载光辉历程淬炼出中航人身上催人奋进的优良传统、优秀精神,而这些优良传统和优秀精神凝结并非偶然,它们根植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人事业的正义性,源自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航集团必将继续保持这些优良传统、优秀精神,朝着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航空运输产业集团的目标奋勇前进。(《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 韩磊、刘韶滨)

责任编辑:zhangwei 000
推荐新闻: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五一节前安全专项行动
绵阳机场顺利完成活体器官运输保障任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工作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下好消防“关键棋”...
中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派员参加广东省...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高效完成空管光...
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与中南空管局...
中南空管局全力做好地空通信设备民航准...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与飞行服务中心...
“海口航空邮件快件监管中心项目—海口...
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台管制室多措并举...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多措并举筑牢雷...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多维度备战空管系统...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通信枢纽室“星...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多维度开展春季安全教育
江西航空青年:见义勇为显担当 寒夜善举...
传承雷锋精神,闪耀国门安检——首都机...
哈尔滨机场将恢复叶卡捷琳堡航线
天津滨海机场:强化鸟击防范治理举措 提...
江西航空举行2025年航线维修责任放行人...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