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航空运输
壮丽70年:构筑彩云之南的蓝天梦
来源:中国民航网2019-09-05 16:46:00

 在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区位条件优势明显的彩云之南,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各族人民对发展民航业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埋头苦干、砥砺奋进,云南民航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彩云之南正不断谱写建设民航强省的新篇章。

夯实基础,构建机场网络

云南航空业始于1922年,是全国发展航空最早的地区之一,昆明巫家坝机场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机场,也是1922年成立云南航空学校的训练基地,并建立了飞机修理厂。此期间,全省星罗棋布的各类机场50多个,数量达到了历史顶峰。昆明机场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通道,曾相继开通了越南、缅甸、印度和香港等6条航线,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驼峰航线”、“飞虎队”为云南航空留下了传奇荣耀。悠久的发展历史,为云南航空业发展起步奠定了深厚的底蕴。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山区半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4%,区域内高山深谷相间,山川河流纵横,地形地貌复杂,交通不便是制约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瓶颈。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先后出台了建设民航强省、实施综合交通建设5年大会战(2016-2020年)、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构建“十三五”航线网络等实施意见或方案,把航空网作为全省以综合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物流为主要内容的“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民航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搭建起联通国际、通达全国、覆盖全省的“空中走廊”。奋进中的云南民航,实现一次又一次的新跨越。

建起来,机场网络体系不断完善。2011年,全省运营的民用运输机场12个,其中昆明巫家坝机场历经3次大规模的改扩建和多次增容改造后,旅客吞吐量达到2227万人次,远远超出了航站楼800万人次的设计容量。2008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的昆明长水机场,航站楼单体面积为国内之最,建设工程曾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鲁班奖、詹天佑奖,2012年6月28日从巫家坝机场整体搬迁到长水机场运营,实现一夜转场,华丽变身,开启云南民航发展史崭新一页。随后,泸沽湖、沧源、澜沧机场分别于2015年10月、2016年12月、2017年5月建成通航,连续3年实现每年建成通航一个机场的新纪录。先后完成丽江、西双版纳、临沧、保山、昭通、芒市、腾冲等机场的改扩建或站坪扩建工程,芒市机场已获国家口岸机场批复。目前,新建红河蒙自、元阳、怒江、宣威、丘北、勐腊、玉溪机场和迁建昭通、普洱机场等前期工作正积极推进。同时,加快通用机场建设,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通用机场超过50个,兰坪通用机场将在2019年内建成通航,已颁证运营的通用机场3个。如今的云南,投入运营的民用运输机场共15个(全国机场数量排名第3位),机场密度达到每10万平方公里3.8个,高于全国2.38个的平均水平,初步形成了以昆明机场为核心,其他14个干支线机场为支撑的机场网络。

运营好,航空运输业务量逐年增长。2018年,全省民航运输起降53.29万架次,旅客吞吐量6758.1万人次(全国省区市排名第4位),货邮吞吐量47.5万吨。与2011年相比,主要航空运输业务量实现了翻番,运输起降架次增长109.5%,旅客吞吐量增长135.5%、货邮吞吐量增长63.9%。昆明、丽江、西双版纳、芒市、大理、腾冲、保山等7个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超过百万人次,成为全国百万级机场最多的省份之一。

强管理,开展智慧机场建设。2004年云南机场集团正式成立,实施机场属地化管理,建立了政府主导下“一体化”管理的“云南模式”,实行省内机场统一集群化经营管理,发挥省内机场集群效应和协同效应,实现共同发展、整体发展、和谐发展。如今,以智慧出行、智慧服务、智慧运行为主要内容,在全国行业内率先实现全省机场全流程人脸识别、全流程自助、全流程无纸化登机、全航空公司支持的“四个全”一站式刷脸乘机通关服务,成为全国首个在全省所有民用机场开通人脸识别智慧乘机服务的省份。建立“长水常准”A-CDM系统,以机场为中心,将机场、空管、航空公司等相关信息集成至统一运行平台上,统一合理调配运营单位航班保障资源,提高机场运营效率和服务品质。航班正常率持续保持高位,2018年全省各机场平均放行正常率88.69%,比西南地区平均放行正常率高出2.72%。

互联互通,编织航线网络

云南东联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地理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在国际、国内发展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枢纽地位。云南省围绕建设“一带一路”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航路优势,在拓展优化国内航线、丰富完善省内航线网络的基础上,着力开辟国际航线,构建覆盖面广、衔接度高、通达性强的国际、国内、省内三级航线网络,加强了对外合作交流和人员往来,展示了云南对外开放的新形象,提升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全面提高了云南省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互联互通,航线网络初具规模。2018年,全省累计开通客货运航线总数达434条(国际76条、地区5条、国内353条),其中开通全货机航线10条(国际8条、国内2条);通航城市171个(国际46个、地区4个、国内121个)。昆明机场与省内14个机场均开通直飞航线,丽江、西双版纳、大理、芒市、迪庆等机场开通了省内串飞环飞航线。初步形成内联中国各省,外联各大洲、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便捷“空中走廊”。

开放合作,“空中丝路”不断延伸。在“一带一路”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建设中,互联互通,交通先行,而民航又是交通中的先行军。在除中国外的“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中,云南省与17个国家有定期直飞航班,通航点42个。

