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架飞机自己玩
——民航实验类适航证规章有效推动民间自制飞机发展
中国人的“飞天梦”绵延数千年,无论是“忙趁东风放纸鸢”里的风筝,还是敦煌壁画里几乎窟窟画着的“飞天”,都可以看出对于飞翔这件事,中国人历来有情怀、有实践。
如今,全球航空工业蓬勃发展,但是自己造飞机,依然是一些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梦想。如何让民间自己设计制造或套材组装的飞机“合法升空”?这个困扰其多年的问题目前得以解决,民航局新推出的实验类适航证规章正在有效地推动我国民间自制飞机的发展。
梦想与激情
前不久,一架名为“墨子号”的太阳能飞机在浙江德清莫干山机场完成试飞,这架飞机是由上海奥科赛飞机有限公司主导研发生产的,据称是国内首架自制太阳能飞机。

奥科赛飞机公司毛一青超短距起降套材飞机super stol

“墨子号”太阳能飞机
毛一青是奥科赛公司的“掌门人”,因为迷恋飞行,他创立了专注于飞机设计和制造的奥科赛飞机公司。10多年中,奥科赛公司已经研发了“飞跃号”燃料电池飞机、B4无人侦察机、“风翎号”水陆两栖轻型运动飞机等,每一款机型都具有非常高的专业水准和应用价值。
毛一青是设计专业出身,但不是飞机设计,而是家具设计。“小时候我最大的爱好是拆物品然后复原,还迷恋可以飞行的物体。”毛一青一直有个飞行梦,他告诉记者,“我一直想当一名飞行员,但当时的条件难以实现,于是工作多年之后,我经常有买一架私人飞机的念头……”
正是因为这个想法,毛一青开始关注和了解私人飞机的相关信息。“在选择自己想要购买的飞机时,我遇到了难题——由于做设计的缘故,我对造型、材质、工艺、人机友好等方面都有一些要求与判断,对当时市面所售的机型总有一些感到不满意的地方”。这一点让他萌生了“自己造飞机”的念头。
毛一青觉得,若是把买成品飞机的钱用于自己学习设计、制造飞机,似乎更有价值。1999年,他正式开始了以爱好为目的的航空器设计和制造。但是随着对飞行器设计制造的学习逐渐深入,毛一青感到来自专业知识的挑战越来越大。2003年,毛一青放弃了原来的公司业务,以“飞机和飞行”为目的,前往世界通用航空发达的国家,边游学边提高在飞机设计制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期间,他还在澳大利亚飞行学院学习飞行,并取得了中国民航的飞行执照。回国后,毛一青于2008年成立了奥科赛飞机公司,专业研发和制造轻型运动飞机。
困惑与疑问
近几年,毛一青拥有了一个新身份:上海通用航空产业联盟秘书长。这个身份让他身边聚集了很多的飞行爱好者和飞机制造迷。
毛一青成了同好们的“活词典”,他们有技术、政策方面的疑问,常常找他探讨。与此同时,上海通航产业联盟也致力于为全国自制航空器爱好者提供自制类适航取证的流程咨询。他们经常在微信群里探讨关于飞行、飞机制造、适航审定以及通航政策等方面的话题,还经常组织飞行体验以及政策学习活动,并从事航空科普工作等。
毛一青告诉记者,外界或许并不知晓,其实散落在民间造飞机玩的人很多。全国应该有好几万飞机制造、组装爱好者,但是他们自制的航空器只能放在自家后院,在无人的农田或空地上空偷偷“黑飞”。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某地农民自制飞机,偷偷飞上天,被警方责令拆解,消除安全隐患”的新闻。多年来,困扰这些人的问题就是自制飞机的合法化和飞行的合法化。“因为没有官方认可的身份,这些飞机和飞行就无法购买保险,很没有安全保障”。毛一青说,“没有合法的飞行区域,这些飞机就没有合法翱翔天际的机会。很多爱好者会因为连连受挫而耗光热情,退出这个领域。”
根据民航局发布的《2018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422家通用航空企业,2495架在册航空器,共完成通用航空生产飞行93.71万小时,比上年增长11.9%。毛一青说,“这2495架飞机是有‘身份证’的,但是民间这些自制飞机肯定是不被认可、也不在统计之列的。”据他所知,仅华东地区就约有180多架自制或套材飞机尚无合法身份,全国范围应该就更多了。
除了无法购买保险等问题外,这些“黑户”飞机还涉嫌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都明确规定:生产组装飞机,须向民航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及维修许可证;飞机生产出来后,要取得国籍登记证、适航证,才可以投入运营;飞行前,还要申请飞行计划并获得批准。以上条件缺少任何一条,都属于违法飞行。
毛一青和同好们深感:只有解决了飞机和飞行的合法性问题,才能吸引更多人从事这项事业。走遍世界的毛一青总是不停地说服身边的人:一个国家航空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的通航科普,离不开广大青少年和航空爱好者的参与,中国自制航空器爱好者的能力将对未来我国航空器设计、制造、人才培养和储备有重要作用。
全球航空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自制实验类航空器的发展,实验类航空器的发展环境与一个国家航空工业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波音、空客、洛克马丁、诺斯格鲁普、达索等欧美飞机制造商都有自己的实验类航空器实验室和团队,作为最尖端的研发储备基础资源。
希望与信心
随着近几年来民航局大力推动运输航空与通用航空两翼齐飞,通航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地位越发明确,毛一青和广大自制航空器爱好者也感受到了通航春天的煦暖。
2017年2月28日,上海通用航空产业联盟发起筹办“2017全国自制航空器管理程序征求意见座谈会”,得到了民航局、民航各地区管理局、航科院适航所及我国各地区自制航空器爱好者的大力支持,这是一个对中国自制和实验类航空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
会议针对《自制航空器特许飞行证和限用类特殊适航证颁发和管理程序》(AP-21-AA-2015-39R1)进行了讨论,该程序是新中国成立至今对我国通用航空器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管理程序。与会的自制飞机爱好者就程序在实际项目中执行的适用性、操作性、专业性、可行性等进行了意见反馈,并协助民航局适航司进行自制实验类飞机适航证政策更新工作。
在广泛开展社会基础调研工作之后,2018年5月,民航局适航司在《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CCAR-21-R4)对适航证规定的基础上,增设了“实验类适航证”,主要用于航空爱好者自己制造、自行组装,以个人娱乐和飞行体验等活动为目的的轻型、超轻型等类别的航空器。随后在《民航局适航司关于发布改进通用航空适航审定政策实施细则的通知》(民航适发(2018)7号)中规定了实验类适航证的申请、受理和颁发程序。
在个人自制航空器实验类适航证新规颁布之后,2018年底,民航华东管理局颁出中国民航史上首张实验类适航证,颁发对象为常州中联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沈本忠的个人自制航空器F27轻型直升机,这也是民航主管部门颁发给民营企业制造直升机的首张适航证。在此之前,该直升机于当年11月27日获得了民航局颁发的国籍和登记标志(B-X702)。
这架被叫作“哨兵”的两座直升机除了发动机是进口的,仪表和电线是购买的外,其余均是沈本忠和团队生产出来的。“拿到实验类适航证,就相当于我制造出来的直升机有了合法的‘身份证’,可以合法飞行了。”沈本忠在获颁适航证时激动地表示。

