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航空运输
我在武汉机场的40天:迎接从天而降的希望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0-03-06 16:17:00

1990年,17岁的孙继波离开家乡武汉,到北京当了一名航空兵。4年后,他退伍转业,被安排到当时的武汉航空从事安检工作。后来,他又随着公司合并进入了东航武汉公司。

已经有25年工龄的孙继波,目前担任东航武汉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服务分部副经理。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春节,他承担了人生中最突如其来的工作任务。

“我们干这行的,疫情来了之后,怎么能退缩呢?”

说这话时,孙继波已经在武汉天河机场的办公楼里连续住了快40天。从农历腊月二十九开始,他再没回过一次家。

在本该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他一连一个多月吃住在机场,与同事们一起,保障了84个医疗驰援包机、5个滞留旅客包机,迎来了近万名医护人员,保障了行李及物资561吨,将医务人员和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最需要的地方,守住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空中生命通道”。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一切都改变了”

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孙继波在位于武汉天河机场附近的东航武汉公司公寓楼里起床。他摸出手机,想看看今天的航班安排,一条怎么也没想到的消息映入他的眼帘——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第1号通告,宣布当日10时起,武汉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封城”这个陌生的词,让许多身处武汉的人心里“咯噔”一下,孙继波是其中的一个。

这时,他家里什么都没准备。因为此前虽然有传说武汉有人得了传染病,但是对于会不会“人传人”并没有确切的说法。孙继波甚至没有准备一只口罩。

接到这个消息,他第一反应和许多人一样,震惊,紧张,担忧。

他马上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让家人去买口罩。读大三放假在家的儿子告诉他,附近的药店还有口罩,但是要抢。他让儿子赶快去抢一点,再囤一点防护用品。至于吃的、喝的东西,他并没有太担心。“不管怎么样,吃的肯定得有吧。”他想。

而此时,没有硝烟的战役已经打响。身处保障医务人员和医疗物资顺利抵达武汉的民航一线,容不得孙继波花更多时间去焦虑。经过一天的客机停运后,1月24日20时,孙继波接到通知,东航执行疫情救援任务的第一个航班即将飞来。他马上开始召集站坪部的人手。

那天是除夕,天气也不太好,前一天飞机停航,所有员工都回家了。再加上信息纷繁复杂,每个人都会害怕。“要是找不到人怎么办?”孙继波第一次感觉有些发慌。

他一个又一个电话地打过去,找能找到的人,确认能来的人。终于,除夕下午确认有7名装卸工能来,特种车司机有几个留在机场,也能来。值班队长回复他:“所有人员已就位。”孙继波终于松了一口气,心落地了。

这架在大年初一凌晨从上海飞抵武汉的东航航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架飞机载有136名医务人员、4690公斤行李及医疗物资,是民航首批执行驰援武汉任务的医疗包机。深夜,孙继波安排机场备勤人员和装卸人员提前1个小时到场准备,把医疗物资卸下飞机,装上转运车辆,一直忙碌到凌晨3时。

东航武汉公司站坪部员工夜晚仍在在卸载医疗物资

 

东航武汉公司站坪部员工在搬运医疗物资

 

东航武汉公司站坪部员工在卸下医疗队的行李

保障完当天航班之后,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孙继波走在回公寓楼的路上。他忽然想起今天是过年,但是这个时候给家人打电话也太晚了,只得作罢。他回到宿舍后赶紧洗了个热水澡,害怕自己刚淋过雨可能感冒,又找了瓶感冒口服液喝下去,然后钻进被窝里睡了。

往常这个时候,机场里仍会有航班起降的轰鸣声,有点儿影响休息,但是这天却非常安静,这让孙继波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一切似乎不太真实,像听故事一样”

在这一切发生之前,东航武汉公司对2020年春运保障已经进行了充分部署。孙继波作为地面服务部站坪分部支委,腊月二十九来到公司是准备值班的。而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所有人都感到措手不及。

“感觉一切似乎都不太真实,像听故事一样。”孙继波说。

由于有同事滞留外地回不来,站坪分部本来制订好的值班表,无法得到执行;两名同事因为确诊感染了新冠肺炎,不得不隔离接受治疗;原本装卸货物的工人有不少住在武汉郊区的村子里,难以召集人手;航班集中到达,需要装卸的物资数量是平日的几倍……

最忙碌的一天是2月9日。这一天,东航派出18架包机,从上海、青岛、太原、宁波、南京、无锡等地陆续起飞,运送2150名医护人员、超过109.1吨行李和医疗物资驰援武汉。这一天,孙继波的手机10分钟一次不停地往外冒新的信息,让他简直有点发懵。

除了腹舱航班物资的卸机、搬运外,站坪部还要执行物资和行李的交付装车等一系列作业。各地医疗队来接物资的装运车什么都有:大巴车、中巴车、小卡车,甚至有公交车。有时候一架飞机上装载了好几个省医疗队的物资,有的省物资又要按不同市分配。为了不发错,所有行李物资都要挂上吊牌,写明件数。平时一架飞机最少配4个装卸员就可以保障,现在却需要7个人才能保障。现场热火朝天,紧张地像是在打仗。一天下来,站坪部基本上每人每天弯腰超过3000次,腰酸得直不起来。

孙继波在物资卸载现场 

孙继波在物资卸载现场

孙继波在物资卸载现场

重压下经受考验的不仅有体力,还有脑力。货物卸载和装运必须做好登记,交接要清楚,保证每个环节都不出一点差错;必须保障到场工作人员不能有确诊人员,或者有疑似病例接触史;人手一定要充足,工作要安排到位,不能给抗疫工作拖后腿……孙继波每天都忙碌着,经常从清晨一直工作到深夜。