聚焦重点,开辟南亚东南亚国际航线。2019年6月13日在昆明举行的第3届中国与南亚航空趋势论坛上提出,中国与南亚的国际航空旅客增长速度快,发展空间大,密切和深化与南亚国家的航空合作,助推区域间航空运输业发展。目前,云南省开通至南亚东南亚航线70条(东南亚55条、南亚15条)、通航点40个(东南亚31个、南亚9个),云南省至南亚、东南亚通航点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筑巢引得凤凰来。2018年,共有54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在云南运营(国内34家、国际17家、地区3家)。2018年3月,南航云南分公司挂牌成立,成为第7家入驻昆明机场的基地航空公司,7家基地航空公司在册飞机202架。此外,全省通用航空公司发展到17家,在册通用航空器23架。

魅力云南,世界共享,互利共赢。民航业在为云南边疆民族贫困山区人民“走出大山”迈向世界的同时,独特的旅游资源也吸引了外地游客,“航空+旅游”的综合效应显著增强,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丽江机场相比20年前通航时,年旅客吞吐量增长300多倍,2018年接待游客4643.3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998.45亿元。腾冲机场于2009年通航,2010年旅客吞吐量达到46.45万人次,接近设计容量48万人次,接待游客人数从2008年的288.5万人次上升到2018年和1626万人次,增长5.6倍;年旅游业总收入从12.5亿元上升到2018年的185亿元,增长14.8倍。2016年12月13日,昆明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提前5年达到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的设计容量。2015年以来先后通航的泸沽湖、沧源、澜沧机场,充分发挥当地旅游资源优势,2018年旅客吞吐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44.9%、100.9%、279.1%,有力推动了地方旅游经济发展。

发挥优势,打造航空枢纽

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谱新篇。云南省在面向东南亚、南亚、西亚、南欧、非洲全方位开放中具有重要的前沿和门户作用,是我国辐射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核心。2018年,昆明机场全年保障飞机运输起降36.07万架次(全国机场排名第4位),旅客吞吐量4708.81万人次(全国机场排名第6位,全球排名第35位),货邮吞吐量42.83万吨(全国机场排名第8位),分别比上年增长3%、5.3%、2.5%。航班进出港频率从2011年每天476班增加到2018年的每天985班。2018年,昆明机场开通航线348条,其中国内航线270条,国际航线74条,地区航线4条。昆明机场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体现出七彩云南、枢畅世界。

国际航空货运补短板。按照“客货并举”的发展思路,积极开辟国际货运航线。2017年以来先后开通昆明至孟加拉国达卡,昆明至印度新德里、孟买、马德拉斯、班加罗尔和昆明至迪拜等8条定期国际货运航线,昆明至南亚国际货运通航点达6个,通航点数量居全国首位,国际货运航线网络实现从南亚东南亚延伸至中东地区,打通了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产品进入中东市场的快捷空中走廊,助力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货物流通与商贸往来,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货运枢纽打下坚实基础,对打造南亚东南亚航空物流集散中心、跨境物流中心和生鲜产品转运中心提供有效支撑。2018年国际货运航线共执行往返航班1140班,同比增长67.4%,运送货物4.04万吨,同比增长53.6%,国际货运航线货邮吞吐量占全省国际货邮吞吐量6.7万吨的60% 。

营造国际航空枢纽发展环境。昆明机场过境免签时限由72小时增加到144小时,7×24小时通关、航油保税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已落地实施。昆明机场跻身我国进境水果指定口岸、进境种苗指定口岸、进境水生动物指定口岸。

谋篇布局 ,新时代筑梦新篇章

规划引领,绘就新蓝图。2017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民航局共同出台《昆明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明确功能定位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航空枢纽、西南对外开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源,并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空管保障能力、构建枢纽航线网络、提升机场服务水平、夯实安全运营基础、打造综合交通枢纽、驱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枢纽发展环境等八大战略重点。围绕云南航空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2019年1月出台了《云南航空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提出构建“21411”的航空业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即构建“两网络”(完善机场网络、航线网络)、“一枢纽”(建设昆明国际航空枢纽)、“四板块”(发展航空服务业、航空物流、航空制造业和航空产业园)“214”的总体布局,到2030年,实现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力争达到1.5亿人次、全省航空业产值1000亿元“两个1”的发展目标。

聚焦新目标,开启新征程。随着“一带一路”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深入实施,以及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贸易的密切往来,围绕打造昆明国际航空枢纽,昆明机场正规划新建东二跑道、S1卫星厅、西区跑道、T2航站楼等昆明机场扩容工程,规划到2030年,昆明机场航空运输规模进入全球前10位,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2亿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到120万吨。就全省而言,到2030年,全省民用运输机场力争达到28个,布局建设通用机场105个;全省航线总数达650条(国际和港澳台地区航线210条,国内和省内航线440条),国内外通航城市285个,形成覆盖广泛、联通全球的航线网络结构。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新奋进。如今,云南民航强省的壮丽画卷已经铺开,崇高的历史使命催人奋进,方兴未艾的民航业正成为云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新动能,在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起飞出发冲云霄,拼搏奋进新时代,拥抱新的蓝天梦想,谱写新时代民航强国战略的云南答卷。(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肖志文)

责任编辑:lihaiyan 000
推荐新闻: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五一节前安全专项行动
绵阳机场顺利完成活体器官运输保障任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工作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下好消防“关键棋”...
中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派员参加广东省...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高效完成空管光...
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与中南空管局...
中南空管局全力做好地空通信设备民航准...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与飞行服务中心...
“海口航空邮件快件监管中心项目—海口...
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台管制室多措并举...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多措并举筑牢雷...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多维度备战空管系统...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通信枢纽室“星...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多维度开展春季安全教育
江西航空青年:见义勇为显担当 寒夜善举...
传承雷锋精神,闪耀国门安检——首都机...
哈尔滨机场将恢复叶卡捷琳堡航线
天津滨海机场:强化鸟击防范治理举措 提...
江西航空举行2025年航线维修责任放行人...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