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二维码过安检、乘飞机既快捷又环保,实在是太方便了!”前不久,回国探亲的郑女士准备从首都机场乘机前往山东老家,在朋友的帮助下体验了一次“无纸化”出行,新奇便利的体验让她连连称赞。“上一次我回国还是两年前,那时候还需要去值机柜台办理登机牌,没想到现在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值机、过安检了。”郑女士说。
近年来,为提升旅客在机场的通关效率,中国民航积极推行自助值机、电子通关、人脸识别等新技术应用。为打通民航出行全流程电子化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民航旅客无法使用电子登机牌在机场通关的问题,2017年,中国航信正式推出“航信通”平台业务,旅客仅凭有效身份证件和手机等移动设备即可完成所有登机手续,实现了登机牌的全面电子化和移动化。目前,国内包括32个千万级机场在内的195个机场均支持“无纸化”出行。
“码”上乘机的时代来临
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二维码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2009年,国内航空公司为减少旅客排队时间,提升旅客整体通关效率,在国内开展了便捷通关和二维码登机牌业务。经过近10年的发展,国内二维码登机牌业务已日渐成熟并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截至2017年底,国内支持旅客通过APP和微信公众平台办理远程值机手续的航空公司已超过20家。
但是,旅客手持二维码电子登机牌抵达国内机场后,仍需要到传统人工柜台或自助值机区域补打纸质登机牌,从而完成后续安检、登机流程,远程值机业务似乎并未真正给旅客出行带来便利。
2017年1月1日,新版《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正式实施。《规则》第31条明确规定:“乘坐国内航班的旅客应当出示有效乘机身份证件和有效乘机凭证。对旅客、有效乘机身份证件、有效乘机凭证信息一致的,民航安检机构应当加注验讫标识。”新《规则》将传统“加盖安检验讫章”修订为“加注安检验讫标识”,为旅客使用二维码的电子登机牌上加盖电子安检验讫章(标识),为完成电子安检和电子登机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与思路。
2017年8月4日,湖南长沙机场推出“无纸化”乘机服务。旅客可以通过“航旅纵横”或湖南机场微信平台办理值机手续,凭获取的电子登机牌在长沙机场即可完成电子安检验讫、登机口验证及舱门二次复核。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带来这种变化的仅仅是一个白色的小盒子。“不要小瞧‘航信通’这个小盒子,里面包含了旅客登机所有环节的识别系统、电子验讫等领先技术,通过智能物联网设备,实现电子登机牌旅客信息智能识别以及离港系统实时校验。”中国航信相关负责人说,“电子登机牌通过移动云计算与安检系统联动,完成了传统安检凭证的电子签发、更新、撤销等,实现了登机牌的全面电子化、移动化。”
“航信通”“无纸化”乘机方案在长沙机场的落地,是中国航信与长沙机场秉持智慧交通让旅客出行更便捷的初心,在行业内树立起了新的业务标杆,制定了更先进的旅客服务规范,拉开了全国机场全流程“无纸化”便捷出行的大幕。
为机场“无纸化”通关点赞
9月26日,旅客张先生到云南昆明机场乘机。他通过机场微信平台进行了手机值机,在凭电子登机牌通过机场安检时,因携带的行李需要托运,只能返回值机柜台办理行李补托运手续。根据昆明机场相关规定,“无纸化”出行旅客在办理行李补托运手续时只需要出示电子登机牌和有效身份证件,无须打印纸质登机牌。张先生在办理完补托运手续后再次持电子登机牌通过安检。此时,电子登机牌上加盖的电子安检验讫章上多了一个数字“2”,表明张先生的过检次数。
张先生在到达登机口登机时,因系统传输问题,出示的电子登机牌上未出现电子安检验讫章。登机口工作人员迅速联系安检和航信工作人员,通过过检视频和航信后台日志查询张先生的过检信息。5分钟内,安检通过调取视频,确认张先生已正常过检,航信工作人员告知离港主机有电子安检验讫章的推送记录。经确认,张先生正常登机。
这个“小插曲”因为处理及时,并未给张先生带来更大的困扰,反而让其感受到“航信通”设备的安全、可靠。自2018年8月15日昆明机场远机位、近机位开始全面推广“无纸化”便捷出行项目以来,截至10月8日,昆明机场已顺利为21776位旅客办理了“无纸化出行”。
