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许晓泓 报道:6月29日9时,南航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机务维修设施项目正式竣工。至此,南航历史上最大的工程项目——南航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基地项目全面竣工,其包括亚洲跨度最大机库、亚洲最大运行控制中心和亚洲最大航空食品生产基地,并预计于9月底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同步投入使用。

南航北京大兴机场1号机库


南航北京大兴机场1号机库可同时容纳2架A380、3架波音777、3架窄体机。
南航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基地项目的全面竣工,标志着南航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工作重心,从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向以转场投运、现场运行实操为中心转变。
作为南航历史上最大的工程项目,南航在北京大兴机场基地项目包括机务维修设施项目、单身倒班宿舍项目、航空食品设施项目、运行及保障用房项目、货运设施项目共五大功能区,共6个地块,建设规模108.69万平方米。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原则,南航基地项目一期建设规模87.87万平方米,建设31个单体建筑。

南航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国内货站
其中,机务维修设施项目的1号机库,跨度达405米,维修大厅高40米,可同时容纳2架空客A380、3架波音777及3架窄体机,或同时容纳12架空客A320系列窄体客机,是亚洲跨度和单体建设规模最大的机库;航空食品设施项目建设规模共9.22万平方米,日产能10万份、高峰日产能18万份,是亚洲最大的航空食品生产基地;运行及保障项目建筑规模约50万平方米,整合运行控制、枢纽地面控制、机务维修控制等功能模块,实现飞行调度、现场运行、机务运行等的集中统一管控,是亚洲最大的航空运行控制中心。
南航集团总经理助理、南航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王建军介绍,南航在北京大兴机场基地项目有着规模大、工期紧、标准高、工艺复杂等特点,为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南航在所有项目的设计、施工直至未来物业维护整个流程,首次全面采用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业界广泛认可的BIM技术,将施工项目各种信息始终整合于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和施工风险;在项目建设中,南航创新工作方法,优化施工工艺,先后申请了组拼式整体移动操作架施工技术、电梯井自爬升降运输平台等17项专利技术,施工技术、工程设计、设备引进等累计10项为国内首次,保障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其机务维修设施项目遵循“集约高效”的理念,机库航材管理,首次采用物联网技术(为国内首次),形成了基于智能化的点对点、全自动化的航材存储配送中心,使南航具备了全国及全球机务维修市场的航材供应能力;机库屋盖还首次采用网架结合斜桁架模式(为国内首次),比传统设计节约钢材2000吨,缩短工期90天,降低造价1亿元。
生产运行控制中心遵循“集成共享”理念,首次整合飞行调度(SOC)、现场运行(HCC)、机务运行(MCC)三大系统(为国内首次),建成亚洲最大的航空运行控制中心,工程设计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抗震设防烈度8度;机组出勤采用创新的共享式协同协作工作方式,首次实现“一站式流程”,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航空食品设施项目项目遵循“工艺优先”理念,在国内各航空公司中,率先使用餐车餐具自动存储塔、自动米饭生产线、自动面包生产线、餐车悬链输送、模块式天花烟罩5大先进设备系统,预计节约50%的人力成本,较目前的航食生产效能提升200%以上。
货运设施项目项目遵循“高效经济”理念,在国内各航空公司中,首次全面采用体积、称重一体化测量设备,并率先使用货物全流程自动跟踪系统,实现货物跟踪闭环管理和库区操作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