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于可以脱下这件衣服了,一身汗被风吹着可真难受”,一个人嘟囔着走进了航线二车间的办公室,脱下身上的白色防护服,防护服上浸满了汗水。
他叫陈光达,是南航深圳飞机维修厂的一名三年级员工,这天晚上,他和他的师傅司徒敏进行了A330再循环气滤的更换工作,四个小时的高强度作业抽空了他的体力。
特殊时期,提高更换频率,保障旅客、员工安全
原来,当天傍晚有一趟从普吉岛飞回的航班,机上出现了发烧的患者。平时,再循环气滤是根据飞行时限进行更换,只有在一定的飞行小时后才进行作业;而在疫情发生后,为确保飞机内环境清洁可控,南航深圳要求只要机上有发热患者,就更换客舱再循环气滤。这天,更换任务就落到了陈光达和司徒敏身上。

更换气滤
难点:数量多,空间小,耗时长
更换再循环气滤是个耗时耗力的艰巨工作。A330飞机一共有8个再循环气滤,分别位于前、后货仓壁板内侧。其中,货仓壁板难拆卸对工作者体力要求很高,而后货仓壁板内空间狭小,只运行工作者单手伸入作业,也给施工增加了难度。平均每个滤子要耗时20分钟,加上各种准备工作,一架飞机的滤子更换工作往往要花费4个小时,而且工作环境密闭闷热,对工作者体力、技术、精神都是巨大考验。
身为党员,把初心写在行动上
发烧患者曾坐过的飞机,感染风险肯定更大。而气滤所在位置空间密闭,其上又都是过滤掉的客舱空气的杂质,危险性可想而知。此时,在前货仓进行更换作业的是两名党员:由陈光达主刀更换,师傅徒敏负责读卡和指导。“更换气滤的工作现在都是党员上!”陈光达笑着说,此时的他穿着白色的防护服,从头到脚严严实实的包裹着。“我们当然也很怕啊,滤子上全是细菌病毒,你没看我口罩鼻夹捏的这么紧吗?”说着,他又按了按口罩,缩起身子钻到了壁板后面,准备开始更换。这是他今天换的第8个滤子,也是最后一个。由于体力下降,壳体上的锁扣他掰了三次才终于打开,又好不容易探出右手,摸索数次终于够到了滤子,将布满灰尘的滤芯取了出来。司徒敏将新的滤子确认好件号,递给了陈光达,然后一步步指点陈光达将新滤芯安装,确认了所有工具都在位后,才将盖板安装,宣告此项工作的顺利结束。此时,在闷热密闭环境连续工作4个小时后,陈光达和司徒敏一身的汗水已经将防护服浸透,走出货仓的他们被一阵寒风吹的直哆嗦,他们又细致地对工作区域进行了检查,确认一切正常后将飞机封存好,回到了车上。

更换气滤
“累死了,明天我的右手估计抬不起来了”陈光达甩着手臂“唉声叹气”,引来了周围同事的阵阵笑声。“这就是我们的工作,身为党员就是要冲在前面,把每一件工作做好;我们要在自己的领域做好防控疫情的工作,把这场攻坚战打赢”。陈光达望向车窗外,每个机位都是繁忙景象,刚结束一项工作的他们又在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机位,身上那件湿透的防护服是他对党员、机务初心的最好诠释。(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陈天昊 陈光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