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妈妈要去医务一线保障病患的安全了。”“妈妈,我也要回公司备勤,为旅客保障出行。”大年三十晚上,包崇月、黄芳钰母女还没吃完年夜饭,就匆匆分离奔向各自的岗位上去……

女儿黄芳钰在工作岗位上为旅客细心服务(黄芳钰提供)
黄芳钰是东航云南公司地服部的一名员工,母亲包崇月是云南省宣威市宝山镇卫生院的一名医生。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已经2年没有回家过年的黄芳钰终于可以回家和亲朋好友吃上一顿年夜饭。年夜饭刚刚端上桌,新闻联播里便播出了有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最新消息。看到消息后,母女俩不由得心里一紧:疫情这么严重,今年这年不好过了啊。

母亲包崇月作为抗疫医护者奔赴在检疫第一线 (黄芳钰提供)
十分钟后,包崇月接到了单位来的电话:立即归院。而另一头,黄芳钰的手机里也收到了来自分部的通知:各位员工,刚刚接到机场通知在未来24小时内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即将迎来雨雪天气,为保障现场运行安全及员工上班途中安全,请明日上班的工作人员于今晚返回公司宿舍备勤,保障春运。
接到消息后,母女俩没有耽搁,放下手中的年夜饭开始为返回工作岗位做准备。离开家时,父亲把年夜饭为两人分别打了包:“你们要注意安全啊,有事就给家里打电话”。伴随着家人的叮嘱和鼓励,黄芳钰和母亲在父亲的送别下分别踏上了自己的征程。
刚刚来到宿舍,黄芳钰便接到了母亲的电话:“孩子,到宿舍了吗,下雪了,要注意保暖,听说有许多武汉来旅游过节的旅客高烧不退,妈妈给你包里装了消毒纸巾,你们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防护,注意安全。”“妈妈您放心,公司都为我们配备了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液,我也经常洗手,我已经长大了,我要和您一起做大家春运路上的守护者。”听着女儿坚定的声音,包崇月似乎放心了一些。
为了加强输入性肺炎疫情的防控,1月25日,宣威市在高速路口的入宣通道处设置了体温检测点。由于医护人员紧缺,母亲包崇月主动报名参与到了高速公路段体温检测点的工作中。为了避免穿疫情防护服上厕所的不便,她早上不敢多喝水,手冻僵了就自己扭扭手腕,腰背酸了就到附件没有车辆的地方做几个下蹲。零下三度的雨雪天气加上每天6小时不间断的高强度工作,渐渐地,包崇月的手脚都起了冻疮。每天上千辆车的通行,包崇月不仅要认真的筛查每一辆车每一个人的体温还要时刻做好遇有突发情况的准备。每检测完一个人,她都会细心的提醒乘客:戴好口罩,注意防范。
对于包崇月来说,这段时间中最放松的时候就是在深夜给家人打一通视频电话。听到家人一切还安好,便是对自己最大的安慰。
24日清晨5点,黄芳钰早早来到工作岗位上,戴好手套、口罩后便投入到了V10贵宾休息室的巡视工作中,对厅内的消毒和餐食供应等情况进行检查。虽然戴着口罩遮挡住了黄芳钰的笑容,但遮挡不住的是她细致认真的心。用餐时分,为避免人员密集,细心的黄芳钰将旅客分别安排到尽量分散的沙发区就餐,避免旅客近距离接触。
中午时分,休息室内进来了一家三口,哭闹的孩子让妈妈心情有些许的不安。黄芳钰察觉后,立即来到餐区询问是否需要帮忙。孩子的父母说道:“谢谢你姑娘,孩子还小需要喝奶粉,今天天气实在太冷,奶瓶里的牛奶都已经冷了。”黄芳钰听闻立即说道:“您把奶瓶给我,我这就到厨房为您用开水隔水加热,您先带着孩子去沙发区休息。”在为小朋友烫好牛奶之后,黄芳钰又主动为夫妻两端来了统一包装的早餐。用餐结束后,一家三口来到洗手间准备洗手,黄芳钰一边为他们拿出了厅内配备的洗手液和一次性消毒纸巾一边提醒旅客在飞行途中注意做好防护。离别时,孩子母亲对着黄芳钰说道:“谢谢你,虽然我没有看清你的长相,但我们都感受到了你对旅客的关心和爱护。”

母女两的合影(黄芳钰提供)
疫情当前,坚守在一线岗位是她们最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最艰难的时刻,挺身而出,做病患和旅客的深情“守护者”,这是母女俩共同的选择。
作为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和民航一线员工,母女俩再次团圆见面的日子还是未知的,但她们相信,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和自己一样的人在为这场无声的战斗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胜利,也必将属于每一位为之努力拼搏的人们。(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黄路棋、黄芳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