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维加
初见李维加机长,是在2017年5月,当时他刚从美国完成波音787训练归来,虽然风尘仆仆、却脸上总是带着微笑,看上去精神不错。
听说分部的飞行员李维加,被公司选派参加了第一批B787的训练,公司同事们不免心存好奇,他为何可以成为我们公司的“787种子选手”?后来,大家在进一步了解到他的工作经历后才明白,原来,李维嘉早早的就做足了准备:早在七年前,他曾深度参与了当年A330机型的引进工作,并在随后几年的工时间里,一直从事飞行训练的管理,参与大大小小十余起的运行审定。这些年的工作经验,使他成为当年空客机队的“学霸”,也使他对于飞行训练管理、飞行运行支援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树立了独特的见解。
2018年,李维加受公司指派,前往厦航开始建立787机型运行经历。这一年的日子里,他频繁地奔波于上海、厦门和昆明三地,不仅要完成自己的训练和飞行任务,还需要完成飞行标准类手册的编写、制定机队训练计划、编写训练材料、参加各类新机型筹备会议等大量的工作。同时作为“种子教员”他还要带教各类模拟机训练。在外漂泊的这一年,十天半月不着家对他来说是常事,但对于他和他的家人来说,却是一种考验。还记得在一次聊天时李机长提起,2018年的春节期间,由于病毒感染他发烧到了39度,一个人在厦门的酒店里昏睡了三天三夜。也记得他说过,这一年期间,他有过连续三十三天没有回过家的经历。但他丝毫没有怨言,只想通过努力工作以尽全力完成自己的使命,为公司今后B787的顺利运行做好充足的准备。正如李维嘉所说,在外学习的这一年里,他每时每刻都在想念自己的同事和家人,看似光鲜的生活下,却是独在异乡的孤独和对家人的内疚。每当说起这段日子,虽然他都只是轻描淡写,但是旁人可以看得出,这一段人生经历对他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2018年11月4日,长长久久等待十余载,终于等到梦圆之日,第一架波音787-9“梦想飞机”(Dreamliner)在提出引进计划近14年后终于落户于东航云南公司,正式成为公司新成员。在社交媒体上鲜有动态的李维嘉,在自己的朋友圈内发布了简简单单的几句话:“终于等到你,用了十年等待,尽了十分心血,不奢求你会十全十美,但愿你能平平安安”。那一刻,大家切身的感受到了他们这些“寻梦人”内心深处真挚的情怀。艰苦寻梦的这一路,让他们对待这架梦想飞机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寄托了深沉的殷切希望。或许,每个人追寻梦想的路上,看见彩虹的那一瞬间,想到更多的是他们身后的荆棘。
众里寻他千百度,不远千里筑梦回。伴随着新机型的到来,授业、解惑也成了李维加新阶段的工作重点,他和分部的所有飞行员,铆足了所有劲,抓紧一切可用的时间拼命钻研新机型。除了传统课堂上对专业知识的讲解,灵活的微信群也成了他授课的第二课堂。热烈的讨论不仅能集合“梦想机队”成员们的互动性,更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在共同讨论问题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在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疑难点的掌握。“梦想飞机”和所有“追梦人”,就这样一天天的不断成长,最终有一天,他们一定能够实现星辰大海的目标。
飞行部787建队仪式前的那堂课,李维加对于所有的“追梦人”寄语了肺腑之言。“对待飞行,需要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态度、需要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积累。”确实,人类开始飞行总共才100多年,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应该始终保持。每个规则背后凝聚着的都是痛烈的教训,懂手册、守规矩就是最好的安全保障,也是对旅客、对自己最大的负责,最高的使命。每次飞行应当如履薄冰,无论从航前准备,飞行操控实施,到五边降落,每一刻都不能放松,更不能冒险!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帮助所有“追梦人”对个体与飞行之间最高职责的理解,它将渗透到自己的血液,骨髓,直觉和灵魂里。更参悟到一名合格的机长,不仅仅是以蓝天为底色,机翼为背景,更是那金色四条杠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谢谢所有的”追梦人“,让更多的人看到那美丽的天空中,划过追寻梦想的痕迹,踏过平庸,走向希望。有梦,一定不会平凡!”在笔记本的最后一页,李维嘉写下了自己的感言,他用“追梦”描述了指引自己前行的那盏灯。(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王晓、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