3年前,天津机场的“无纸化”便捷通关启动。经过3年多的发展,在天津机场使用手机值机出行的旅客人数增长迅猛,对便捷通关的需求倍增。针对这一情况,天津机场积极筹备,开展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全面提升旅客出行体验,从“航信通”、自助登机门、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三个方向着手,循序推进“无纸化”便捷出行。自2018年9月1日起,天津机场2号航站楼全面推出“航信通”二维码电子登机牌过检服务。“无纸化”便捷出行是天津机场“智慧机场”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体现了“我服务、你满意”的服务理念。来往旅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得到了进一步满足,不仅可以采用网上值机、手机值机等多种值机方式,还能享受自助登机、快捷安检等便捷服务,有效缩短了出港时间,提升了出行体验。
作为“第一国门”,首都机场在推进旅客“无纸化”出行上可谓是一马当先。自2008年以来,首都机场逐步上线运行了自助值机、自助行李托运、旅客分流系统、智能安检、自助登机门和“航信通+”等“无纸化”产品。
2017年,首都机场与中国航信合作进行“无纸化”试点。今年4月24日,首都机场在3座航站楼全通道开展“无纸化”安检、登机业务。同时,在“航信通”的基础上,结合面部识别技术进行旅客人证合一确认,制订“航信通+”方案。目前,首都机场已完成1号、2号航站楼的电子化设备安装部署工作,全部电子化安检通道已正式运行,电子化登机口也将在近期启用。与此同时,结合航空公司的需求,“航信通+”还将增加自助登机门和国际旅客的“无纸化”乘机功能。未来,首都机场将实现全场全流程“无纸化”自助出行。
助力服务迈上新台阶
民航因其安全、快速、便捷的特点,常常是旅客出行的首选。然而,随着我国民航业的高速发展,旅客在服务方面遇到的问题日益突出。在机场出港高峰时段,通关环节大量旅客排队的情况给其带来了负面影响。
按照传统流程,旅客乘机出行一般至少要提前两个小时到达机场,在柜台排队领取登机牌、排队安检、盖安检章、进入候机区、等待检验登机牌、登机……这一整套流程花费时间不说,排队等待也令人烦恼。
2017年12月27日召开的2018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提出,着眼服务品质,全力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推进“无纸化”便捷出行,在千万级机场推广使用“航信通”;改进安检手段,完善安检设施,提高安检效率。
有了“航信通”,旅客乘机出行的流程只需要三步:通过机场APP或者航旅纵横APP完成选座,生成电子登机牌;在机场安检口扫描电子登机牌,通过安检;在登机口再次扫描电子登机牌后登机。
旅客金小姐对此深有感触:“两个月前我在武汉机场坐飞机,由于时间没估算好,在到达机场时距离飞机起飞已经没有多长时间了。幸好提前在航旅纵横APP上选座生成了二维码,不用打印纸质登机牌,不然我肯定要误机。”
对旅客而言,“航信通”的上线避免了打印登机牌排长队与保管纸质登机牌的麻烦,也节省了时间,极大地简化了流程,提升了出行体验,真正实现了“一机在手,说走就走”。对机场和航空公司而言,使用“航信通”、享受“无纸化”乘机服务的旅客越多,机场有限的服务资源就越能为其他旅客提供更高效优质的服务。
根据数据统计与测算,2017年,选择“无纸化”出行解决方案的旅客一年可节省时间4800万小时,机场一年可节省航站楼建设面积190万平方米,行业一年可节省纸张143万吨。
首都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首都机场“无纸化”出行不仅实现了登机牌电子化,同时结合自助值机、分流岗闸机、自助安检、自助边检和自助登机等一系列全流程自助设备,实现了旅客出行全流程自助服务。“无纸化”出行实现了各业务环节数据的电子化,为机场整体业务预测、资源调配、安全管控、运行保障、服务信息发布和运行监控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保障。在此基础上,“无纸化”出行在个性化服务、非航业务拓展等机场未来重点业务领域,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航信通”高效、便捷、环保的特点,今年以来,国内众多机场纷纷开始引导旅客使用电子登机牌便捷通关。河南郑州机场2号航站楼出发大厅内摆放着数十台扫码机,旅客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自助办理乘机手续,也可在郑州高铁东站、地铁、机场巴士站等处提前扫码办理乘机手续。新疆乌鲁木齐机场也正式迎来全流程“无纸化”乘机时代,新疆18个机场部署“航信通”设备共计159台,旅客持身份证件和电子登机牌即可扫码登机。
在为旅客带来便利的同时,“航信通”研发团队和相关民航单位还在对技术进行优化。目前,中转旅客、需要托运行李的旅客享受“无纸化”乘机服务仍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无纸化”乘机的受众范围会越来越大,旅客的出行体验也将不断提升。(《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李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