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在其官网公布2019年6月新增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公示及公告情况说明,其中因严重失信行为而被限制乘坐民用航空器的严重失信人为871人、限制乘坐火车的严重失信人为524人。引人关注的是,在本次名单中还新增了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当事人177人。由此可见,目前严重失信人名单的处罚范围不断扩大,力度也逐步加大。
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对限制乘坐民用航空器的严重失信人的公示,是依据《关于在一定期限内适当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民用航空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在一定期限内适当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民用航空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发布的。在限制乘坐民用航空器的这871名严重失信人中,大都涉及随身携带或托运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危险品、违禁品和管制物品;在随身携带或托运行李中故意藏匿国家规定以外且属于民航禁止、限制运输的物品;使用伪造、变造或冒用他人乘机身份证件、乘机凭证;在航空器内使用明火、吸烟、违规使用电子设备;不听劝阻,妨碍或煽动他人妨碍机组、安检、值机等民航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实施或威胁实施人身攻击等行为。
近年来,发生在民航航班上的旅客醉酒、打架、抢占行李架、不按指定座位入座、不遵守客舱秩序、甚至不服从机组管理的现象逐渐增多,这些行为不但干扰了客舱秩序,也极大地影响了飞行安全。就在最新一期严重失信人名单公布前,民航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客舱秩序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航空公司进一步加强客舱秩序管理。根据该通知,今后乘坐民航飞机出行的旅客如有不按照指定座位入座等不服从客舱秩序管理、影响运行安全的行为,情节严重且造成恶劣影响的,航空公司可以将相关人员列入民航失信人员名单。一旦行为人经有关部门严格按规定和程序认定发生了严重失信行为,就会被列入严重失信人名单,在一年时间内无法购票乘机。
当然,等待他们的除了限制其乘坐民用航空器外,还将在其他方面受限。被列入严重失信人名单的人员,在工作生活和经营活动中将会有诸多不便,也将成为社会公众防范的重点人群。比如,在旅客差异化安检模式推广和实施以后,对于安全信用较好的常旅客,在持身份证或护照在第一道闸机读取证件信息后,就会被指引前往快捷通道,无须进行开包检查、人身检查等二次安检,从而缩短安检等候和检查时间,极大地提升了乘机体验。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严重失信人是无法享受到这一便捷服务的。
目前,我国正大力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格局正在形成。当然,惩戒失信者绝不是建立信用体系的最终目的,大力推广实施公民信用体系最大的驱动力其实是不断深化诚信系统建设,让诚信成为广大民航旅客最显著的标签,让诚信的旅客享受更便捷和更优质的民航服务。(马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