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建勋,赵璐等人在线切割机床前测量尺寸(谢玉强/摄)
在民航维修领域,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成本或许不足10美元,但却能影响整架飞机的安全,有时一颗螺丝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却是十分巨大的……

自制工具看似简单但涉及到机加工多工种合作(谢玉强/摄)
小螺钉带来大麻烦
近日,在Ameco北京基地执行定检的一架三方飞机,由于一颗螺钉折断在了发动机本体无法取出,为飞机正常出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螺钉一天无法取出,飞机就一天不能按时出厂。
在这种情况下,飞机项目组权衡利弊,只能考虑“下下策”——更换发动机。但飞机发动机价格昂贵、更换时间较长、运输成本高,对飞机停场的整体规划调整等影响都是巨大的。

赵璐对特殊工具做匹配测试(谢玉强/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紧要关头,飞机大修产品部结构车间(OBA6)迅速成立专项小组,在评估过风险后制定了紧急预案,决定最后再做一次努力,并派出部门内业务骨干赵璐与车间领班卢建勋现场勘查研究方案可操作性。
赵璐结合工作环境特殊性和金工的基本操作技能,确认了维修方案的可实施性。在生产线经理李远的合作下,大家根据手册要求,设计出一套针对此工作的特殊工具。
同时,在工具制作的过程中,面对技术难题,卢建勋突破常规,实地测量。结合车工、铣工、线切割等工艺技术,终于加工出了特殊工具。
最终,大家在经过几次的尝试和工具改进之后,最终攻克难关,取出了断钉。
故障排除彰显工匠精神
此次攻坚战的特点,干的是技术活,吃的是安全饭,弘扬的是工匠精神。赵璐、卢建勋、李远等人在攻坚过程中,潜心研究,精工细琢,张显了机务维修中工匠专心致志和精益求精的作风,同时也体现了时刻心系安全及成本的精神。 打造一只专业、精湛、高效的维修团队,是Ameco给客户的承诺。而飞机大修产品部结构车间一贯秉承着肯吃苦,下心思,善研究的“工匠精神”。在历次结构大改装大修理中不断积累经验,设计并自制了一系列工具,解决了很多疑难杂症。而结构车间团队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机务作风和善于开拓的“工匠精神”将会继续传承下去。(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