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线航空草原深处再起飞
——从中国民航“新成员”天骄航空开拓支线航空市场说起

天骄航空的ARJ21-700飞机从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起飞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无疑是草原儿女心中的骄傲。7月26日,中国民航“新成员”天骄航空顺利开航。这家由内蒙古自治区控股的首家支线航空公司就以“天骄”命名,英文名更是被直译为“Genghis Khan Airlines”(即为“成吉思汗航空”),民航局还为其指派了一个具有草原诗意的中文无线电呼号——“牧歌”。作为全国首家运营纯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机队航空公司,天骄航空的正式载客运营将内蒙古支线航空市场乃至全国支线航空市场的发展现状再次引入大众视野。

(张旭/制图)
致力于实现“盟市—首府”航空公交化
7月26日10时55分,天骄航空国籍登记证号为B-602S的国产ARJ21-700“伊利号”飞机从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起飞,飞往乌兰浩特。这不仅标志着天骄航空正式载客运营,也开启了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市场化发展的新征程。作为第一家独立运营国产民机的航空公司,天骄航空发展空间广阔,使命光荣。
天骄航空是近几年来民航局批准成立的唯一运输航空公司。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其航空市场需求日益旺盛,成立一家本土航空运输企业,已经成为草原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心声。
2016年8月,民航局下发的《关于加强新设航空公司市场准入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围绕完善航线网,特别是支线航线网,支持投资人使用支线飞机,尤其是国产飞机成立支线航空公司从事支线航空运输业务。2017年初,由内蒙古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成立天骄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8亿元人民币,以呼和浩特国际机场作为注册地及主运营基地。2018年3月30日,民航局批准天骄航空筹建。2019年1月,民航局为天骄航空颁发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经营许可证,随后,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启动运行合格审定工作。7月26日,在天骄航空开航当日,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向其颁发《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证》。
市场是航空公司发展的根本。天骄航空立足本地市场,率先开通呼和浩特—乌兰浩特和呼和浩特—锡林浩特往返航线。据天骄航空新闻发言人杨铭介绍,天骄航空的ARJ21客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中短程新型涡扇支线飞机,座级为78座~90座,航程为2225公里~3700公里,主要用于满足从中心城市向周边小城市辐射型航线的使用需求。天骄航空提供超级经济舱(8座)和经济舱(70座)两种舱位,超级经济舱价格目前与全价经济舱价格一致,主要提供更宽大的座椅空间和更私密的环境。天骄航空超级经济舱座椅相当于其他航空公司的商务舱,还提供拖鞋。天骄航空还提供面包、糕点等当地特色点心,且超级经济舱和经济舱在餐食方面没有区别。飞机座椅还配备USB插口。未来,天骄航空的国产ARJ21-700飞机也会安装空中Wi-Fi设备。
天骄航空后续还将开通呼和浩特至通辽、满洲里、赤峰、阿尔山、扎兰屯、阿拉善左旗、乌海等地区的航班,并逐步扩大到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邻近省会城市,提高区内居民及游客的出行效率。
目前,天骄航空已接收2架国产支线客机,并计划在5年内机队规模达到25架,通航城市达到40个,运营航线60条,构建覆盖内蒙古区内所有机场的支线航空网络,加大航班密度,实现“盟市—首府”的航空公交化。

