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国内上市航空公司陆续发布了备受关注的第一季度财务报告,其中以支线航空为主要运营方向的华夏航空的收入利润率为-9.25%,在所有上市航空公司中亏损率最低。与此同时,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数据显示,华夏航空5月的航班量已经恢复至95%以上,出现了触底反弹的趋势。
损失小,恢复快,华夏航空缘何能够在面对疫情这只“黑天鹅”时,展现出顽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和市场复苏能力?深究其中的原因,在于华夏航空在过去的发展中已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支线航空网络和独特的商业模式,这些基础是航企正常市场竞争中的“护城河”,也是抵御重大市场风险的“防火墙”。这次疫情也充分证明了我国大力发展支线航空网络所能带来的独特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支线航空网络是干线航空网络的有效延伸和重要补充,就如同毛细血管与大动脉之间的关系。四通八达的支线网络将扩大干线枢纽机场的辐射范围;而通过与其他支线机场形成环飞、串飞网,共同为干线枢纽“输血”,支线机场获得了赖以生存的稳定客源。网络与网络的结合所产生的价值,远非点对点能比拟。
支线航空网络的经济价值需要分主体进行分析。对于作为市场主体的航空公司和机场而言,网络意味着通达性优势,意味着规模化运营,也意味着通程航班和干支结合的新机遇。数据显示,2019年华夏航空的通程产品销量增长达到了85.6%;而作为新疆支线航空网络枢纽的库尔勒机场,201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20万人次,增长率高达26.4%。数据的增长证明了支线航空的市场需求始终存在,网络的意义便在于积少成多,通过承运人把客流量蓄积在网络的某一节点,再与干线枢纽进行对接,形成规模效益。
对于支线机场所在的地区来说,能够通过支线航空网络进一步提高交通便利程度,是性价比很高的经济拉动方式。近年来,包括甘肃天水、贵州兴义、内蒙古阿拉善、宁夏固原在内的许多地方政府采购运力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与市场主体间形成了良性互动、互利共赢的局面。
支线航空网络的社会价值则在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的关键时刻更为凸显。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支线航空网络保障了偏远地区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的快速运输;在全面复工复产的时期,贫困、偏远地区的劳动力和产品依托支线航空网络迅速返回岗位和市场。这也解释了为何华夏航空第一季度的RPK(收入客公里)负增长率是所有上市航空公司中唯一低于30%的(比第二低的航空公司低了近10%)。无论是应急响应还是扶贫致富,支线航空网络的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民航局将新疆于田机场新建工程作为定点扶贫的重点支持项目,也是着眼于将其纳入疆内支线航空网络,以期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特殊的情况有时候就像放大镜,许多事情的重要性透过它清楚地展现出来,发展支线航空网络就是其中之一。(《中国民航报》评论员刘韶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