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讯:2018年12月18日,这是所有中国人无法忘却的日子,全国人民沉浸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也就是这一天,中国通航人再次用智慧与勇气,首次采用双机接力的方式,让千里冰封路变通途,架起了横跨千余公里的生命通道,燃起了一个32岁的年轻工人兄弟生的希望,生动诠释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天下午2点45分,华彬天星通航应急保障值班室里响起急促的电话铃声,电话的另一端是千里之外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一名32岁化工厂工人因甲醇中毒,病情危急,必须立即由巴彦淖尔市医院转运至全军中毒救治中心(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急救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正在值班的华彬天星通航常务副总经理、总飞行师曹威未加思索,立即启动应急保障响应机制,一整套应急保障程序铺展开来。
分析气象数据,塞外气温已降到零下十几度,空中风速大,开车时间长,途中油耗大;分析航路,全程一千多公里,必须夜航,途中加油,一个个不利因素摆在面前,此时生命在呼唤,要从死神手里抢时间,很显然,华彬天星通航在巴彦淖尔市医院备勤的一架轻型双发直升机很难完成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任务。时间在分分秒秒的过去,大家都眉头紧锁,“一长一短,双机接力,包头民航机场完成病人交接”,备勤直升机将病人先送到包头民航机场,中型直升机从北京起飞到包头民航机场完成接力,返程直达北京。一架轻型直升机,一架中型直升机接力与时间赛跑,这是一个创举,也是华彬天星通航实力的见证,更是中国通航人对生命的尊重,践行守护生命的誓言。


民航总调、空军司令部、大同指挥所、北京进近、北京区调,呼和浩特进近、呼和浩特区调,西郊机场、南苑机场、沙河机场、包头机场……,华彬天星通航运控室里井然有序的发出一道道飞行计划报批申请,电波飞驰,“可以起飞”、“可以放行”,“空中避让”,“按航路飞行”,军民航各部门和管制单位一路绿灯, B-70CF密云机场顺利起飞。
空中在与时间赛跑,地面接机工作也紧锣密鼓进行。全军中毒救治中心(解放军第五医学中心)停机坪早早地拉起警戒线,安保人员整齐列队,严阵以待。医护人员备好轮式担架、氧气袋等急救设备提前一个多小时站在刺骨的寒风中等待病人从天而降,从他们的目光里流露出等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的急切。一个个不知道称谓,叫不上姓名的大校、上校来了足足有十几位,急切地询问什么时间落,急救准备好了吗?围观的人在议论,看这阵势俨然是救治一位十分重要的病人。伴随着直升机的轰鸣,由远及近,缓缓降落,螺旋浆停止了,病人被抬到担架上,随病人而来的老父亲是一位头发斑白老农民,给围观的人做出了响亮的回答,病人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一位工人阶级兄弟。他们,用行动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的臂章熠熠生辉,用行动在解读“爱党,爱民,爱军”的誓言。
千里冰封路变通途,记录着中国通航人匍匐前行的足迹,军民融合大联动,书写了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不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