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民航迎来2019年冬春换季,南航也从当日起将首批13条航线、28个航班率先转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由此迈入南北呼应、比翼齐飞的广州和北京“双枢纽”时代。
南北呼应
南航迈入“双枢纽”时代
南航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王昌顺表示,枢纽布局决定航空公司的长远发展,大航空公司必须有大枢纽支撑。广州、北京作为南航的两个主核心枢纽,南航均按照综合性国际航空枢纽思路进行建设。广州枢纽是南航稳健发展的根基,南航将持续打造“广州之路”,服务“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努力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北京枢纽是南航战略突围的关键,南航将打造北京枢纽作为开拓发展空间的重大战略决策和谋划建设世界一流航空运输企业总体战略的重要一环。
对于南航整体航线网络,北京不仅是连接东北和西北航空市场的咽喉,也是衔接中南、东北航空市场最理想的枢纽,更是国际航线衔接国内这3个市场的最佳结合点。南航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和中南、东北、西北地区航线网络的衔接要冲作用,面向欧美、日韩、我国港澳台地区,兼顾中东、澳新、东南亚,将其建成南航复合型航空中枢。
9月17日,民航局公布了8月1日~31日国际航线经营许可、定期增班、临时加班和包机国际航线审批结果。其中,南航获批准运营北京大兴至俄罗斯莫斯科、日本东京、韩国清州、韩国釜山航线,加上之前已经获批准运营的北京大兴至英国伦敦、俄罗斯圣彼得堡航线,南航在大兴机场已获批准运营6条国际航线。
作为最大的主基地航空公司,南航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拥有40%的时刻资源,未来将承担北京大兴国际机场40%的航空旅客运输任务。按照发展规划,到2025年,南航预计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入飞机超过200架,以打造“四进四出”航班波。
2021年南航北京航班
全部转场至大兴机场
按计划,南航从换季首日起,将首批13条航线、28个航班率先转场至大兴机场运营,每周176班,平均每日25班,通达吉林长春、青海西宁、宁夏银川、浙江义乌、广东揭阳等13个航点,占南航北京航班比例超过10%。此次冬春换季后,南航投入大兴机场的运力以空客A320和波音737系列为主,航班由北京、汕头、吉林、黑龙江、湖南等分子公司执飞。
考虑到旅客出行的便捷性,南航在大兴机场的起降时刻已全部优化至8时40分~21时50分,提供运力交换衔接机会并预留部分动态备份运力,为进一步提升航班运营效率和正常性提供了保障。
2020年夏秋航季,南航将大规模转场,占南航北京航班比例的50%;2020年冬春航季、2021年夏秋航季再分别转场20%。经过4次航班换季,预计到2021年3月,南航往返北京航班将全部转场至大兴机场运营。
未来,南航将积极谋划大兴机场航班增量,稳步拓展欧美航线,开通北京枢纽干线,在国内市场上打造一批品牌快线,加大国内航线网络对国际航线及合作伙伴的支持力度。
“快”字当头
航站楼里的智能元素
旅客从进入大兴机场航站楼开始,便能处处体验到其便利。值机、托运、安检、登机、转机,每个环节快人一步;中国园、C形柱,候机楼的设计和布局,值得旅客慢慢品味。
值机快!南航在大兴机场设有30台自助值机设备,旅客可通过南航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自助值机设备等多种渠道办理登机牌,国内、国际普通柜台将100%实现行李自助托运,旅客到达机场后只需托运行李,实现了自助乘机。乘坐大兴机场线抵达的旅客,从B2层到B1层的值机柜台、行李托运和安检区,步行只需要2分钟。今年冬春航季,大兴机场实现了“一证通关”,南航旅客只需刷身份证或护照,不再需要纸质登机牌或电子二维码即可通过查验,实现无纸化出行。
托运快!南航在大兴机场有78台自助行李托运设备,所有托运行李传送带均与地面高度保持一致,旅客无须费力搬运即可将行李放在传送带上。同时,南航在大兴机场采用RFID(无线射频)行李条,实现行李全流程跟踪,旅客通过南航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网站等途径就可像查询快件一样实时查询托运行李所在位置。此外,南航还有望首批在大兴机场推出航班行李直挂服务。购买南航联程机票在大兴机场中转的旅客,未来将无须提取行李,可直接换乘下一个航班,实现高效、便捷的中转。电子行李牌推出后,旅客可在家直接办理托运手续。
安检快!未来,大兴机场安检将进入“刷脸时代”,旅客不用出示任何证件和纸质登机牌或者电子登机牌,“刷脸”即可实现登机,这将给旅客出行带来全新体验。传送带下方的安检筐比其他机场的大很多,将随身行李入筐,往前推入自动传送带,再过安检门进行人工安检,整个过程大概只需要3分钟。
登机快!大兴机场采用集中式多指廊构型,放射状的构型让旅客从航站楼中心到最远端登机口步行距离不超过600米,步行时间仅需不到8分钟,有效解决了旅客步行距离长的问题。
转机快!大兴机场MCT(最短中转衔接时间)世界领先,与其他大型机场相比,国内转国内、国际转国际、国内与国际互转都可节省一半时间。为了更好地保障南航空客A380的运行,大兴机场航站楼共设置了6个与空客A380巨大身型相匹配的停机位,让旅客能够分层快速登离机。(《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郭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