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机场协会新近表示,全球航空业正面临严峻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对航空业的供需两侧均产生了影响,各国政府相继出台限行令,民众对出行存在被感染的恐惧,客流量的流失给航空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咨询公司和评级机构的分类,航空运输业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全球所有旅游目的地都实施了旅行限制措施。一项基于全球217个目的地的调查显示:45%的目的地已完全或部分对游客关闭了边境,30%的目的地暂停或部分暂停国际航班,18%的目的地禁止来自特定国家和地区、曾经去过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旅客入境,7%的目的地要求对入境者采取不同程度的隔离措施。
近年航空业态势:蓬勃
在过去的两年里,全球航空客运量增长明显:2018年全球航空旅客量达到88亿人次,2019年增长至91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了6.4%和3.4%。尽管增长势头放缓、利润降低,但这是商业规模到达成熟阶段的自然周期性表现。
直到今年年初,美国已经连续126个月保持经济增长,这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增长期。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或造成全球经济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停滞。

2020年第一季度态势:糟糕
全球机场的整体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对于航空业的影响极其迅速:2020年1月,全球旅客增长仅为2%,主要是因为亚太地区最先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了旅客量的负增长。进入2月,旅客量下降加剧,亚太地区总旅客量下降38.4%,全球下降10%。
随着疫情在其他地区蔓延,旅行限制和边境封锁使全球航空业在3月底几乎陷入停顿。3月全球航空旅客量同比下降56.8%,较原先预测的月旅客量下降58.6%。2020年1月~3月,客流量较预测下降了28.4%,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6.2%。亚太地区、中东和欧洲的降幅最大,分别为-38.9%、-28.1%和-22.4%。
2020年第二季度态势:可怕
第二季度的航空业形势是史无前例的:1.7万架宽体机、窄体机和支线飞机(占全球飞机总量的64%)停飞。从空中交通管理的角度看,大部分地区的空域活跃度下降超过80%。按区域来看,南美下降最剧烈,达到90%;北美地区韧性较高,但降幅也达到了56%。
然而,这还不是受重挫的航空业的全貌。从机场角度来看,执飞航班客座率很低。全球旅客量在4月下降近90%;欧洲地区下降幅度最大,达到97%;亚太地区情况相对较好,但也达到了70%的降幅。
随着夏季来临,少数航空市场的飞行限制缓慢放开并逐步取消。根据评估,2020年第二季度实际旅客量将比疫情前的预测下降88.4%。数据表明,2020年第二季度,即使限制措施有望逐步放松,全球经济逐步恢复,航空业依旧会是最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之一。仅在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机场预计将减少超过20亿旅客,2020年全年将减少47亿旅客。中东、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及欧洲,降幅将超过90%。
各国航空业:展现出不同韧性
各国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航空业表现各不相同,总体来说主要有两大影响因素:国内和国际运量的相对比例和季节性影响。
数据显示,国内旅客占比较大的航空市场往往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面对健康危机时的韧性较强,中国和美国就是这种模式。而国际旅客占比较大的航空市场下降较为明显,非洲、欧洲、中东地区的国际旅客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关于季节性因素,不同地区航空市场的季节性模式有所不同。对欧洲地区而言,受旅游旺季的影响,5月~9月是航空业旺季;而亚太地区的季节性变化较不明显。
欧洲和北美航空市场处于全球市场的前列,这与跨大西洋航线密切相关。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这两个地区蔓延开来,航空业还面临额外的下行风险。一场旷日持久的健康危机可能会让欧洲的机场,尤其是地中海国家的机场以及中欧和北欧的机场度过一个“失落的夏天”。北美和加勒比地区的机场也可能受到国际度假需求骤减的影响。
机场是一个综合型商业体,关联航空公司、旅客以及驻场单位、特许经营商等多方,收入主要为航空性收入和非航空性收入两部分。机场是资产高度密集型的,基础设施费用高昂,且有巨大的运营费用、庞大的人工成本。航空和商业活动的空前减少使收入渠道陷入瘫痪,旅客和航班数量的下降导致机场收入减少。
正常情况下,非航空收入来源通常使机场收入模式更多样化,并起到缓冲作用。但是,疫情造成商业活动收入大幅下降,许多连锁门店面临闭店危机。有预测表明,欧洲将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损失近370亿美元,降幅超过60%;其次是亚太地区,损失294亿美元,下降59%。到2020年底,全球机场预计损失974亿美元,降幅达56.7%,预计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是航空业受冲击最大的时期。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胡蝶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