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届2019航空客舱信息技术大会会议现场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柏蓓 报道:至2018年底,国内民航运输机队规模达到3615架,其中可以机上上网的飞机仅有130多架,且多为双通道宽体机。面对占据国内机队绝对主力的各类型窄体客机,机上互联将是一个巨大而迫切需要打开的市场。这是记者从4月24日召开的第八届2019航空客舱信息技术大会上获得的信息。
本次会议主题为“开启机上互联变革之旅”,会议透露,未来几年内航空行业发展重点将是航空互联网技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民航局2019年工作计划明确表示,“要求增加能够提供客舱无限局域网服务和空中接入互联网服务的航空器数量,丰富远程航线无线网络服务内容。”并在《加快推进空中接入互联网工作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建议,所有国内航司在2020年底完成空中接入互联网服务整体方案的60%,2022年力争覆盖全机队。今年两会上,民航局局长冯正霖也表示,将在接下来的几年继续推广机上Wi-Fi技术。

第八届2019航空客舱信息技术大会会议现场
空中互联让更多旅客享受到更方便、快捷、多元的出行体验,满足乘客在机上娱乐、工作等个性化的上网需求;空中互联还可以增加航空公司主业和辅业收入、品牌和满意度提升、保障飞行安全、降低运营成本……在以总量近3000架窄体机为绝对主力的中国民航,仅有宽体客机安装空中WiFi远远不能满足各方需求。
据记者了解,目前东航旗下有81架宽体机提供空中互联网服务,在国内“空中互联”机队规模、航班数量、用户人数方面均保持第一。此外,厦航约有12架飞机可以上网,南航约有29架。而在窄体机上布局空地互联服务目前仅低成本航空——九元航空一家,其于去年初宣布机队空中互联网服务测试成功,为国内航司中首家在窄体机上实现空中互联网接入。
当前,空中互联网仍以卫星为主,ATG(沿航路的地面基站覆盖)为辅。在跨洋飞行中卫星传输优势明显,但是带宽相对受限,且更新换代速度慢;ATG则适用于陆地,时延和带宽有优势,但是会涉及频率许可和飞机退租问题。就技术发展趋势而言,Ka宽带空地互联方案已经逐渐成为全球主流趋势。基于Ka波段的机上互联网解决方案的网速比目前普遍采用的Ku波段的机上WiFi网速快了四倍。
在第八届航空客舱信息技术大会上,中国卫通宽带事业部副总经理毛孝峰介绍了卫通Ka网络发展现状,并宣布与美国VIASAT达成合作一起为国内的航空公司提供Ka卫星网络服务。
INMARSAT航空副总裁David Coiley在会上表示,经过与伦敦经济学院一起针对航空公司运营互联的经济效益做出的评估,预计至2035年,全球航空互联网有近1300亿的市场商机。
在会上,记者还了解到,厦门航空以及低成本航空春秋航空都在努力打造客舱WIFI,尤其是以空客A320单一机型运营的春秋航空提出了适合低成本航空运行空中互联的商业模式。
APSTAR总裁李杰表示,航空公司选择适合各自需求的卫星网络能够更多的节约成本。他还呼吁应该让东航为首的空中互联机队赶紧“赚钱”,因为只有赚钱了才能将空中互联市场做大,才能让更多航司有动力去开拓这个市场,国内每年新进的上百架窄体机都没有在出厂时安装空中互联设备,交付后再改装则至少需要三年时间,这是当前中国民航需要面对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