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左往右:张丹丹、包佳伟、耿雨燕、王娜、齐圆方
东航江苏公司综合管理部职工医疗中心承担着公司医疗卫生保障的职责,从事公司人员日常健康、航空卫生、卫生防疫、疾病防控和伤病疗养等重要保障工作。
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当下,职工医疗中心还是公司防疫工作的“前线指挥部”,承担了公司疫情防控办90%的工作。这个光荣的集体中,8名员工中有5名是女同志。俗话说,“女人能顶半边天”。她们这只巾帼白衣团队的每个人都称得上是“花木兰”。

王娜:先大家后小家
“2003年'非典'时我还是一名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当年很多医护工作者不惧生死为了守护群众的健康而付出了生命,我很感动。从那时起,希波克拉底的医学生誓言便让我铭记!”她回忆道。的确,作为现任中心空勤保障分部主管的她,遇到恰似当年的疫情时,她的表现对得起那份誓言。从大年初一开始就回到岗位担任防控办联络员,边摸索边应对,制定工作流程、宣传心理战疫......,超乎寻常的工作量使她每天休息不到5个小时,没有了工作起止时间。“刚开始那几天就跟打仗似的,千头万绪,电话给打爆了,嗓子也喊破了。”“我们把工作做的更全面些、更细致些,这样同事们的安全才能得到更大的保障。”连日坚守在单位,她小学3年级的女儿只能由老人照看。想妈妈的时候,就会用微信和她视频,叮嘱妈妈注意自我防护,早点回家。“我女儿很懂事,每日自己测量体温,向老师汇报信息和学习提问。看到微信上我发的防疫知识,自己创作了疫情知识绘本,用抖音录制视频......”说到这儿,王娜已潸然泪下。

齐圆方:我是党员,我能克服
医师齐圆方,大家习惯笑称她为电视剧同名的“元芳”。疫情开始,也在外地过年的她为防止道路封闭,和父母很早地道别,及时返岗。从年初四开始坚守岗位,作为专业的医师,她负责着飞机上所有和疫情有关的事项处理,各种事件猝不及防,沟通哪个部门,上报哪类数据,繁杂程度可见一斑。“有时航班深夜回来,我要一直等到本架飞机消毒工作完成才能入睡。有时睡不到一会儿,值班电话手机同时响起......”“在家也休息不起来,还要报各种数据,我是一名党员,更要冲锋在前!”提到家里,“困难有的啊,老公是飞行员,飞日韩航线后都要集中隔离14天不能回家。家里孩子小,家庭近期负担重。但没事,我都能克服。”

耿雨燕:不惧风雨的海燕
从起名中就能看到父母对女儿的期望,人如其名,能克服遇到的一切阻力完成任务,这就是90后耿雨燕。受疫情影响,市内部分公交车停运,如何准时赶上班车进公司便成了难题。为了赶上公交,每天要比平日提早45分钟出门。“1级响应时,每天起早了,没时间热早餐,外面早饭摊点都没了,戴口罩也不方便,只有等公交时啃几口冷饼干当早饭。”她说。因疫情需要,公司对外牌车辆进行了管控,外地物资车辆只能在园区外交付物资,园区西门距离仓库300多米,面对大批物资,她和同事就拖着小平板车,一车车地往返于西门与仓库间,等物资全送进库房后顾不得休息,又紧张投入到核对物资登记入库中。

包佳伟:她不是一人在战斗
刚领取结婚证半年的包佳伟,过年期间回老家与远在外地的父母团聚。但疫情来得太快,一收到分部的召唤,她果断决定,初四回宁。受疫情影响,回宁较为安全的交通方式只有自驾,女子自驾3小时还是有风险的。丈夫王赟也同为公司同事,毅然决定驾车陪同回宁。防疫期间,她主要负责公司人员隔离、留观的数据处理与上报,还要兼顾航医值班与物资发放,忙起来饭都顾不上。“看到她如此辛苦,我心疼问她,她却说不累。此刻她表现出的斗志,我都被感染了。”小王如是说,从他口中还得知了一个秘密。本来计划2月2日办婚礼的,但是因为疫情延后了。随后的日子为了能使她在上下班的途中更好的休息,小王天天驾车护送她到岗,自己也放弃了假期回到岗位。“天天有他陪,再辛苦再累也不觉得了”她微笑道。

张丹丹:“十八线”医护也有担当
团队中同是90后的张丹丹,春节假期还没结束,正在老家陪护因心脏病打吊瓶的母亲。此时,接到了分部召集自愿回宁的消息,妈妈心疼孩子便问到:“你想去吗?妈妈没事,你回公司吧!”,而她坚定地安慰妈妈说:“新闻里,全国的同行们都在防疫前线全副武装,不惧生死,为我们挡住可怕的病毒。我身为'十八线'的医护人员,也想为公司做些什么。单位现在需要我们,我要去帮忙”。等妈妈刚挂完药水,她就匆匆忙忙地收拾行李,买票回宁并第一时间回到岗位。正是她所谓的“十八线”医护精神,加班加点不计得失,为公司航班增配防疫包配装物资时才节约了宝贵时间成本。
抗疫行动还在继续,“花木兰”们展现出了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以及面对困难决不退缩的勇气和毅力。她们用自己的勇气、坚强和智慧,完美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在“三八”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向她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祝福!(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