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正从政策层面不断加大对公务与通用航空的支持力度,无论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放宽市场准入,还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都为中国公务与通用航空的持续稳步增长创造了积极有利的发展条件。
民航局日前发布的《2017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在册通用航空器达2297架,较2016年净增201架;通航企业365家,同比增加45家;通用航空生产飞行83.75万小时,同比增长9.5%。2018年第一季度,我国新增颁证通用机场24个,通用机场总数正式突破100个。
与全球通用飞机交付的普遍放缓相比,中国通用航空规模却实现了逆势扩大。中国通航市场蕴藏的巨大潜力,不仅使其继续扮演引领亚太市场复苏发展的“领头羊”角色,也让全球市场对其寄予厚望。
大中华区市场最为活跃
2017年,整个亚太公务航空市场在飞机销售、运营和维护等多方面都呈现了强劲的复苏趋势。
亚翔航空发布的《2017年亚太地区公务机机队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亚太地区现役公务机总数达到1179架,较2016年增长2.1%;机队市场价值实现同步增长,达24亿美元,增幅高达14.3%。其中,公务机机队规模居亚太首位的大中华区,依旧是整个亚太市场公务机交易最为活跃的区域,机队增长率远高于亚太其他区域市场。
民航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内地新增42架公务机,市场运营的公务机总数达到339架。而在整个大中华区,截至2017年底,公务机保有量达到512架,较2016年增长7.6%,增幅接近上一年的2倍。
相比之下,亚太其他区域市场显得冷清许多。2017年,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大洋洲市场仅增加了6架公务机;而东南亚市场甚至不升反降,多达20架公务机退出市场。因此,中国公务机机队规模的稳步扩大,对推动亚太地区公务航空市场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这一切也要归功于中国公务机运营商们的突出表现。
亚翔航空的数据显示,亚太地区前十大公务机运营商均来自中国,分别为金鹿公务航空(57架)、TAG航空(47架)、亚联公务机(43架)、JetAviation(32架)、华龙航空(30架)、香港商务航空(24架)、香港麗翔航空(21架)、美捷航空(18架)、宜捷航空(16架)、东方公务机(14架)。截至2017年底,这十大公务机运营商共计运营302架公务机,占亚太地区机队总数的26%。过去一年,金鹿公务航空、TAG航空和香港麗翔航空3家运营商的飞机增长趋势更为明显。
大飞机依然备受青睐?
从机队结构看,中国市场依然体现出偏爱大型远程公务机的特点。目前,最受大中华区用户欢迎的5款机型分别是湾流G550(77架)、湾流G450(52架)、达索猎鹰7X(37架)、庞巴迪环球6000(32架)和湾流G650(27架)。凭借高达74%的市场份额,大型远程公务机依旧占据着中国公务机机队的主流地位。
从主流公务机制造商的市场份额看,美国湾流公司、加拿大庞巴迪和法国达索航空位居大中华区公务机机队保有量前3位,美国德事隆航空和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分别以36架和31架的保有量紧随其后。
湾流作为在中国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公务机制造商,占据了大中华区39%的市场份额;庞巴迪以29%的市场占有率,是在中国公务机市场上保有量第二大的制造商。达索目前占据着大中华区10%的市场份额。2017年,美国德事隆航空旗下的赛斯纳公务机在中国新增1架飞机,以7%的市场占有率居大中华区第4位;巴航工业以6%的市场占有率居大中华区第5位。
二手公务机交易首超新机
《2017年亚太地区公务机机队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亚太地区新增115架公务机,其中有61架是二手公务机,改变了该区域市场历来一味“求新”的情况。民航局适航司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内地市场共新增14架全新飞机和28架二手公务机,大中华区新增29架新机和42架二手公务机。无论是在中国内地还是大中华区,二手公务机的交易数量都明显超过全新公务机。
二手公务机进入市场,可替代现有机龄较大的公务机。大中华区的公务机机队目前是整个亚太地区机龄最小的机队,也是机队变动幅度最大的地区,平均机队年龄为8年,低于亚太地区12年的平均年龄。
就中国市场新增的二手公务机而言,庞巴迪和湾流系列二手机最多,这两大制造商的二手机在亚太地区也最为畅销。
二手公务机交易的活跃,表明中国买家开始更多地关注公务机的经济性与适用性指标。这种新的市场形势将驱使更多的二手公务机进入中国市场,带动公务机飞行活动量和业务量相应增长,进而推动中国公务机市场发展逐步走向繁荣。(《今日民航》记者刘九阳、薛海鹏)