ARJ21-700飞机机上拍摄
内蒙古发展支线航空得天独厚
所谓支线航空,一般是指非主干线城市之间往来的航班,是航空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支线航空的发展能够提高航空运输的覆盖率和中小城市的航空通达性,满足商务、旅游、探亲等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对于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内蒙古属于典型的支线航空市场。其地域辽阔,总面积达11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总面积的1/10还多,人口却只有2500万,居住较为分散;东西直线距离达2400公里,南北直线距离达1700公里,跨越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三个地区,对内与8个省(市、区)相连,对外与俄罗斯和蒙古国接壤。比如,从内蒙古区内呼伦贝尔坐火车前往呼和浩特需要36个小时,从包头到锡林浩特的地面交通时间接近8小时,这使得内蒙古地区具有发展支线航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内蒙古机场群的迅速发展也为其支线航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内蒙古民用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276万人次,同比增长9.9%。全区共有民用机场(含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30个,数量居全国第二位,比2012年增加16个。将于2022年通航的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定位为国内重要的干线机场,西部地区大型区域枢纽机场,进而形成“一干多支型”机场群,为内蒙古自治区支线航空发展提供充裕的发展空间。
如雄鹰般纵情翱翔天空是草原儿女的梦想,内蒙古人民的航空梦也早就启航。早在1918年,内蒙古克什克腾籍蒙古族青年巴玉藻就设计制造出我国第一架飞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航于1959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管理局。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又出资与国航合作成立中国国际航空内蒙古有限公司。
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目前,国航内蒙古公司、华夏航空、天津航空的运力在内蒙古自治区支线航空市场上具有绝对优势。内蒙古区内各支线机场至首府呼和浩特的航班都实现了“当天往返”的目标,最少的机场每天也有2个往返航班,最多的机场每天则有19个往返航班。以天骄航空开通呼和浩特至锡林浩特和乌兰浩特航线为例,华夏航空采用CRJ900支线客机,每天在呼和浩特与乌兰浩特之间飞行4个往返航班;天津航空采用ERJ190支线客机,每天在呼和浩特与锡林浩特之间飞行6个往返航班。
如今,内蒙古支线航空市场的发展渐入佳境。例如,在呼和浩特—锡林浩特航线开通1年的时间里,锡林浩特机场旅客吞吐量就突破20万人次;而此前旅客吞吐量突破10万人次,锡林浩特机场用了52年的时间。由此可见,“小机型、大密度”的支线航空运行方式很好地满足了内蒙古航空市场的需求。
中国支线航空大有可为
实际上,结合我国的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特点,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支线航空,无疑是推动中国西北、西南等地势条件复杂地区和偏远的三四线城市发展最为经济和高效的运输方式。近年来,我国支线航空也保持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13年~2018年,国内支线机场吞吐量年均增长20%,远高于国内机场吞吐量11%的增长速度;支线机场数量由138个增加至184个,增长了33.3%。此外,预计到2020年,中国支线航空客运量有望突破1亿人次;未来20年,中国市场将有1000多架支线客机的需求量。
尽管如此,我国民航领域干支发展不平衡、支线发展不充分现象依然存在。目前,在中国民航机队中支线飞机占比不到2%,而全球平均水平为25%。同时,我国60%的国内航班乘机旅客为50人~130人,约75%的国内航线频次不大。飞机利用率低、航班频率低,使得大众出行的需求未被很好地满足。
然而,我国运营支线航空的航空公司较少,只有华夏航空、天津航空、幸福航空、北部湾航空、多彩贵州航空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以华夏航空为例,其长期专注于支线航空,在支线航线网络、支线市场营销网络、经营模式、支线通航航点覆盖率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是国内领先的支线航空品牌。华夏航空在国内支线航空市场上已经颇具规模,其支线航点占全部国内支线机场比例达41%,在执飞的123条航线中有114条是独飞航线,抓住了我国支线航空市场巨大而竞争较小的特点,也因此取得了不俗的市场成绩。
华夏航空相关负责人曾多次表示,华夏航空将坚持以解决中国三四线城市航空通达性问题为目标,通过与机构客户进行合作以及与干线航空公司的干支结合,构建起一个有效衔接骨干航线的全国性支线航空网络。
尽管与欧美等成熟的支线航空市场相比,目前中国的支线航空发展尚有较大差距,但不少业内外专家认为,依托目前我国已经初具规模的干线网络,未来支线航空的发展将更加迅猛。支线机场可以与已有的干线网络连接,采用中转联程的运作模式,编织完善“空中高速公路网”,实现中小城市快速通达,扩大我国民航覆盖范围。(《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柏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