今年1月,国籍和登记标志为B-X003的超短距起降套材飞机获得民航华东管理局颁发的实验类固定翼飞机适航证。
紧接着,今年1月,毛一青的国籍和登记标志为B-X003的超短距起降套材飞机也获得了华东局颁发的实验类固定翼飞机适航证。
看到毛一青的套材飞机拥有了合法身份,自制航空器爱好者纷纷找他咨询经验。毛一青觉得这一经验非常值得分享,6月底,他们召集召开我国首次实验类飞机适航取证培训会,来自全国近30位自制飞机爱好者参与培训。培训特邀华东局适航审定处副处长徐逸乐介绍中国实验类适航证规章,由联盟介绍中国民航实验类适航证申请操作流程,爱好者们还互相分享自制飞机制造工艺、套材飞机发动机选型和安装、不同构型材料工艺的套材飞机选择、自制套材飞机用途与驾驶证培训等话题。



以上均为自制飞机爱好者自己设计制造或套材组装的飞机。
自制飞机爱好者们也带来了正在制作和完成的近10种固定翼飞机机型,“这些机型都具有较高设计和制造水准”。毛一青表示,“如果按我国民航局新颁布的实验类飞机适航规章走完流程,这些机型都具备获得实验类适航证并可购买保险进行合法化飞行的可能。”他的一席话给了与会爱好者们前所未有的信心。
如今,在奥科赛公司所在地——上海临港新城——已经建立了两个野外起降点,并获批了两处飞行空域,当地拥有一条600米长的草地跑道和滴水湖湖面起降区域,作为无人机和通航飞机交付试飞的配套保障。各型飞机可以在这些空域“自由翱翔”,而临港新城也已经逐步形成了由航空零部件和通航整机制造企业组成的航空产业群。(《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柏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