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8月27日,上海作为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举办地,接过世界技能组织会旗,标志着‘技能奥林匹克’进入中国时间、上海时刻。”一年前,正是这样的一则短消息,在初入机务行业不足三年时间的耿宏剑心里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
2017年从南昌航空航天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后的耿宏剑,随即加入了东航技术浦东维修基地定检维修部结构修理车间。作为一名“学生党员”的他,刚入职不久就给车间领导和同事留下了深刻印象--理论实、悟性高、上手快。在生产准备组工作的一年多时间内,耿宏剑经常主动请缨,打下手、学技能,“蒙皮紧急抢修”、“蒙皮永久性修理”、“飞机隔框更换”等重大项目中都留下了他勤学好问的身影。“一颗螺丝钉的力量是微小的,但当螺丝钉以合理的次序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那么它的力量则是无穷的。”作为新员工的耿宏剑在工作中始终以钉钉子的精神要求自己,在较好地掌握了钣金、复合材料等结构的修理方法后, 耿宏剑正式加入了“朱刚飞机维修技术创新工作室”,成为“工作室”的一名新兴力量。

作为耿宏剑的导师,上海市劳模、东航首席技师朱刚对自己的“爱徒”也是赞不绝口,“小伙子不但各项基本功扎实,心理素质也过硬,有颗大心脏。” 比赛中的耿宏剑有着与实际年龄不相仿的沉着与冷静,“钣金项目弯板的角度出现了新的变化”、“电子逻辑图又做了修改”,面对一系列突如其来的考验,他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突破口,两三秒的暂时停顿,大脑却在飞速转动,接下来就是手指翻飞与各类工具的熟练操作与配合……耿宏剑在比赛中的最终用时竟然比平时训练时间还要短。在导师和同事们的帮助下,耿宏剑从刚入职时的机务小白迅速成长为了一名成熟稳重的技术大拿,先后斩获了东航机务系统技能竞赛紧固件模块第一名、钣金模块第二名、综合成绩第三名等多项殊荣。但他却并不满足,依旧刻苦磨炼基本功,因为“加入国家队”的这颗种子正在茁壮成长。

潮平岸阔催人进,技能报国正当时。在荣获了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市选拔赛机务维修项目第二名后,耿宏剑的“技能报国”想法变得愈发强烈。“我的梦想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加入‘国家队’,在世界舞台上为国争光。”看似平凡的话语却完全体现出了一位青年机务对自己维修能力的坚定自信、对技能报国的绝对诠释。
如今,耿宏剑结合机务日常工作的最新变化,积极建言献策、扩展思路、攻关创新,“开发带有可伸缩的细长探头的便携式氧气浓度探测仪器,检测空客机型机上氧气系统管路是否发生泄露”、“在日常的护目镜中加入热成像技术,这样机务维修人员即可从远处准确观察引气管路的泄露点”等创新项目,成了耿宏剑当下正在研究的技术性课题。他表示,成为“国家队”的一员只是梦想的起点,希望依托“劳模工作室”平台,通过自己的努力,升级目前机务维修人员的“单兵武器装备”,提升机务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在助力公司增收节支的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热情,激发机务维修领域涌现更多的创新成果,为建设“航空强国”而不懈奋斗。

“2021,时刻准备着”--写在记录本上最后一页的这句话一直激励着耿宏剑不断前进,追逐他的职业梦想。作为新时代的机务青年,还有很多像耿宏剑一样的东航机务始终带着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岗位上潜心静气、埋头苦干,以“工匠”精神为指引,在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道路上越走越快,放手拥抱“放眼昆仑绝顶来”的明天。(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龚嘉悦、尹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