2月15日,武汉下雪了,孙继波觉得这是整个冬天武汉最大的一场雪。当接到保障航班的通知时,他简直不太敢相信:“这种天气也飞?”他赶紧召集人手。由于担心能见度低,影响车辆安全,他带着备勤人员到机场检查车辆,清理积雪,对参加保障的工作人员一一交代:在大雪中作业,一定要注意安全。

“一个人发烧了,所有的人都要隔离,我们不能冒这个险。”孙继波和当天值班的领导协调机场指挥部,临时用机场老航站楼的一楼到达层以及货库当转运平台,所有员工在这里避风避雪。

这一天,冒着大雪,他们又将38吨保障物资和医疗器械装上了运输车。

“既然我在这儿,就要把家守好”

在武汉“封城”之后,孙继波就留在了武汉天河机场。一开始,他住在东航武汉公司的公寓楼里。后来,公寓楼被武汉市政府征用,用于医务人员住宿,他就搬进了公司办公楼里,支了个简易的行军床,吃住都在办公室。

孙继波在办公室工作

孙继波在办公室的住宿环境

“既然我在这儿了,就要把家守好。”孙继波说,“我想的很简单,我们公司住在市区的人很多,这个特殊时期不要让其他人进进出出冒险了。我在这儿万一有什么事儿,同事再顶上来也可以,没有什么问题。”

每天早上,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航班系统打开,看当天要保障哪些航班,然后通过运控指挥、防控指挥的微信群,看有什么新要求、新任务,把所有任务理一遍,摘抄到站坪服务分部的微信群里。

安排完工作后,孙继波还要与已确诊新冠肺炎的同事联系。这个同事确诊得很早,在缺少信息的初期,处于巨大的恐慌中。孙继波每天给她打电话安慰鼓励,询问有什么需要组织帮忙的地方。

曾经有一天,这名同事在住进医院后忽然失去了联系,电话不接,短信不回。孙继波接到了她母亲的电话,说联系不上女儿,怕女儿出事了,医院又不让他们去。老太太急得带了哭腔。

孙继波赶紧在公司的志愿服务队微信群里发了信息,让大家一起帮忙找人。一位同事留了管床医生的电话,几番下来终于联系上医生。原来这位同事病情恶化,正用着呼吸机,所以无法及时回复。

后来,这位同事终于苏醒过来,第一个电话打给了自己的妈妈。她的妈妈又把电话打给孙继波,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她后来跟我打电话说,感觉像是死过一回。”孙继波说。

经过治疗,这位被感染的同事已经治愈出院,在家进行隔离。这是让孙继波最欣慰的一件事儿。

“疫情结束之后,就想休息一会儿”

在保障航班的几十天里,孙继波把自己的儿子“派”到了自己父母家。武汉实行小区管控之后,居民订购物资必须网上支付,他担心父母年纪大了不会操作,又不敢出去找人帮忙,正好儿子对这块儿蛮熟,就在家里照顾老人。

孙继波的父亲退休前是一名警察,知道儿子在这个特殊时期仍要在一线,就只说了两句话:“把事儿做好,把自己防护好。”

孙继波的儿子和父母

每天,孙继波也会跟儿子发微信互相报平安。跟很多孩子长大了的父亲一样,他与儿子之间发的信息很简短:“在?还OK吗?”“很好,不错。”儿子以前喜欢出去玩,现在被迫“宅”在家,跟爷爷奶奶学起了厨艺,有时候炒两个菜,拍给他看。

家人的乐观和支持给了孙继波莫大的安慰和动力。他更多的时间是在跟员工们发信息、打电话,给工作群里的司机和装卸员安排工作,让班长根据物资、行李的重量安排人员保障,关注员工每天在群里接龙汇报的身体状况,要求滞留外地的员工汇报情况。万一有人没回复,要立马打电话过去,一个人也不能漏。

孙继波在武汉出生、长大、生活,他深爱着武汉这座城市。在他眼中,武汉人耿直,有时候表面上容易得罪人,但其实心里是没有坏心思的。现在武汉人的问候基本上都是简单这么几句:“你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变化?”“保重身体啊!”同事也好,家人也好,简简单单的几句,确认了彼此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

前几天,又发生了一件让他高兴的事。公司有一名志愿者以前学过理发,得知站坪分部的兄弟们头发长了没地方理发之后,带齐工具带到机场,帮大家把头发剪好了。经过十几天的“鸡窝头”,大家伙儿终于又清爽了不少。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期而至,孙继波和他的同事处在这场战役的中心。看着一批批承载着希望的航班向武汉飞来,孙继波心中充满感动,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使命感。“虽然我们不是医护人员、医疗专家,但也承担着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行李和物资安全及时地送到他们手上。在这场战役中,每一种制服都承担着一种责任。”

“疫情结束之后想干什么?就休息一会儿,跟孩子玩玩吧,还有啥呢?没有啥了。”孙继波戴着口罩和护目镜,笑着说。(《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王诗彧)

责任编辑:lihaiyan 000
推荐新闻: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五一节前安全专项行动
绵阳机场顺利完成活体器官运输保障任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工作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下好消防“关键棋”...
中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派员参加广东省...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高效完成空管光...
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与中南空管局...
中南空管局全力做好地空通信设备民航准...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与飞行服务中心...
“海口航空邮件快件监管中心项目—海口...
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台管制室多措并举...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多措并举筑牢雷...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多维度备战空管系统...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通信枢纽室“星...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多维度开展春季安全教育
江西航空青年:见义勇为显担当 寒夜善举...
传承雷锋精神,闪耀国门安检——首都机...
哈尔滨机场将恢复叶卡捷琳堡航线
天津滨海机场:强化鸟击防范治理举措 提...
江西航空举行2025年航线维修责任放行人...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