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5岁冲上云霄,23岁成为民航最年轻的机长之一;48年飞行生涯,他的人生大半都与蓝天有关,曾任中国民航飞行员协会首任理事长。他最后的职业生涯在厦航度过——1990年进入厦航,一直飞到2009年,在厦航安全飞行10823小时,曾担任分管安全和运行的副总经理。

宋成仁工作照(右一为宋成仁)。
今年6月16日,宋成仁同志因病逝世,享年73岁。噩耗传来,许多厦航人悲痛不已,深切怀念这位把一生献给飞行事业的老前辈。“宋老这样的人只能膜拜,不可复制。”厦航飞行总队三大队机长贾树龙与宋成仁相识已有15年,他是第十批厦航“大改驾”的飞行员。2005年,他在美国学习飞行时,宋成仁两次专程到美国看望这批学员,其豁达的心态给美国教员留下深刻印象,说他有一个“big heart”(强大的心脏)。
一生献给飞行

宋成仁工作照
“作为一名飞行员,胆大、心细、戒骄戒躁,缺一不可。”这么多年来,贾树龙一直记得宋成仁的这句话,并经常以此提醒自己。宋成仁退休后,贾树龙与他相聚时,饭桌上谈论最多的还是与飞行有关的话题。宋成仁总是如父如师般地提醒贾树龙莫忘飞行安全。“就算退休这么多年了,我们提到老航线,他还是能准确说出航班号、起飞时间,这记忆力令我们非常佩服”。
更让贾树龙佩服的,是宋成仁的飞行技术。
飞机降落得好不好,乘客第一感受是舒适度;但对飞行员而言,参考的关键之一是G值大小。在一次飞行中,宋成仁驾驶飞机的G值是“1”,是十分好的成绩。贾树龙回忆,退休前最后一天执飞航班,宋成仁飞了4个起降,他曾立下目标:“如果一次G值超过1.3,就不退休。”结果4次起降,G值都在1.3以下。“一两次低于1.3并不难,但4次全部低于1.3就不是一般飞行员能做到的了。”贾树龙说。
开创“大改驾”

宋成仁翱翔蓝天
宋成仁的一生也给民航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开创民航“大改驾”飞行员培养模式。
“大改驾”是在普通高校中招收大学生,改学飞行技术专业。在民航业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模式可以更好地吸纳和培养飞行员,提高飞行队伍的整体素质。
张朝顺是全国第一批“大改驾”的飞行员,如今担任厦航飞行总队的副总经理。他回忆,宋成仁开创了在民航大学招收大学生改学飞行的先河。1992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航招收了4名航空专业的大学生,张朝顺便是其中之一。
“我当年在大学学习的是飞机制造专业,宋老开创的‘大改驾’模式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也让许多家庭受益。”张朝顺说。之后“大改驾”模式也纷纷被其他航空公司效仿。自第一批“大改驾”至今,厦航已经招收了25批“大改驾”飞行员。
桃李满天下
退休前最后一天执飞,宋成仁飞了4个起降。图为厦航工作人员为其庆祝。“宋老给我的印象是:哪里天气最复杂就往哪里飞,哪里需要保障就往哪里飞。他多次带队执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国家元首的专机任务,并担任厦航海峡两岸春节包机首航航班机长。”张朝顺说,宋成仁总是精力充沛,对年轻人有着很高的期望,管理务实、高效,关爱下属,不拘小节,在飞行训练上用心传授技能。

退休前最后一天执飞,宋成仁飞了4个起降。图为厦航工作人员为其庆祝。
“他曾对我们说:检查飞行员,如果放松标准送人情,就等于送人命。”张朝顺对此一直记忆犹新。
宋成仁曾经说过:“安全工作,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安全是航空公司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航空公司都得绷紧安全这根弦,才能保证持续经营。”
他还跟厦航飞行员强调过,不要把别人的事当笑话听、当新闻听,一定要把别人的教训当成自己的教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重蹈覆辙。别人做得好的,要虚心学习;别人做得不好的地方,也要去研究,只有深刻意识到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才能做到有效预防。
2004年,在中国民航飞行员协会筹备时,宋成仁被一致推选为第一任理事长。他在协会建设及对外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得到了民航局和国际驾联的高度评价。
多年来,宋成仁培育了无数飞行后辈。退休后,宋成仁还经常应邀到飞行队伍中,就业务上的重点、难点进行专题讲座,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全部技术经验和理论成果奉献给民航事业。
厦航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东说,宋成仁用一生的执著坚守和无私奉献,诠释了当代民航精神的真谛。他身上所体现的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必将在厦航薪火相传,激励厦航人继续坚定不移地把厦航发展建设好,为建设民航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陈邵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